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正
把愛,鋪在關愛路上
——射陽縣黃沙港工區(qū)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老勞模周健幫困助學事跡
江正
編者的話
向勞動者致敬!
在這春風和煦、鮮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們迎來了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本期向讀者介紹的這幾名“五老”中的老勞模,退休前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獲得了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退休后,他們像蜜蜂那樣,在關心下一代的園圃中辛勤為下一代釀蜜,為這“甜蜜的事業(yè)”做出了新的貢獻。我們都要向勞模學習,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使勞動光榮成為時代的強音。在這里,我們向這些老勞模、也向廣大的勞動者,致以節(jié)日的問候!
已年逾八旬的周健老人,在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做了一輩子公路養(yǎng)護工作。1991年,他領導的黃沙河工區(qū)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紅旗班組,他個人也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退休后,他任黃沙港工區(qū)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黃沙港工區(qū)被打造成射陽縣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他被評為鹽城市“關心下一代幫困助學標兵”。老人在職時甘當一顆鋪路石,把對事業(yè)的愛鋪在公路上;退休后老人為幫困助學無私奉獻,把對下一代的愛鋪在關工路上。
黃沙港是個老漁港,絕大部分漁民靠出海捕魚維持生計。一年秋天,港西村漁民鄭為康出海捕魚,因遭遇海難造成他精神失常。妻子為了給他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借了10萬多元的外債。此時女兒圓圓已小學3年級,面臨輟學窘境。老人聞訊,從家里帶上1000元錢,匆匆趕到鄭為康家,把錢塞到鄭為康手里。打那以后,圓圓的生活和學習一直掛在老人心上。6年后,圓圓初中畢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射陽中學高中部。開學不久,老人收到圓圓的一封信,信中寫道:“敬愛的周爺爺,這么多年來,在您的悉心呵護下,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深切地感到,您的愛已經(jīng)融入我的血脈,您就是我的‘貼心爺爺’,我會把您無私的愛傳承下去……”默默讀著來信,老人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洋河村張祥兄弟3人,家貧。他讀高中時因家中缺勞力,父親要他輟學種田,或兄弟3人都回家務農,而這兄弟3人都極不情愿。老人得知此事,專程到張祥家,給張祥父母講“人誤地一季,人誤人終身”的道理。幾經(jīng)開導,老兩口懂得了種田的困難可以想辦法克服,誤了孩子學習可是一輩子的大事。老人和村里的好心人齊心相幫,3個孩子都得以繼續(xù)讀書。張祥高中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南京工學院,老人親自登門送上5000元錢,湊齊了張祥的入學費用,圓了一個農村窮孩子的大學夢。
在黃沙港鎮(zhèn),人們都說周健夫婦是孤兒趙炳成的“再生爹娘”。這要追溯到30多年前的初秋。一天晚上,老人下晚班路過菜市場,看到一個小男孩蜷縮在魚攤后面的墻角落里,買魚的黃大媽告訴他說:“老周啊,這個孩子是濱??h蔡橋鎮(zhèn)蔡和村人,叫趙炳成。父母因病早逝,他沿路乞討到黃沙港,晚上就住宿在這里?!崩先寺犃耍话逊銎疬@孩子,見他赤著腳,臉蛋臟兮兮,頭發(fā)亂蓬蓬,衣衫破破爛爛,著實可憐,便把他領回家,陪他理了發(fā)、洗了澡,又讓老伴買一套新衣服和鞋襪給他換上。從此,小趙便成了老人家中的一員。老人手把手地教他養(yǎng)豬放羊,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像父親一樣關心他。小趙在老人一家的呵護下長到了18歲。18歲生日那天,老人特地買了生日蛋糕,為他舉行了成人禮。老人滿懷深情地說:“炳成啊,18歲已經(jīng)成人了,從今以后,你要老老實實做事,誠實守信做人……”小趙噙著淚花深情地說:“爸、媽,我一定聽你們的話……”后經(jīng)老人推薦,小趙成為黃沙港工區(qū)一名養(yǎng)路工人。接著,老人又為小趙張羅介紹對象,張羅舉辦了熱熱鬧鬧的婚禮,小趙立了業(yè)、成了家,過上了正常孩子的好生活。鄉(xiāng)親們都稱贊說:“周勞模對趙炳成比親兒子還親?!?/p>
黃沙港鎮(zhèn)漁業(yè)3大隊船老大陸鴻飛,十幾年前在海上遇難,其妻又不辭而別,丟下了年僅12歲的女兒陸翠花和9歲的兒子陸曉洋。東方村2組3年級學生張青,不到10歲時父親因病與世長辭,母親改嫁他鄉(xiāng),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他們都得到了周健老人一家親人般的照料。張青初中畢業(yè),老人又幫她找了一份工作。她逢人就說:“我能有今天,全是周爺爺一家含辛茹苦的培養(yǎng)!”
周健資助藏族女生在重慶交通大學讀書的故事,在當?shù)貍鳛榧言?。老人鄰居的女兒韋紅花在重慶交通大學讀書,5年前放寒假回家過年,閑談中提到韋紅花有個叫卓吉的藏族女同學,因家窮沒有路費,不能回家與父母團聚。老人當即給卓吉匯去1000元錢,并在附言中寫道:“微薄助學小心意,新春快樂闔家歡?!蹦悄?,卓吉回家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jié)。春節(jié)期間,卓吉給老人寄來了一封感謝信和一條哈達。此后,老人多次給卓吉去信,陸續(xù)寄去4000多元錢,鼓勵她學好本領,報效國家。卓吉不負厚望,成績優(yōu)秀,品德優(yōu)良,在學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被選為系團總支書記。大學畢業(yè)第二年,卓吉經(jīng)過三天兩夜的長途顛簸,來到遠在黃海之濱的射陽。卓吉摟著初次見面的漢族“阿爸”,哽咽著久久不愿松手,在場人看到那漢藏父女情深意厚的情景,都深受感動。第二天,老伴為卓吉換上了一套嶄新的漢裝,女兒周麗娟陪卓吉到海堤觀看日出、乘汽艇暢游大海。下午,老兩口又領她參觀漁港、瀏覽丹頂鶴自然保護區(qū)、瞻仰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還陪著“藏族女兒”前往南京、鎮(zhèn)江、蘇州等地旅游。卓吉回家后,給老人寄來一封信:“阿爸阿媽,實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對你們的感激之情。在工作崗位上,我一定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二老的恩情,漢藏永遠一家親……”
有人估算,這些年來,老人花在貧困孩子身上的錢不少于25萬,幫困助學180多人。對此,老人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