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如果我說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個大特務(wù),經(jīng)常接受指令從事某種與身份不相符的活動,你會相信嗎?然而,史書就這樣白紙黑字地寫著。
某年,曹寅向康熙匯報了蘇杭織造捐資平抑米價和洪武陵墓塌陷這兩件事,康熙在奏折上批示說:“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爾再打聽還有什么閑話,寫折來奏。”
大學(xué)士熊賜履退休后一直住在江寧,康熙曾在曹寅進京時叮囑他“存問”熊的有關(guān)情況。一年后,曹寅在奏折中這樣匯報:“打聽得熊賜履在家,不曾遠出。其同城各官有司往拜者,并不接見。近日與江寧一二秀才陳武循、張純及雞鳴寺,看花做詩,又《小桃園雜詠》二十四首,此其刊刻流布在外者,謹呈御覽。因其不與交游,不能知其底蘊。僅據(jù)所得實奏。”熊賜履病故后,康熙又吩咐曹寅將其病中吃什么藥,臨終有何吩咐,兒子如何等情況一一打探清楚。
這里很有必要講一講康熙與曹寅非同一般君臣的情分。曹寅(1658-1712),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滿洲正白旗內(nèi)務(wù)府包衣。所謂“包衣”,是滿語,全稱為“包衣阿哈”,即“家的奴隸”的意思。曹寅16歲入宮為康熙鑾儀衛(wèi),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月任蘇州織造,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轉(zhuǎn)任江寧織造,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與大舅子李煦隔年輪管兩淮鹽務(wù)。這幾個職位都是肥得流油的。康熙一生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住在曹寅家??滴跛氖四辏?709年)十二月,兩江總督噶禮向皇帝參奏曹寅,說他與李煦虧欠兩淮鹽課三百萬兩,請求公開彈劾,康熙沒有同意,只是私下里叮囑曹寅和李煦設(shè)法補上虧空??滴跷迨荒辏?712年)七月,曹寅病危,康熙特賜奎寧,派人星夜由北京送到江寧,可惜藥尚未到,曹寅即已病逝。
在康熙時代,曹寅絕對不是皇家唯一的兼職“特工”??滴跛氖拍辏?710年),康熙在給李煦的朱批中囑咐:“近日聞得南方有許多閑言,無中生有,議論大小事。朕無可以托人打聽。爾等受恩深重,但有所聞,可以親手書折奏聞才好。此話斷不可以叫人知道,若有人知道,爾即招禍矣!”
歷史上,像康熙這樣實行有形無形特務(wù)統(tǒng)治的皇帝比比皆是。明代有公開的特務(wù)機構(gòu)東廠、西廠,大臣在家里說的什么話、甚至吃的什么菜,皇帝都知道??滴醯膬鹤佑赫前l(fā)明了密奏制度,大臣對別的官員的言行有懷疑或不滿,可以秘密地告訴皇帝。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個人做官真的如履薄冰。
皇帝這樣做有不得已的一面?;蕶?quán)時代,沒有電話、QQ,也沒有汽車、火車、飛機,皇帝想要了解一點什么信息,必須依賴地方官員的匯報。而出于趨利避害本性,地方官員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的,這樣,皇帝很難明察地方政治的真相。讓自己特別寵幸的大臣充當(dāng)耳目,假若這大臣心術(shù)不是太壞,皇帝被地方瞞騙的幾率就會相對少一些。
皇權(quán)制度是非常自私的,即使是最愚蠢的皇帝,他也希望自己的江山穩(wěn)固、萬世一系,而官員都是為某個朝代服務(wù)的,他們不會關(guān)心誰做皇帝,只在乎能不能從這個政權(quán)里獲得各種利益。理念之天然相悖必然導(dǎo)致皇帝對官員的忠誠生出疑心。為了讓官員俯首貼耳,皇帝一方面會用物質(zhì)、職位、榮譽籠絡(luò)他們,另一方面也會通過各種公開的、秘密的手段對其監(jiān)控。康熙叮囑李煦做“包打聽”時不要將自己的話透露出去,其目的就是要始終保持監(jiān)控的地下性,讓被“看牢”的地方官員防無可防。
在皇帝眼里,大臣有在乎利益的,有看重名節(jié)的,就是沒有心甘情愿地忠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