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娜媽咪(英國) 編輯|嚴芳
英國婆婆的5個育兒智慧
文|吉娜媽咪(英國) 編輯|嚴芳
婆婆從不溺愛孩子,但是孩子都和她很親;婆婆從不責罵孩子,但孩子卻聽得進她說的話;婆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是那么多,可孩子總對她念念不忘……雖然婆婆不能像中國的祖父母一樣全職幫忙帶娃,但她對孩子們的言傳身教,讓我深切地學習到西方家庭教育的精髓。
婆婆是一個非常要強的女人,一生從事教育事業(yè),在家庭教育方面她很專業(yè),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更多來源于她對生活的熱愛。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對婆婆隔代家庭教育案例的記錄,對在育兒路上的我非常有啟發(fā)。
雙胞胎奧利和查理4歲時的圣誕節(jié),兩人淘氣損壞了家里的設施受到了我和孩兒爸的懲罰,本來圣誕節(jié)當天可以收獲很多禮物,但是由于受罰,奧利和查理可以拆開禮物,但必須通過好的表現(xiàn)贏得足夠多的貼畫勛章才能夠真正擁有禮物。按照平時積累勛章的速度,哥倆一時半會兒是很難得到禮物的。圣誕午餐前,哥倆由于得不到禮物而變得非常消沉。
我見狀實在是不忍心,于是就和孩兒爸商量著要妥協(xié),畢竟是圣誕節(jié),孩子盼望了那么久。這時在一旁的婆婆制止了我,她說:“制定好的規(guī)則怎么可以輕易改變,如果改變了,不就等于告訴孩子規(guī)則制定了是可以改的嗎?”這一聽,我還真有些不快:“圣誕節(jié)讓孩子不高興,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嗎?”接下來,婆婆又說:“規(guī)則是不能改的,但是你就不能想想辦法讓孩子快一點兒獲得獎勵勛章?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做好事,這樣你的原則沒有被打破,孩子做了好事,還能夠更快得到圣誕禮物!” 于是她拿出刀叉,問我是否可以讓哥倆把刀叉擺好,這樣可以獲得一些獎勵勛章。我當然是雙手贊同,同時也對婆婆的用心恍然大悟。
育兒感悟:
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要有規(guī)則,制定好的規(guī)則不能夠由于實施困難而輕易改變,否則就等于沒有規(guī)則,立規(guī)矩是第一步,但是實施起來也要講求“戰(zhàn)略戰(zhàn)術”,要靈活、講方法;其次,家庭教育要有一個中樞,婆婆雖然對于自己的觀點非常堅持,但她不會直接對孩子實施自己的想法,而是通過說服孩子的媽媽,保留住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權威性,畢竟媽媽才是育兒的主導人。
奧利和查理3歲時,一次我們和公婆組織了家庭房車露營。剛到達露營區(qū),哥倆就跑到奶奶爺爺?shù)姆寇嚿献隹?,奶奶房車的每個柜子都有按鈕,這下哥倆可樂壞了,玩起了按按鈕的游戲。把所有柜子打開當然比較亂,重要的是不停按按鈕,按鈕就容易松脫,這樣房車開起來東西掉出來砸到人可就危險了。奶奶見狀立即神秘地看著孫子,問道:“請問爺爺?shù)囊m子在哪個柜子里?奶奶的襯衫呢?”孩子聽到真的立馬停住了,開始了“猜猜猜”的游戲。
次日,奶奶在房車上洗碗,兩個小家伙又淘了起來,在床上亂蹦,還扔起東西,奶奶見狀沒多說,卻給哥倆找活干。英國人洗完碗都要擦干才放入柜櫥,奶奶不但示范怎樣擦碗,而且告訴孩子應該放到柜櫥的什么地方。哥倆不但照做,而且做得不亦樂乎,結束后還不斷向我和爸爸炫耀自己能干。
育兒感悟:
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原因不外乎要么是對于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又不知輕重,要么自己的玩具玩煩了無所事事,要么需要大人的關注。奶奶的做法一是通過幽默的方式,引發(fā)孩子思考;二是給孩子找事做,讓孩子加入到大人的家務勞動中,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兩種方法都是自然而然地制止孩子淘氣的行為,比起強制、說教的教育方法效果好得多。
平時孩子去奶奶家,有時要求看托馬斯或者其他喜愛的動畫片,如果時間不適合,奶奶會答應孩子晚一點再看,有時孩子玩別的都忘了,奶奶也一定會信守承諾讓孩子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奶奶不但自己示范如何守信,同時,也在生活中讓孫子實踐如何做到守信。
