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
【摘 要】 以世界上四個著名的劇院建筑為例,提出劇院建筑外觀應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公共性和引導性,當然還有節(jié)能方面 的考慮,并分析這類劇院建筑外觀具備的特征,從中發(fā)現(xiàn)值得中國劇院建設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 劇院;建筑外觀;公共性;引導性;節(jié)能性
文章編號: 10.3969/j.issn.1674-8239.2017.04.006
The Appearance of Theatre Should be the Most Public and Guidance to Public
YANG Zhi-gang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 Shanghai 200041,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world's four famous theater buildings as example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an idea that the appearance of theatre should be the most public and guidance to public, as well as energy-s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theatre buildings also have been discussed, aim to find the worthy of reference idea for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heatre.
【Key Words】theatr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publicity; guidance; energy-saving
本文中的劇院系指廣義的劇院,是指以歌舞劇、戲曲、話劇和音樂會等演出為主的場所,包括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歌劇院和音樂廳等觀演建筑。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國各地新建了許多劇院,絕大多數(shù)投資巨大,動輒幾億、十幾億甚至幾十億,是當仁不讓的城市標志性建筑。現(xiàn)狀卻是國內(nèi)超過2 000多家劇院經(jīng)營狀態(tài)普遍不理想,能實現(xiàn)良性運營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多數(shù)二三線城市大劇院是靠政府“養(yǎng)著”,離開了當?shù)卣磕陻?shù)百萬至上千萬元的補貼,都很難生存下去。據(jù)文化部《2015年文化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分析顯示,全國表演場館年均演出僅43場(年均正常演出水平為200場左右),劇場空置導致數(shù)千億的建設投資未能發(fā)揮應有效益,造成資源極大浪費。
歸根到底就是“開源節(jié)流”沒有做好?!伴_源”就是增加劇院的收入,包括爭取地方財政補貼以及吸引企業(yè)或基金的贊助或冠名權;最主要的還是制作或引進符合時代要求的好節(jié)目,最大限度地把觀眾吸引到劇院看演出,增加票房收入?!肮?jié)流”就是節(jié)省劇院的日常開銷,減少成本支出。
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劇院建筑設計方面吸引并引導公眾進入劇院觀看演出,為劇院的“開源節(jié)流”提供有力的支持。以挪威奧斯陸歌劇院、希臘Stavros Niarchos基金文化中心、意大利新佛羅倫薩歌劇院和美國華特·迪士尼音樂廳四個劇院建筑外觀的設計亮點為例,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中國劇院建設借鑒的思路。
1 四個劇院建筑外觀的設計亮點
1.1 挪威奧斯陸歌劇院(Oslo Opera House)
