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明
鳳凰的美,不在花枝招展、濃妝艷抹,而在平樸、淡雅、清純和恬靜;不在雍容華貴、趾高氣揚,而在于無聲處、細雨無聲。它古老,卻不古板。它高潔,卻不清高。它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卻又那么的好看經(jīng)看。橫看,它是一幅畫;豎看,它是一首詩;遠看,它是一個字;近看,它是一本書。而淺看深看,它都是一塊歷史的青磚、一張文化的地圖。
打開畫冊,一條河攜著一片古城,撲面而來。柔美的是沱江,剛直的是城墻,動人的是南華山上翠綠的鳥唱。那沱江,是時間深處飄飛出的一匹彩帶,溫軟、碧綠、清澈、空靈。它像一把不露聲色的剪刀,只那么輕輕一剪,城墻就齊嶄嶄地立在岸邊。水生千嬌,水造百媚,萬物因水,皆有生機。那踩著水韻一路而去的吊腳樓,是心手相連地一字排開,參差而整齊,錯落而有致,蜿蜒而挺直,走成最富韻致的一筆。那一根根伸進水邊、撐起半壁江山的吊腳立柱,既像這個城市的一根根拐杖,又像這個城市的一雙雙泥腿,從鄉(xiāng)村走來,往鄉(xiāng)村走去,充滿了鄉(xiāng)風鄉(xiāng)味和風土民情。是的,這吊腳樓,是湘西最具民間的風物。湘西土家、苗家最為古老、最為本色而又最為光彩照人的建筑藝術,在這座小城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
小城的古巷實在是幽深曲折。它既像一個飽經(jīng)磨難的老人,凝重深沉,藏而不露,深刻著蒼老的往事、歲月的遺痕;又像一個頑皮搗蛋的孩子,活蹦亂跳,四處撒野,一不留神,就沒了蹤影。走在這千回百轉的巷道里,就像走在城深路遠的夢里。時光舊舊的,長著老繭;歲月舊舊的,長著老繭;記憶舊舊的,長著老繭。一塊咬著一塊的青石板,被時光與歲月,磨得又光又亮,變成一頁頁不滅的歷史和記憶,鋪成一條條或長或短的路,一頭連著祖先和過去,一頭連著子孫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