每次去奶奶家玩兒,奧利和查理總要帶回家一些玩具,每次奶奶都說:“把玩具帶回自己家可以,但是下次一定要帶回來還給奶奶?!逼鸪跷疫€真的覺得奶奶小氣,后來奶奶給我解釋她這是在訓練孩子學會講信用,只有講信用的孩子才可以從奶奶家“借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有時孩子做錯事,奶奶只要放話讓孩子去淘氣角,那孩子肯定逃不過一劫,也不知奶奶怎么就有這樣的震懾力,臉色一變還真能把孩子鎮(zhèn)住。
育兒感悟:
一方面,如果大人不誠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做不到,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另一方面,如果要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只是忽悠,沒有實際行動,家長又會失去威信。把小孩當大人,在生活中讓他們看到誠實守信的榜樣,同時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有意培養(yǎng)孩子誠實可信的品質,這將使他們受益無窮。
最近,我們組織了好多次與奶奶爺爺?shù)姆寇嚶稜I活動,一起旅行,這是祖孫相處的最好時光。面對奧利和查理,奶奶就像是個老小孩,對于周遭的事物總是表現(xiàn)出驚奇。當我們坐車過橋時,奶奶故意把聲調抬高:“奧利和查理,快看,前面好大一座橋!”下橋時,奶奶又和孫子們一起歡呼。走在公園里,一會兒一只蝴蝶,一會兒一朵小花,奶奶總是用驚喜的口氣指給孫子們看。
每次去游樂場,奶奶也從來不把自己當觀眾,而是能參與的項目一個都不落下。記得去“挖掘機家庭樂園”,奶奶開心地與3歲的奧利和查理學習操作挖掘機,即便是有些項目孩子的身高沒有達到標準不能參與,奶奶也會安排一個大人陪著雙胞胎當觀眾,其余大人也要抓住玩的機會。
起初我還擔心孩子哭鬧,可婆婆一點也不擔心,她先是給孩子講明他們還不夠高,等長高了就可以參與,然后再鼓勵他們等待。的確,雙胞胎的表現(xiàn)出乎我的意料,我們去玩,他們就和爺爺乖乖地站在一旁,每次我們經過,他們就開心地向我們招手。
育兒感悟:
奶奶在孫子面前不斷表現(xiàn)出對于周遭事物的驚奇,是把自己降到與孫子同樣的“高度”,這種情緒非常有感染力,非常有利于激發(fā)孩子對于生活的熱情及對于事物的好奇心。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理解和適應各種人生角色的過程。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既要受到關注,也要享受參與的樂趣,更要學會當觀眾。奶奶的做法給予奧利和查理體驗不同家庭角色的機會,避免了孩子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與奶奶爺爺露營的時候,在露營區(qū)我們想在戶外享受陽光,于是爸爸開始打開露營椅,這時奧利和查理也在奶奶的鼓動下參與進來把自己的椅子打開。奶奶告訴我,孩兒爸4歲,姑姑兩歲半的時候,她就開始讓孩子們自己準備出行的物品,她會告訴孩子哪幾天出行,然后讓孩子計算天數(shù),再根據(jù)天數(shù)計劃要準備多少件衣服、褲子和襪子。她說這不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更能培養(yǎng)孩子對于生活的管理能力。有一次度假,孩子們與祖父母度過了無比快樂的幾天,快要結束時,孩子失落地說:“我不想假日結束,如果假日結束,就不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了?!?孩子的話讓我聽了很傷心,于是就告訴奶奶,奶奶立即安排了讓雙胞胎周末去他們家過夜,她于是耐心地對孩子說:“歡迎星期五到奶奶爺爺家過夜,今天是星期二,你們數(shù)數(shù),還有幾天呢?”這樣既讓孩子學習了星期的天數(shù),也對于去奶奶家有了新的期盼,離別的沮喪不知不覺就消失了。
育兒感悟:
培養(yǎng)孩子獨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小教會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孩子的奶奶在孩子兩三歲時就訓練孩子對于情緒的管理能力,要求孩子不要傷心或沮喪,而是給予期望,讓孩子為了新的目標而克服眼前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