奧斯陸歌劇院(圖1)經(jīng)歷了一個世紀的構型,10年的策劃和藍圖設計,5年的建造,工程總投資達7.5億美元,建筑面積達38 500 m2,2008年4月12日正式啟用。奧斯陸歌劇院由挪威的斯諾赫塔事務所(Snohetta)設計,2008年在巴塞羅那的世界建筑節(jié)獲得了文化獎,2009年獲得當代建筑歐洲聯(lián)盟獎(密斯凡德羅獎)。著名音樂評論家Richard Morrison曾經(jīng)在時代周刊上這樣描述:“我戀愛了。她是挪威人,華麗至極,有趣至極,還有著令人驚訝的內(nèi)涵。她就是奧斯陸歌劇院,從峽灣中拔起,美麗驚人的大理石和花崗巖屋頂讓她看起來就像一座出水的巨型冰川。”
歌劇院的建筑師羅伯特·格林伍認為,劇院建筑應該是大眾化的,必須是暢通無阻的,有不同的入口,就像公園一樣。在設計奧斯陸歌劇院時,他首先想到不是怎樣把它做高做大吸引全城人的眼球,而是希望把歌劇院做成一個“給人民的廣場”,公眾不僅可以觸摸它,還能爬上這個建筑。
這座建筑更重要的意義是,它提供了所有人共享的公共空間。大片的落地玻璃窗讓公眾可以觀看到劇院內(nèi)的彩排、研討會及道具制作的過程。斜坡屋頂鋪設了公共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圖2)。無需購買任何門票,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建筑物前面的峽灣戲水、在斜坡上隨意休閑活動,還可以進行自行車極限運動。可以登上屋頂極目遠眺,欣賞奧斯陸秀麗的城市景致與大氣的峽灣風光。在屋面上可以舉辦戶外音樂會等(圖3)。在建筑物上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它是挪威國內(nèi)最大的、依靠太陽能供電滿足能源需求的建筑。
歌劇院落成之后,原本寧可親近自然也不看歌劇的挪威人不僅愛上了這個依水而建的建筑,也喜歡上了歌劇。
1.2 希臘Stavros Niarchos基金文化中心(Stavros Niarchos Foundation Cultural Center)
Stavros Niarchos基金文化中心(簡稱SNFCC)(圖4)是一個公共綜合體建筑,包括圖書館與歌劇院。該項目位于距雅典城南側(cè)4 km的Kallithea(希臘Faliro海灣最早的海港之一),原場地是2004年奧運會留下的一個廢棄停車場,雖然場地鄰近大海,卻沒有任何海洋的景觀。
SNFCC由普利茲克獎得主、意大利著名建筑師倫佐·皮亞諾建筑事務所設計,2016年建成,整個文化中心包含在一個17萬平方米的景觀園區(qū)中。倫佐·皮亞諾在場地南側(cè)盡端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工的坡地,坡度在文化中心建筑位置加大,賦予了建筑朝向海洋的獨特視野,SNFCC的建成重新找回了場地與城市和海洋的聯(lián)系。
從城市方向來的市民通過坡地公園,在不知不覺中登上建筑,在頂層的會展區(qū)和學習室觀賞愛琴海遼闊的景色(圖5),反方向則是衛(wèi)城的景色。圖書館全落地玻璃窗的閱覽室位于建筑最上層。屋頂提供了足夠的遮陽,并擁有10 000平方米的光伏板,能夠產(chǎn)生1.5 MW的電能供給,可以保證建筑在正常開放時間的能源自給自足。自然通風措施也運用在了所有可能的地方。
希臘總理Kostas Karamanlis說:“這個中心是我們國家的里程碑,設計實在是驚人。用一種極好的方式,結(jié)合帶有功能的高度美感和環(huán)境考慮。我肯定它的影響將延伸到我們的國界之外?!?/p>
1.3 意大利新佛羅倫薩歌劇院(nuovo teatro dell'opera di firenze)
為了慶祝意大利統(tǒng)一150周年,歌劇的發(fā)源地——佛羅倫薩當?shù)卣ㄔ炝艘粋€新的地標建筑——新佛羅倫薩歌劇院,總投資1.5億歐元,由羅馬的ABDR建筑事務所中標設計。有一個1 800座的歌劇院和一個1 100座的音樂廳,還有一部分是一個可以容納2 000人的露天設施。在這里現(xiàn)代建筑的屋頂演變成了室外舞臺,而整個佛羅倫薩古城成為舞臺背景。
歌劇院毗鄰佛羅倫薩最大的卡西內(nèi)公園(Cascine delle parco)和福索瑪奇納特(Fosso Macinante)古運河,位于歷史城區(qū)的西北方向4 km處。它突破了傳統(tǒng)劇院的形式,將傳統(tǒng)劇院的單一功能拓展到了城市層面,并延伸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來自歷史城區(qū)或者運河邊的公眾可以穿越公園,既可步入建筑室內(nèi),欣賞一場音質(zhì)效果上佳的歌劇或音樂會;也可沿建筑臺階拾階而上,成為一個休閑健身的場地(圖6);也可遠觀古運河和歷史城區(qū),成為一個觀景平臺;也可欣賞一場室外演唱會(圖7)。人們的活動和音樂演出不再拘泥于歌劇院內(nèi)部的固定空間,而是與近處的古城和遠處的群山交相輝映。
