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喜 張明禮
講雷鋒故事的“老農(nóng)墾”
劉金喜 張明禮
朱洪亮在學校里給孩子們講雷鋒的故事
黑龍江農(nóng)墾總局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nóng)場,有一個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到學校給孩子們講雷鋒故事的老人,他就是被孩子們稱為“雷鋒爺爺”的77歲退休老教師朱洪亮。
朱洪亮是七星農(nóng)場關工委副主任,為人樸實忠厚,與人為善,愿做好事,老大娘迷路他去指引,小販子車壞了他幫忙去修,鄰居吵架他去勸解……遇見別人有困難時,他就伸手幫忙,這已成為他的習慣了。當老師時,他就以雷鋒為榜樣,以校為家,愛生如子,教書育人,幫助貧困孩子上學,多次被農(nóng)場黨委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被大家譽為“活雷鋒”。多年來,朱洪亮反復學習雷鋒事跡、雷鋒精神,始終如一為民服務,腳踏實地、以身作則地帶領孩子們學雷鋒,做雷鋒,在七星農(nóng)場留下了一行行奔忙的腳印……
2004年,朱洪亮參加了農(nóng)場的關工委工作,從此他就和青少年交上了朋友,幾乎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他了解孩子們的思想、品德、要求,知道孩子們更需要大力傳承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在他們心里扎下根。可是,《雷鋒日記》等書籍在書店很難買得到。為了配合關工委開展的“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主題教育活動,他多方收集雷鋒事跡、雷鋒日記、雷鋒故事等文字和圖片資料,一面頂風冒雨騎自行車,到學校、社區(qū)給孩子們講雷鋒故事,一面與關工委老同志研究,決定由關工委“五老”編輯出版一冊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學習資料。幾個老同志說干就干,不顧年邁體弱,起早貪黑,翻箱底、查報刊、點“百度”,收集整理資料,反復研究,精心設計、編輯,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終于在紀念毛澤東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fā)表50周年的前夕,編印了《雷鋒精神永放光芒》宣傳手冊。A4紙大小的宣傳手冊,選用雷鋒生前學習、工作、做好事的照片、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雷鋒的題詞、雷鋒日記摘抄、“五老”創(chuàng)編的學雷鋒兒歌、學雷鋒歌曲,封面封底彩色印刷,可謂圖文并茂,新穎別致。用一萬多文字,突出點明了雷鋒精神的實質(zhì)、雷鋒精神產(chǎn)生的原因、為什么要開展學雷鋒活動、怎樣開展學雷鋒活動。宣傳手冊一出,就引起很大轟動,15個農(nóng)場和其他單位,爭相購買,加印6000多冊,還供不應求。宣傳手冊已成為青少年學雷鋒重要的學習資料。
有一次,他即將動身去學校作報告時,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趕上這種極端天氣,他本可以和學校取得聯(lián)系,更改報告時間。但他考慮到學校需要調(diào)整工作計劃和課程安排,為了不打擾學校的正常工作,他就義無反顧地打著傘,頂著風雨來到了學校,學生們一看朱爺爺冒雨趕來作報告,都站起來熱烈鼓掌。
2009年初冬,一位從綏化來建三江探親的老大娘遇到了困難:當時老大娘沒有找到她的親戚,身上的錢卻花光了,她有家回不去,怎么辦呢?急得老大娘坐在地上哭起來了。這時,朱洪亮辦事路過火車站,正好碰見了正在哭泣的老大娘。老朱問明原因后,就攙扶著老大娘進了車站,給老大娘買了回家的車票和食品,把老大娘送上車,老人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我真遇到活雷鋒了?!?/p>
朱洪亮拾金不昧更是出了名的。2015年秋天,他到殯儀館,在路上看到地上有一打錢,他估計是前面那個女同志丟的,趕忙跑幾步把她喊住,問她丟沒丟什么?那女同志回頭一摸,哎呀一聲“我的錢沒了?!崩现熳屗^來點點錢,一張沒少,她非常感動地說:“你真是個好爺爺,謝謝啦。”還有一次,朱洪亮在樓道里撿到了一個錢包,他拿著錢包挨門逐戶地查問,直到來到一戶姓姚的女同志家,女同志一摸挎包,“哎呀!我的錢包進樓時沒放好,掉了。”老朱便把錢包交給她了。
老朱還是個多面手,他刻苦學習,虛心求教,學會了理發(fā)、修理自行車等,這樣,他就當起了義務理發(fā)員,業(yè)余時間,義務為大家理發(fā),分文不取,有時中午都不休息。雙休日他也很少休息,不是幫助老王家修暖氣,就是幫助老李家修電話,很少著家,忙得他不可開交。
他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后,在街道居委會任黨支部書記,農(nóng)場關工委副主任,七星老年學校副主任。但他仍然繼續(xù)關心后代、為群眾做好事,帶領社區(qū)黨員干部清理積雪,掃除垃圾,義務栽花植樹。
老朱捐資助學也是出名的,特別關心幫扶特殊弱勢群體青少年。瓦工秦四平因病不能勞動,無收入,兒子中途輟學。他得知這件事以后,就發(fā)動社區(qū)黨員,為秦四平捐款,老朱帶頭捐款,捐得最多,孩子又重新走進了課堂,孩子和家長都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老朱積極響應關工委的號召,“老少結(jié)對子,關愛特殊生”,從2008年開始,每年與一個特殊學生結(jié)成幫扶對子,給幫扶對象送去書包、筆、筆記本等學習用品。假期,老朱還搞家訪,為幫扶對子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連續(xù)8年,從未間斷。
老朱經(jīng)常到學校與學生促膝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他知道小學生愛聽故事,因為故事有情節(jié),有頭有尾,有趣味,學生愛聽。于是,老朱就把自己從小受地主惡霸和日本鬼子的打罵欺壓的苦難童年,整理編輯成“夜過黑樹林”“大白天遇狼”“打黑熊”“黨的恩情永不忘”“艱苦辦學”等16個有趣的小故事,到學校,到課堂,現(xiàn)身說法講故事,學生聽得聚精會神,興致勃勃,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朱洪亮每天騎著自行車,跑社區(qū),進校園,下田間,忙忙碌碌,從不得閑,把全部心血都獻給了下一代,被評為黑龍江農(nóng)墾總局百名先進“五老”。其實,老朱一身是?。簢乐氐臍夤苎?、心臟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忙碌一天的老朱,回到家里,一躺在床上就不想起來了??傻诙?,人們又會看到朱洪亮在校園、在社區(qū)奔忙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