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大豆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橢圓形、球形,顏色有黃色、淡綠色、黑色等,故又有黃豆、青豆、黑豆之稱。大豆的病蟲害對大豆的正常生長危害很大,嚴重時減產(chǎn)損失達30%以上。
一、加強栽培管理
1.播種
播種期過早或播種過深均可加重根腐病發(fā)生,應(yīng)考慮適期晚播與注意播深。一般土表0~5cm土溫基本穩(wěn)定在6~8℃即可播種,注意墑情,濕度大時,寧可稍晚播而不能頂濕強播、不要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種大豆。根據(jù)品種特點,合理密植。播種深度一般掌握在4~5cm,如應(yīng)用播后苗前除草劑時,可適當調(diào)整播種深度,因過淺時,易造成藥害,但又不能過深。
2.施肥
增施有機肥料,合理施用化肥,N、P、K配用比例要適當,避免單純過多施用N肥,防止貪青徒長、倒伏以及晚熟,以提高大豆抗病蟲能力,使大豆整個生育期間均能健壯發(fā)育。
3.中耕
中耕至少要進行二次,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塊根據(jù)苗情及早進行,改善土壤通透性,地溫提高,促使新生根大量形成。對連作大豆地,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培土一次,可以堵塞食心蟲羽化孔,使成蟲不能出土或減少其出土量或機械殺傷大量的幼蟲、蛹、成蟲,減輕蟲食率。每次中耕前要全面掌握豆田草情、病情、蟲情,用以確定配裝必要的復(fù)式作業(yè)。
4.輔助措施
根據(jù)大豆生育期間的實際情況,可采取較靈活的輔助措施,如遇連雨年份就要加強排澇、注意草情,后期出現(xiàn)大草尚需人工去除。
5.豆后麥茬早翻
豆茬地上種早熟小麥,爭取在8月上、中旬以前收小麥后及時翻地(三江平原地區(qū))可將豆茬地食心蟲的幼蟲、蛹殺傷,使成蟲不能出土、產(chǎn)卵,這對壓低食心蟲為害效果明顯。
二、農(nóng)業(yè)防治
1.合理進行輪作換茬
對土傳病害和以病殘體越冬為主的病害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蟲(大豆?jié)摳?、二條葉甲等),通過3年輪作即可減輕危害,。
2.清除病株殘體
大豆收割后應(yīng)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并及早翻地,將病殘體深埋地下,以加速病原菌消亡減輕病情;對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蟲,通過耕翻將害蟲翻到土表,經(jīng)過耙、壓、機械損傷,加之日曬、風(fēng)吹、雨淋、天敵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蟲的死亡率,有效減輕第2年害蟲的發(fā)生與危害。
3.加強栽培管理
(1)合理密植、不能頂濕強播②增施有機肥料,配方施肥。
(2)中耕培土堵塞食心蟲羽化孔使成蟲不能出土或減少其出土量。
(3)輔助措施。根據(jù)大豆生育期間的實際情況,采取較靈活的輔助措施。
三、大豆病蟲害主要有
1.大豆蚜蟲
大豆蚜蟲以若蚜集中在大豆和黑豆的生長點、嫩莖、嫩葉、葉柄和花絮上刺吸危害。嚴重危害時,導(dǎo)致大豆生長停滯,莖葉卷曲,植株矮小、葉片脫落,果枝少結(jié)莢少,千粒重低,甚至整株死亡。該蚜還能傳播大豆花葉病毒(SMV)病及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和病毒病流行。
防治措施:一是加強田間管理。形成濕潤而不利于蚜蟲滋生的田間小氣候。二是黃板誘蚜。在田地周圍設(shè)置黃色板,即把涂滿橙黃色的66 cm2塑料薄膜,從66、33 cm寬的長方形框的上方將涂黃面朝內(nèi)包住夾緊,插在甜椒地周圍,高出地面0.5 m,隔3~5 m插1塊,再在未涂色的外面涂以機油,這樣可以大量誘殺有翅蚜。三是藥劑防治。當百株蚜量達到500頭時,用氰戊菊酯有效成分60 g/hm2或吡蟲啉有效成分45 g/hm2或抗蚜威有效成分120 g/hm2,對水噴霧防治。
2.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主要發(fā)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可染病。初期莖基部表皮出現(xiàn)淡紅褐色不規(guī)則的小斑,后變紅褐色凹陷壞死斑,繞根莖擴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發(fā)達,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葉色淡綠,分枝、結(jié)莢明顯減少。
防治措施:一是加強田間管理。上茬收獲后,應(yīng)及時清除田中的莖葉及周邊的雜草,減少蟲源;提倡輪作,最好進行水旱輪作;育苗移栽的,育苗的營養(yǎng)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21 d以上。二是選用抗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用拌種劑或浸種劑進行滅菌。三是藥劑防治??捎?%農(nóng)抗120水劑150~3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對水噴霧;或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惡霉靈、多菌靈1份+克線丹1份+干細土200份充分混勻制成藥土進行防治。
3.大豆食心蟲
大豆食心蟲,食性單純,僅危害大豆。大豆食心蟲是咬食豆粒的小紅蟲。幼蟲鉆入豆莢,咬食莢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此蟲一年發(fā)生一代,以老幼蟲在豆地結(jié)繭越冬。第2年7月下旬變成蛹和蛾子,飛到豆莢上產(chǎn)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濕度大,有利于發(fā)生。
藥劑防治:可選用菊酯類等藥劑噴霧防治。每畝用25%氰,辛乳油20—3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0毫升對水30公斤噴霧,噴藥時要注意雨天對藥效的影響。為保證防治效果,建議采用機動式彌霧機噴霧,并禁用一些高毒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