作為項目建筑師之一的保羅·德西德里聲稱歌劇院代表著“意大利的創(chuàng)造力”。ABDR建筑事務所為新歌劇院賦予了建筑、城市空間的意義與功能, 成功地處理了新建筑與歷史城市復興的關系,并回應了擴大公眾參與度的時代要求。
1.4 美國華特·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位于美國洛杉磯,于2003年10月正式啟用,是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的駐地,也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筑,由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法蘭克·蓋瑞設計。主廳可容納2 265席,還有266座和100多座的兩個小劇場。它成為一個音樂愛好者和旅游者共同膜拜的藝術殿堂。
迪士尼音樂廳位于洛杉磯市中心,它的最大亮點是離地約15 m的公眾屋頂花園(圖8、圖9)。在寸土寸金的洛杉磯,公共公園并不多,蓋瑞邀請頂級的明星風景園林師精心設計了這個面積并不大、卻擁有100多種植物的公共花園,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迪士尼音樂廳的公共性,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并享受其中。花園有兩個入口,分別為東入口和北入口。登上長長的臺階就是由各種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組成的公共花園(圖10)。園內(nèi)有兩個最重要的人流集中地:由瓷器碎片建造而成的紀念水景(圖11)和兒童劇場(圖12)。兒童劇場是一個由混凝土搭建的圓形劇場,供小型的演唱會和其他公共活動所使用。在平時沒有活動的時間里,游客與那些在附近工作的人會在此短暫停留,吃午飯、讀書或僅僅是休息。
除了這兩處較大的人流集中地,還營造了一些私密的休憩小空間和觀景點(圖13)。從這些地方可以看見城市周邊的景色,從市中心到當?shù)氐男∩剑俚竭h處的山脈,視野開闊、層次分明。
另一個亮點在于,舞臺背后設計了一個12 m高的巨型落地窗供自然采光,白天的音樂會則如同在露天舉行,窗外的行人過客也可駐足欣賞音樂廳內(nèi)的演奏,室內(nèi)室外融為一體,此設計絕無僅有。
2 劇院建筑外觀應具備的特征
從以上四個世界著名的劇院建筑實例可以看出,建筑師把劇院建筑的“進去看演出”的單一功能拓展到城市層面,并延伸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前提是建筑屋頂必須有足夠結(jié)構荷載以滿足公眾在上面的活動。歸納總結(jié),劇院建筑的發(fā)展趨勢具有以下特征。
(1)增加“廣場”或“公園”功能吸引群眾融入其中
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建筑屋頂讀書、散步或健身運動等。如果劇院建筑外觀僅僅是美觀而無法“爬上這個建筑”,也就只能成為游客的一個遠遠的攝影背景而已。劇院建筑不應該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它應該既可遠觀,也可“褻玩”。哈爾濱大劇院(圖14)、法國巴黎愛樂音樂廳(圖15)、正在建設中的余杭文化藝術中心(位于浙江杭州)(圖16)和預計2020年建成的韓國釜山歌劇院(圖17)也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如果劇院建筑增設怡人的花園、樹木或小景,那就更加理想了(圖18、圖19),迪士尼音樂廳屋頂公共花園還成為人們拍攝婚紗的絕佳地點。
(2)將屋頂(不一定是建筑的最高處)變身為觀景平臺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登高望遠、萬物盡收眼底的愿望,因此能夠登上劇院建筑的屋頂,360°欣賞城市的美景,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群眾(圖20、圖21和圖22)。
(3)透視的劇院
人們可以從外面通過落地玻璃窗看到劇院里面排練廳、道具制作室等的彩排和道具制作過程,引發(fā)人們進入劇場觀看演出“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圖23)。估計像迪士尼音樂廳那樣“窗外的行人過客也可駐足欣賞音樂廳內(nèi)的演奏”比較有困難,行人過客會對演員或觀眾造成干擾。2014年,筆者到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考察時,經(jīng)介紹音樂廳后部墻面開有小孔(內(nèi)有雙層玻璃,隔聲比較好),參觀者可以通過這個小孔觀看音樂廳內(nèi)部的排練或演出而不會產(chǎn)生干擾,這種做法還是有一定借鑒之處的。
