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遼寧省沈陽市兒童醫(yī)院青春發(fā)育門診,遼寧 沈陽 11003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身材矮小兒童的臨床效果評價
李丹丹
(遼寧省沈陽市兒童醫(yī)院青春發(fā)育門診,遼寧 沈陽 110032)
目的 探討針對身材矮小兒童,觀察選擇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完成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身材矮小患者102例。利用抽簽法對所有身材矮小兒童進行隨機分組。D1組(觀察組51例):臨床選擇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D2組(對照組51例):臨床選擇單純中藥的方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身材矮小兒童在臨床療效以及身高增長率方面表現(xiàn)出的差異。結果 所有身材矮小兒童完成治療后,在身高增長率方面,D1組明顯優(yōu)于D2組患兒(P<0.05);所有身材矮小兒童完成治療后,在臨床療效方面,D1組顯效45例,有效5例,無效1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04%;D2組顯效26例,有效9例,無效16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68.63%;D1組明顯優(yōu)于D2組身材矮小患兒(P<0.05)。結論 針對身材矮小兒童,臨床選擇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將患者的身高增長率顯著提高,獲得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表現(xiàn)出較高的臨床治療安全性,凸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身材矮小兒童的臨床價值。
中西醫(yī);身材矮??;臨床效果
針對兒童身材矮小患者,其疾病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諸多兒童因為自身下丘腦神經(jīng)介質(zhì)調(diào)節(jié)出現(xiàn)了失?,F(xiàn)象后,造成患者出現(xiàn)了垂體生長激素分泌障礙的現(xiàn)象,最終導致患病[1]。為了研究有效方法對身材矮小兒童進行治療,本文主要針對我院收治的身材矮小兒童,臨床選擇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獲得了較高的身高增長率,現(xiàn)將臨床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102例身材矮小患者。利用抽簽法對所有身材矮小兒童進行隨機分組。D1組(51例):男26例,女25例;患兒的年齡范圍為6~13歲,患兒的平均年齡為(7.2± 1.5)歲;D2組(51例):男29例,女22例;患兒的年齡范圍為6~13歲,患兒的平均年齡為(7.1±1.6)歲;對比兩組身材矮小兒童的一般資料,臨床未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P>0.05)。
1.2 選擇標準:①身高低于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正常身高均值,處于負一個標準差(-1SD)至負兩個標準差(-2SD)之間的患者;②對患者實施生長激素激發(fā)試驗(精氨酸+L-多巴)表現(xiàn)正常;③患者未表現(xiàn)出嚴重的心理、情感障礙,飲食正常;④對患者實施染色體檢測表現(xiàn)正常;⑤患者顱腦及腦垂體磁共振檢查正常;⑥排除Turner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肝、腎功能異常等引起的矮??;⑦患者骨齡≤實際年齡。
1.3 方法:針對D2組矮小癥兒童,臨床選擇中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具體主要選擇促生長散方劑進行治療。用藥處方為:選擇15 g的炙黃芪進行治療,選擇12 g的熟地、懷山藥、茯苓進行治療,選擇10 g的當歸身、杞子、益智仁、黃精以及炒杜仲,選擇6 g的石菖蒲、川續(xù)斷以及大棗進行治療,選擇3 g的甘草以及生姜進行治療。將所有中藥進行研磨成粉狀,確保保持在極細的粉末狀態(tài)[2]。針對年齡為6~9歲的兒童,用藥頻率為2次/天,半包/次。針對年齡為10~13歲的兒童,用藥頻率為2次/天,1包/次。利用文火進行煎熬,保持滾沸狀態(tài),時間為30 min,完成后要求患者內(nèi)服。將3個月的治療定為1個療程,要求患者不間斷用藥治療4~8個療程。同時要求患者確保營養(yǎng)充足,保證睡眠充足,適當進行鍛煉。
針對D1組矮小癥兒童,在D2組基礎上,配合選擇西藥的方法進行治療。主要選擇賴氨肌醇維B12口服液(浙江迪耳藥業(yè)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3021875)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15 mL/d,要求睡前用藥治療。將3個月的治療定為1個療程,要求患者不間斷用藥治療4~8個療程。同時要求患者確保營養(yǎng)充足,保證睡眠充足,適當進行鍛煉。
1.4 療效判斷標準:主要選擇相同的計量儀由專業(yè)人員對所有患兒的身高進行測量,主要安排于上午完成身高的測量,完成治療后的12個月,對患兒進行疾病的復查。每月均對患兒的體質(zhì)量以及身高進行測量。對兩組患兒的生長速率(GV)進行比較,治療后生長速率為GV2,治療前為GV1。顯效:患兒每個月身高增長的幅度>0.7 cm;有效:患兒每個月身高增長的幅度在0.5 cm以上;無效:患兒每個月身高增長的幅度在0.5 cm以下。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身材矮小兒童的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P<0.05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所有身材矮小兒童完成治療后,在臨床療效方面,D1組顯效:45例;有效:5例;無效:1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04%;D2組顯效:26例;有效:9例;無效:16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68.63%;D1組明顯優(yōu)于D2組身材矮小患兒(P<0.05)。
