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皓偉+趙晨光
摘要:李保國是農村脫貧攻堅的時代先鋒,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巍巍太行山,濃濃太行情。李保國同志始終把山區(qū)農民放心上,數(shù)十年如一日,用科技治理荒山,用技術改變村貌,探索形成一條綠色、集約和可持續(xù)的太行扶貧新路子。同時,作為大學教授,李保國同志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放到農業(yè)生產第一線,推動新成果、新技術與農民實踐相結合。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彰顯了新的太行精神,集中彰顯共產黨人夙夜在公、一心為民的可貴情懷。
關鍵詞:李保國 共產黨人 為民情懷
中圖分類號:G63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062-02
現(xiàn)階段,我國正處于精準脫貧緊要期、改革攻堅關鍵期和全面小康沖刺期。在這種復雜嚴峻的時代條件下,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知民情、懂民心,爭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排頭兵。作為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李保國同志始終沖在太行脫貧第一線,心系村民、踏實工作,成為太行人民心中的又一座精神豐碑。
一、李保國是脫貧致富的太行愚公
脫貧致富既是普通民眾的共同心愿,也是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突出強調短板意識,進一步作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新形勢下,太行山區(qū)脫貧形勢依然嚴峻,民眾生活仍待改善。作為黨的一員,李保國同志始終沖在太行脫貧第一線,帶領村民治荒山、學技術,兢兢業(yè)業(yè),彰顯了新時代的愚公志、愛民情。
1.立足太行實際,用科技治理荒山
太行山脈位于華北平原與山西高原交界處,是我國山區(qū)治理難度最大的地區(qū)之一。與其他山區(qū)相比,太行山的特點在于溝壑交互縱橫、植被破壞嚴重。從1981年到2016年,李保國同志始終站在治理太行第一線,把敬山愛山、治山還山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在長期的的山區(qū)治理中,他用新科技、新技術不斷改造太行山、點亮太行山,使太行面貌發(fā)生巨大轉變。光禿的荒嶺少了,青翠的植被多了;核桃、蘋果等產業(yè)煥發(fā)新優(yōu)勢;特色梯田成為山區(qū)新風景。在邢臺縣前南峪進行的山區(qū)小流域綜合治理,貧瘠干旱山地變成了“洋槐戴帽、果樹纏腰、梯田抱腳”的生態(tài)經濟溝,成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35年來,李教授相信科技、依靠科技,始終用科學精神治理太行,為山區(qū)治理和老區(qū)致富多謀劃、多出力。
2.著眼貧困實情,用知識點亮農民
太行人民是最堅強、最可愛的勞動人民。早在戰(zhàn)爭年代,老區(qū)百姓充滿無窮熱情、智慧,是革命不斷勝利的堅強后盾。在和平建設年代,太行人民始終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是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的重要力量。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太行人民也在不斷學習、逐漸進步,成為全面小康的現(xiàn)代農民。在太行山,農民缺技術、缺管理是太行山區(qū)農民致富小康的一大障礙。為了推廣新技術,李教授把課堂放到田間地頭,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技術傳授給更多農民,培養(yǎng)了一批懂技術、懂管理的新農民。為了講授剪枝技術,他率先示范,把科學的剪枝方法展示給大家,結果蘋果連年掛果豐收。李教授始終堅信,唯有讓農民掌握新技術,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真正使農民生活富起來、美起來。
二、李保國是愛民敬民的時代先鋒
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優(yōu)秀代表,是太行山區(qū)人民的良師益友。30多年來,李保國同志始終把山區(qū)人民放心上,始終相信群眾、服務群眾和幫扶群眾,從嚴履行共產黨人為民敬業(yè)的職責使命。他的一生是激情工作、為民奉獻的一生。為了及時排民憂、解民難,他始終淡泊名利,踏實工作,把全部青春都獻給了最愛的太行人民。
1.響應黨的號召,踏實為民做實事
勤勉務實、腳踏實地是共產黨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品質。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和關愛群眾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出發(fā)點,也是每個共產黨人的終生座右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李保國同志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從參與太行山治理開發(fā)到參加科技抗洪救災,從精準脫貧獻策到技術脫貧幫扶,他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太行這片熱土,離不開養(yǎng)育的太行村民。30多年來,他始終與廣大村民打交道、交朋友,太行山也多了一個懂技術、懂農民的知心朋友。他經常說,太行山人民為我國革命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教授,有責任、有義務為太行山人民脫貧致富做幾件實事 。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李保國與民眾的心走得更近了,關系更親了。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他把家從保定搬到農村,住進了石板房;為了及時幫扶困難百姓,他親力親為,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正是在這種長年的堅持中,李保國與太行人民同吃苦、共奮斗,逐漸探索出更生態(tài)、更高效的農民致富新路。