(4)增設室外的演出場所或觀看空間
在室外增設演出場所,演出一些免費節(jié)目,能夠吸引在此逗留的人們觀看演出(圖12、圖24)。如果增設演出場所有困難,也可以在建筑外墻上設置大型LED屏,如美國新世界交響樂中心的大型LED屏可以同步播放室內(nèi)音樂會的演出(LED屏平時也可以播放節(jié)目宣傳廣告),人們可以在草地上一邊喝咖啡一邊觀看演出,當然聲音效果和室內(nèi)現(xiàn)場演出無法相提并論(圖25)。做的更勝一籌的是波蘭托倫音樂廳(the CKK Jordanki),劇院后舞臺可以打開作為室外演出的舞臺,這樣室外演出的舞臺效果會更加接近室內(nèi)演出的效果(圖26)。即將完工的山東棗莊文化藝術中心的劇場后舞臺也可以打開作為室外演出的舞臺。人們在室外有意或無意的觀看,或許就會激發(fā)走進劇院觀看更高水平、音質(zhì)效果更好演出的興趣。
(5)利用太陽能、自然采光和通風等措施節(jié)約能耗
如奧斯陸歌劇院在建筑物上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希臘Stavros Niarchos基金文化中心擁有10 000平方米的光伏板屋頂,既可以遮陽,又可以產(chǎn)生電能(圖27)。美國迪士尼音樂廳有自然采光的墻角(圖28),哈爾濱大劇院觀眾廳也可以自然采光,演出時可以用遮陽簾遮住(圖29)。Stavros Niarchos基金文化中心將自然通風措施運用在了所有可能的地方。
3 結(jié)語
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建設劇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zhì),進而提升城市和國家的文化內(nèi)涵。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國家和地方政府是愿意投入和貼補一定資金的。但現(xiàn)狀是多數(shù)老百姓寧愿花80元看場電影,也不愿花20元到劇院看演出,這既與欣賞習慣相關,更多的還是宣傳不到位。和那些電影大片和大咖歌手在電視和網(wǎng)絡上鋪天蓋地的大成本宣傳廣告相比,連經(jīng)營都成問題的劇院是沒有資金進行宣傳的。普通群眾都不知道劇院有什么演出,怎么可能去看演出。
劇院建筑作為公共建筑,不能純粹為吸引人的眼球,盲目地追求高大上和奇形怪狀,應該在設計時最大限度地考慮其公共性和引導性功能。通過與當?shù)丨h(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的、美麗的劇院建筑外觀把周圍的公眾吸收過來,并能讓公眾參與其中,可以像進入公園一樣,在建筑上自由地行走和健身運動(可以在人流的區(qū)域布置演出的公告欄)(圖30),也可以登上劇院的屋頂全方位欣賞城市獨特的美景;再通過玻璃窗的排練廳和道具制作間、室外演出場所的免費表演提高人們觀看演出的興趣;進而引導觀眾進入藝術殿堂觀看演出,最后達到提高人民文化素質(zhì)的目的??傊?,要巧妙地結(jié)合劇院建筑外觀的公共性,把更多的公眾由遠及近、由外而內(nèi)吸引進劇院觀看演出。正如上海大劇院院長張哲所說“培養(yǎng)觀眾是大劇院的第一要務?!倍龑в^眾進入劇院觀看演出就是培養(yǎng)觀眾的第一步。
劇院建筑是個能耗大戶,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自然采光和通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能耗、降低劇院的運營成本。
最后以Snohetta事務所的描述作為文章的結(jié)束語,“歌劇院是城市文化空間轉(zhuǎn)換的一個范式——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封閉的盒子到開放的舞臺,從被動到交互,從精英型的標志物到大眾的場所,從少數(shù)人的空間到大多數(shù)人的空間?!?/p>
參考文獻:
[1] 莊葳,姚彥彬. 上演于文藝復興的新歌劇[J]. 時代建筑,2013(1):134-143.
[2] 陳平. 新常態(tài)下劇院建設思路探討[J]. 建筑技藝,2016(11).
[3] http://www.norway.org.cn/.
[4] http://www.studiointernational.com/index.php/frank-gehry-walt-disney-concert-hall.
[5] http://www.youthla.org/.
[6] http://www.archreport.com.cn/show-6-3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