丁云云
隨著社會意識的進步和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教育界普遍加強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以適應時代對人越來越高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本文在相關理論基礎上,以高校的自主協作體育教學模式為研究背景,對該教學模式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用進行分析,以提升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新的認識和更好的方法選擇,同時也不斷提升大學生團結協作水平,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
1 自主協作體育繳械模式與自主學習能力基本概述
1.1 自主學習能力
能力可以解釋為一種心理特征,一般在完成某項活動之后,這種心理特征比較集中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的是在自我學習的背景之下,自我意識較強,是依靠后天培養(yǎng)產生。通常來說,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其一,轉變特征,即從他控轉變?yōu)樽钥?,在學生具有自我學習能力之前,通常需要經過教學的幫助,而轉變之后,主要通過自主的學習獲得,獨立性變強;其二,漸變特征,學生的學習能力是與日俱增的,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逐漸熟練,從生疏到熟練,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最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完全自動化;其三,多元化特征,一開始,學生的學習技能掌握比較單一,自主學習能力有限,隨著學習經驗的增加和技能的進步,學生會不斷進行自我調整,使自主學習能力變得多維化。
1.2 自主協作體育教學模式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中,自主協作模式是常用的教學模式,這套模式中包括了多個方面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學生的小組劃分、教師的輔導、學生的協助以及最后的評價總結等。體育教學自主協作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小組的分組方式會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通常而言,組員為10人左右較為客觀合理;二是在實際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特點和水平為基準進行分組;三是教師在這個教學模式中要起到重要的組織引導性作用,對學生的協作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四是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利用學習既有資源,包括精神資源與物質資源等等。
2 大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現狀
當前,大學生在體育自主學習能力上普遍不足。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高中影視教育形態(tài)之下,體育教育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致大學生的體育基礎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差;其二,在高校中,體育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對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其三,體育的教學方面存在問題,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健身以及體育技能為主,沒有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體育教學方法上,缺乏創(chuàng)新性,阻礙了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主動性;其四,高校中的體育教學仍然停留在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模式,而體育課外活動缺少,對學生體育學習自主性形成阻礙。另外,在高校的體育課程時間安排少仍舊過少,體育教學難以深入發(fā)展。
總而言之,由于當前高校對體育教學缺乏應有的重視,對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不足,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沒有完好銜接,最終導致高校中的大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差,離開體育課之后便沒有進行過多的體育活動,甚至放棄了體育學習。因此而言,高校中的體育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要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到體育教學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這也是當前高校應該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
3 自主協作體育教學模式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自主協作體育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生以往在體育教學中被動接受學習的局面,轉變?yōu)橹鲃舆M行體育學習,同時,大學生的運動潛力得到挖掘,也增強了學生的身心協調,對學生而言更加有力,也使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彩,促進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具體來說,自主協作體育教學模式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 對大學生自我效能的培養(yǎng)
自我效能,通常是學生在學習中是否能夠自主完成學習活動的能力。如果學生的自我效能認知較強,那么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就會表現得更加積極和主動。但是,如果學生的自我效能相對較差,那么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時,難以堅持下去,存在一定的體育學習障礙。因此而言,體育教學中如果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那么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升,自我學習能力也會隨之不斷完善。高等院校的自主協作教學模式構建中,通常會設置更為豐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為頻繁,增加各項比賽與競爭形式,使學生的自我效能得到不斷提升。有研究表明,高校體育教學當中的自主協作教學模式對學生自我效能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效果十分明顯。在高等院校自主協作體育教學的基本模式之下,使學生的自主性更強,對教師的依靠程度降低。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主要承擔著教學活動組織者和策劃者的身份。在學生小組成員互相協作的教學狀態(tài)之下,學生的自身責任感也得到增強,有著更加廣闊的提升空間。除此之外,由于教學模式的變化,以往的評價標準也不再適應,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在這套模式下,學生能夠平等地學習、交流,并分享成功的喜悅。
3.2 對大學生內在價值的培養(yǎng)
所謂學生的內在價值,就是他人的認可以及學生自我的認可,而這種價值的體現,主要是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自主協作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給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將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進行充分結合,使學生能夠覺得學有所用,產生滿足感和自豪感。另外,要想體現學生的內在價值,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的方法也十分重要。因此,體育課之前,教師應該充分考慮使用哪一種教學(下轉第109頁)
方法更能夠體現和培養(yǎng)學生的內在價值。新的自主協作體育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差異性,優(yōu)勢較為明顯,主要表現在自主協作式教學模式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更多良性的心理反應,比如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愉悅和自豪等。因此,在體育教學的方法上,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將游戲形式與自主協作體育教學完好結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從目前高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來看,高校還應該加大體育教學投入,增加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多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知能力培養(yǎng)。
3.3 對大學生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
大學生的認知策略主要變現在學生對方法和技巧的使用。大學生的認知策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基本的能力保障。通常來說,大學生認知策略主要包括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對認知材料的了解以及對認知目標的了解。對學習內容的認知,主要是對自己學習內容與群體之間的差異性、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認知不足之處的認知。學生對認知材料的了解主要包括與體育教學有關的體育訓練場地以及相關的體育器械等。對認知目標的了解,需要具體盡心給分析,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屬于自己不同的目標,由于目標的差異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以及學習成果都不盡相同。以上這些都是學生認知策略培養(yǎng)的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大學生的認知策略的提升,也同樣離不開體育教師的指導和努力。教師主要控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而教學模式與方法對學生的教學效果是表現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通過實際調查可以發(fā)現,處于自主協作體育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得更加活躍。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編排熱身訓練,并且對熱身訓練進行積極的評價。在教學活動過程當中,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分小組,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體育技能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進行分組。幫助學生借助小組協作的辦法正確認識自身的個體表現、認知目標、認知材料,從而克服認知不足,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的大學生在目前仍然比較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高校當中自主協作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積極性作用,能夠從學生自我效能的培養(yǎng)、內在價值的培養(yǎng)以及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方面得到提升,繼而全面提升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終身體育。另外,在進行自主協作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教師的指導性作用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突破體育課堂的限制,讓體育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以致用。
(作者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