2.2 甲狀腺功能影響:針對D1組患兒,在治療前后,在每階段對患兒實施甲狀腺功能檢驗,全部滿足正常范圍。有效證明針對身材矮小兒童,選擇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的方法,不會對患兒的甲狀腺功能產(chǎn)生任何的影響。
2.3 LH以及FSH濃度的影響:針對D1組兒童,在準備治療前以及治療過程中的每一階段,患者的LH檢驗結果以及患者的FSH檢驗結果全部滿足正常范圍。證明針對身材矮小患兒,臨床選擇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不會對LH以及FSH濃度產(chǎn)生任何的影響。
2.4 身高年增長率:所有身材矮小兒童完成治療后,在身高增長率方面,D1組明顯優(yōu)于D2組患兒(P<0.05),具體情況可見表1。
表1 D1組與D2組身材矮小患兒身高增長率臨床比較()
表1 D1組與D2組身材矮小患兒身高增長率臨床比較()
組別nGV1GV2D1組515.67±0.089.25±0.29 D2組515.97±0.208.73±0.32 t 3.0028.029 P<0.05<0.05
對于小兒,其自身仍然在不斷生長發(fā)育,表現(xiàn)出行氣未充以及臟腑嬌嫩的特點。于中醫(yī)角度分析,腎臟生理功能主要體現(xiàn)為藏精,屬于生殖之源。針對身材矮小兒童,選擇中西藥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發(fā)揮顯著的治療效果。用藥處方中的黃芪能夠發(fā)揮補氣以及補脾的效果;茯苓以及山藥能夠發(fā)揮健脾通氣養(yǎng)胃的效果;炒杜仲以及川斷能夠發(fā)揮滋補肝腎的效果。益智仁能夠發(fā)揮益精血以及補肝腎的功效。生姜以及大棗能夠發(fā)揮健脾和胃的功效。
賴氨酸肌醇維生素B12,其溶液所含賴氨酸屬于人體必須的一種氨基酸,其針對人體蛋白質(zhì)吸收以及利用發(fā)揮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確保氮平衡。此外,其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獲得更多的人體發(fā)育所需蛋白質(zhì)。此外其能夠有效穿過血腦屏障,最終促進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起重要作用。維生素B12有效促進患者的核酸合成,最終有效促進生長發(fā)育。
本次研究中,所有身材矮小兒童完成治療后,在身高增長率方面,D1組明顯優(yōu)于D2組患兒(P<0.05);所有身材矮小兒童完成治療后,在臨床療效方面,D1組顯效45例,有效5例,無效1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04%;D2組顯效26例,有效9例,無效16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68.63%;D1組明顯優(yōu)于D2組身材矮小患兒(P<0.05)。有效證明中西藥結合治療身材矮小兒童的臨床價值。
總而言之,針對身材矮小兒童,臨床選擇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有效促進兒童生長[3-8]。將二者聯(lián)用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顯著發(fā)揮相輔相成的效果,最終可以獲得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此外此種方法表現(xiàn)出較高的治療安全性,并且體現(xiàn)出價格低廉以及藥源充足的特點,凸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身材矮小患兒的臨床應用價值。
[1] 楊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矮小癥的進展及生長激素的安全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102-105.
[2] 陳琪瑋,郭憲福,趙元德,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身材矮小兒童169例臨床療效觀察[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13,7(1):28-31.
[3] 李超.耳穴磁珠貼壓治療身材矮小的療效[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 32(23):97-98.
[4] 張建.析中醫(yī)治療身材矮小之難[J].中醫(yī)學報,2013,28(8):1155-1156.
[5] 孟令哲,辛穎.兒童身材矮小的病因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5,7(3):203-207.
[6] 李曉強,朱晶萍.補腎地黃湯加減治療兒童鋅缺乏致身材矮小伴智力低下35例[J].中醫(yī)研究,2014,27(5):18-20.
[7] 施靈敏,宮劍,金獻江.身材矮小兒童病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 2010,25(29):4216-4218.
[8] 胡長軍,陸衛(wèi)平,崔兆輝,等.江蘇淮安地區(qū)92例矮小身材兒童病因分析[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2,34(8):677-679.
R584.2+1
B
1671-8194(2017)07-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