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最近幾天,一首來自老撾的“魔性神曲”一夜間刷爆了很多中國網友的朋友圈?!俺嫉摹薄懊壑瓗Ц小笔蔷W民們對這首歌的評價,而更讓人關注的則是這首歌的歌名:《一帶一路》。該歌詞曲作者名叫維萊鵬,是老撾國家廣播電臺文藝部副主任及知名主持人,目前正以工作交流的形式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擔任外籍專家。10日,他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專訪講述了歌曲背后的故事。
環(huán)球時報:您為什么想寫一首和“一帶一路”有關的歌曲?還采用了這么一種“神奇”“魔性”的曲風?
維萊鵬:最初有想法創(chuàng)作這首歌是在2015年底,當時我想寫一些表現中老兩國友誼的歌曲,因為2016年是老中建交55周年,我想給這個有意義的年份送一份小禮物。由于現存的有關老中友誼的音樂都是一些很老舊的歌曲,我就想寫一些新穎的、包含更多現代元素的歌曲,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中老友誼。
當時中國正好在推廣“一帶一路”倡議,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就決定以這個話題寫一首歌。但這個主題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此我決定用更有動感的、更時尚的曲風去配合它,希望這樣能吸引更多聽眾。此外,這個話題還帶有國際性,所以最終我選擇以搖滾風為主,融合一些老撾自身的傳統(tǒng)音樂因素,再添上一些輕音樂的元素,混搭成了這首“神曲”。在歌手的選擇上,也是出于這些考慮,我找了我的好朋友,老撾國內最著名的搖滾樂隊主唱阿提薩·拉達那馮。其實這首歌在2016年就創(chuàng)作出來了,可能是因為北京馬上要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首歌才經由媒體傳播火了起來。
環(huán)球時報:這首歌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整首歌詞幾乎都是老撾語,只有“一帶一路”這4個字用了中文,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維萊鵬:從音樂創(chuàng)作角度來說,一首歌里必須有一個主打關鍵詞,這個詞還得便于記憶,朗朗上口?!耙粠б宦贰边@4個中文字,乍一聽上去像老撾語中兩個小姑娘的小名兒:“一帶”聽起來像老撾語的“小兔子”,“一路”聽起來像“小路”“阿路”,這兩個小姑娘的名字在這首歌里不斷循環(huán)出現,一些老撾人就會產生興趣,自然就會想知道“一帶一路”到底是什么意思。加入中文元素,也是考慮到不懂老撾語的中國人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也會有親切感。為了盡可能吸引更多聽眾,我最終決定用中文“一帶一路”作為題目和第一句歌詞。
環(huán)球時報:這首歌在中國網絡上很火,您知道它在老撾傳播得如何嗎?老撾人知道“一帶一路”嗎?
維萊鵬:我現在不在老撾國內,沒辦法時時關注到這首歌的傳播動態(tài)。但就目前我所聽到的反饋,它在老撾的反響挺好。還有好多老撾朋友來找我,想拷貝這首歌,說是也想“循環(huán)聽”。老撾人的教育水平不同,對“一帶一路”的了解多少也不同。所以我才希望用歌曲這樣一種更輕松和大眾化的方式去告訴更多老撾人這個倡議,而且歌詞里也有“海陸相連”“互聯(lián)互通”“互利合作”等內容,就是希望大家能通過這首歌對“一帶一路”有個初步了解。
環(huán)球時報:您是怎么了解到“一帶一路”的?您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向我們形容下“一帶一路”嗎?
維萊鵬:2013年習近平主席剛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我就聽說了,但當時對這一概念沒有太多認識。后來我參與拍攝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一個實景體驗式漢語教學節(jié)目,去了新疆、福建等地方,慢慢了解到不少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也對“一帶一路”倡議有了進一步了解。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對這個倡議的理解,應該是“所有國家共同發(fā)展,沒有一個國家會被排除在外?!?/p>
環(huán)球時報:這首歌出來之后,很多網友給您點贊。但也有少數網友有質疑,覺得“是在拍中國政府馬屁吧?”您怎么看這種說法?
維萊鵬:我拍中國政府馬屁,能得到什么嗎?顯然不能啊。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是個媒體人,覺得“一帶一路”倡議對大家都很好,所以很愿意也覺得有義務讓大家了解這件事,其實很多媒體人都在這么做。只是我采取了一些創(chuàng)意,用歌曲這種大家都喜歡的方式來傳播這個概念而已。對于這種聲音,我并不在意?!?/p>
中國網友點贊神曲
網友寧靜致遠2017:期待“一帶一路”政策能夠發(fā)揮最大效能,惠及世界各國,也期盼老中鐵路盡快建成通車,而親聽老撾這位搖滾歌星的演唱是必須的。
網友沉默的孤木:這歌詞、這曲風,真是活用了反差萌啊......
網友瑪麗嗶哩:這歌有毒,中午點進來聽了2遍,現在吃完晚飯了莫名又想聽,點進來又循環(huán)了3遍。
網友寒楓sa:怎么可以這么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