2.履行黨的宗旨,樂于向農民同學習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作風,也是共產黨人的可貴品質。到群眾中去,了解人民生活生產是堅持群眾路線、緊密團結群眾的根本方法。新時期農村農業(yè)發(fā)展離不開廣大農民的勤勞與智慧。懂技術、懂科學和懂管理是現(xiàn)代農民的重要素質,也是李保國心中的最大心愿。30多年來,李保國同志始終站在教學、科研和生產第一線,在教中學,在學中教,與農民一起學知識、學技術。在這種長期實踐中,他也從學農愛農的高校教師成長為山區(qū)專家的好幫手、貼心人。正如他所說:“我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干了兩件事,一個是把我變成農民,一個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睘榱俗尭啻迕裾莆展麡湓耘嗉夹g,他把繁雜的工序流程細化分解,先組織村民進行集中學習,然后針對不同群眾開展專門技術指導。為了提升村民科學文化素質,他積極辦學校、做培訓,為農民學習鋪路搭臺,使更多農民成長為有知識、有技術的行家里手和技術骨干。向群眾同學習、與村民共奮斗貫穿李保國工作生活始終,體現(xiàn)了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與崇高精神。
三、李保國是心懷村民的大學教師
李保國同志既是愛崗敬業(yè)、治學嚴格的大學教師,也是善于探索、身體力行的農民教師。從業(yè)30多年來,他始終與村民同吃苦、共學習,把新技術、新成果傳授給更多村民。李老師的全部工作都離不開農村,更離不開群眾。正是有了愛民親民的李保國老師,村里懂技術、懂科學的人多了,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寬。在脫貧攻堅的新形勢下,唯有讓更多農民相信科學、學習技術、苦干實干,才能真正打贏脫貧攻堅、助推精準脫貧如期實現(xiàn)。
1.緊緊依靠實踐,讓課堂面向村民
群眾是最好的老師,農村是最好的課堂。30多年來,李保國老師情系太行山,著眼太行農業(yè)實際,把教學研究、科技推廣與群眾生產需要緊密結合。為了了解農民新需要,他積極發(fā)展新產業(yè)、新農業(yè),因地制宜,探索形成特色鮮明的生態(tài)開發(fā)新模式;為了方便工作研究,他把自己的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帶到貧困鄉(xiāng)村,惠及千家萬戶。為了培養(yǎng)農林技術人才,他教導學生要深入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推動科學研究與農業(yè)生產緊密銜接。他經常講:搞科研不能紙上談兵,要真刀真槍解決生產一線的實際問題。為了普及推廣新技術,他請農業(yè)技術專家對果農進行現(xiàn)場指導,村民就近掌握科學的果樹栽培技術。科技脫貧、興農致富離不開科學技術,更離不開廣大村民。新歷史條件下,唯有從生產實踐出發(fā),讓更多農民多學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推動農業(yè)生產與產業(yè)發(fā)展緊密對接。
2.深入調查研究,讓成果惠及百姓
系統(tǒng)調查、科學研究是了解客觀情況、緊密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方法。30多年來,李保國教授始終身體力行、親力親為,把更多新成果、新技術帶給更多村民。李教授是科技脫貧的開拓者,也是調查研究的實踐者。在小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他深入研究太行山區(qū)氣候、水文和土壤等狀況,結合實際形成獨特的生態(tài)開發(fā)體系。在果樹栽培實踐中,他深入山區(qū)果園,因地制宜地對果樹進行改良,逐漸摸索出治蟲、剪枝和施肥新規(guī)律、新方法。在下鄉(xiāng)幫扶果農過程中,他堅持從困難問題出發(fā),把技術突破與問題攻關聯(lián)結起來,使技術成果更好地為村民服務、為生產服務。正是在長期的調查研究中,李保國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解決了諸多生產難題,實現(xiàn)了技術創(chuàng)新和理論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成果應用到農村脫貧、林果生產等現(xiàn)實實踐中,其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是巨大的、無限的。
李保國同志的一生是愛民親民的一生。太行山區(qū)和太行人民都會銘記這位脫貧攻堅的斗士、與民同心的同志和科技興農的導師。在經濟轉型、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我們更需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夙夜為公、全心為民的精神品格,牢固樹立為人民、愛人民和親人民的工作宗旨。唯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先鋒作用,才能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實現(xiàn)小康富裕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全面小康熱點面對面:理論熱點面對面(2016)[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3]苦干實干一心為民——李保國先進事跡報告會發(fā)言摘編[N].人民日報,2016-06-13:16.
[4]趙克志.大力弘揚李保國精神 全心全意為人民造?!钊雽W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啟示[N].人民日報,2016-06-28:11.
[5]唐劍鋒.從教在黨 當如李保國[N].湖南日報,2016-06-15:12.
[6]閆瑞,王巍.讓專家治學融于脫貧富民之路——社會各界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啟示”[N].河北日報,2016-07-08:3.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