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盧思雯
(1.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北京100042;2.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吉林長春130012)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研究
王 琦1,盧思雯2
(1.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北京100042;2.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吉林長春130012)
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是當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改革的重要方式,但擺在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是如何選擇合適供應商的問題。綜合采用文獻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與案例分析方法,在分析體育公共服各供給主體相對比較優(yōu)勢的基礎上,構建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并基于IFS理論建立供應商評價模型,以期幫助政府客觀公正地選擇最佳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在創(chuàng)造良好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環(huán)境的同時,幫助政府部門規(guī)避決策風險。
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政府購買
“十三五”時期,政府職能轉變,增加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創(chuàng)新體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構建服務型政府,緩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同落后的體育資源供給”矛盾仍將是政府體育工作的重點。國家《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服務體制機制”,“放寬市場準入,發(fā)揮政府購買服務等支持作用,進一步豐富體育服務供給”[1]??梢姡蚴袌霾块T、體育社會組織購買體育公共服務已是必然趨勢[2]。然而,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買什么、向誰買、怎么買,尤其是政府體育行政部門根據什么標準,如何選擇、管理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的問題令政府和學界深受困擾[3]。迄今為止,學界研究仍局限于理論層面的探討,對于指導政府體育行政部門的具體實踐尚有較大差距[4]。在現有制度和既有研究基礎上,運用IFS理論構建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機制,以期為體育行政部門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提供科學的評估與選擇方法。
體育公共服務是由政府體育行政部門主導,體育營利性機構、非營利組織和社會個人共同提供,為滿足大眾對體育需求而供給的體育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總稱[5-6]??梢姡┙o主體包括政府體育行政部門、營利性體育組織、非營利體育組織和社會個人。
1.1 政府體育行政部門供給
政府體育行政部門是體育行政管理的主體,可分為專門和非專門兩種類型。前者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屬于決策領導機構,主要負責政策方針、制度法規(guī)等宏觀領導職能,后者指設置在教育部、國防部等部委中的一些體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系統(tǒng)內部的體育工作[7]。首先,體育公共服務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決定了政府部門提供公共服務是更普遍的無差異的公益性服務[8]。其次,政府體育行政部門會頒發(fā)相應法律法規(guī)來規(guī)范體育公共服務各類供給主體行為,保障供給過程中的公平正義,以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環(huán)境。最后,相對于市場組織,政府部門供給模式可以彌補“市場失靈”,避免市場供給模式中的“搭便車”和外部性問題;相對于社會組織及個人供給,政府部門更加具有社會權威和資金保障。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政府組織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流程可分為“政府決策”“財政資金保障”“部門生產”與“相關部門監(jiān)管”等環(huán)節(jié),即使一些環(huán)節(jié)可交給市場和社會組織承擔,但此供給模式有著更加系統(tǒng)和全方位的優(yōu)勢特征。
我國長期以來存在著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和壟斷經營的現象,政府組織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集決策、管理、生產、監(jiān)督和服務于一身,政府承擔了體育公共服務所有責任和風險,體育公共服務的數量和價格由計劃決定,消費者沒有選擇權,公共體育資源無法得到有效配置且易造成浪費,供給成本相對較高,供給效率低下[9]。與市場部門和社會組織相比,政府組織也無法及時感知基層微觀群體的體育公共服務需求,供給模式和服務內容相對因循守舊。
1.2 營利性體育組織供給
營利組織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載體,曾經在很長時期里被排除在公共服務供給領域之外。公共產品理論的不斷發(fā)展、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都使營利性體育組織提供體育公共服務成為現實。首先,營利性體育組織更加關注投資效益的問題,具有追逐低成本、高產出的特性,供給效益相對較高。其次,營利性體育組織由于在市場需求方面的敏感性和職業(yè)性,而更加深入了解公眾需求,所以在體育公共服務領域供給上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創(chuàng)新性,可以更高效地實現有限公共體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最后,結合當下我國經濟體制發(fā)展態(tài)勢,市場化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作用將會更加明顯。營利性體育組織提供的體育公共服務,適合于市場規(guī)律作用突出、進入壁壘較高的項目,如體育場館租借、大型體育文化慶典等[10]。
營利性體育組織供給模式同樣存在著“市場失靈”。首先,由于服務對象的廣泛性和復雜性,且市場組織缺乏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動機,使得沒有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人同樣可以享受某些服務。其次,我國營利性體育組織受體育管理體制影響,其職業(yè)化、產業(yè)化和市場化程度較低,體育組織內部沒有完全建立產權清晰、權責分明和科學管理的現代企業(yè)制度[11]。再次,營利性體育組織的“逐利性”本質特征使其較少關注供給過程中的服務質量和長遠社會效益,同時缺乏戰(zhàn)略性規(guī)劃,忽視社會弱勢群體的服務需求,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1.3 非營利體育組織供給
非營利體育組織主要包括各類體育社團、體育類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未登記或轉登記的體育社會組織等[12],相對于政府和營利性體育組織,非營利體育組織更能及時反應大眾對體育公共服務的動態(tài)需求。首先,非營利體育組織不拘泥于官僚束縛,在組織結構和運營上相對靈活,且擁有公益性志愿者的免費勞動,加上內部成員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自身對體育的熱情,組織成員對公眾有更強的回應性。此外,非營利組織恰好能填補政府和市場組織的服務領域空缺,較全面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對體育公共服務的訴求,更多體現社會公平正義。最后,由于非營利體育組織為了自身發(fā)展壯大和得到公共權威部門的支持,具有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和提高服務質量的內在動力。
在實踐中我國非營利體育組織面臨諸多困境。由于長期受“舉國體制”慣性影響,非營利體育組織帶有明顯的“官民二重性”,主要表現在民間與政府對非營利體育組織的雙向推動、民間與政府的組織交叉、服務與管理功能的錯位[13],使得非營利體育組織服務過程中較多依賴政府,缺乏活力和足夠的社會公信力,加上自身服務意識與專業(yè)水平欠缺、組織架構不健全、社會資源有限等固有缺陷,很大程度上妨礙了非營利體育組織服務功能的發(fā)揮。
1.4 個人志愿性服務供給
社會個人在某些場合也能夠成為體育公共服務的承接者,實踐中很多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小區(qū)域活動范圍內以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技能為大眾提供服務性指導和培訓,充當社會體育“教練”的角色。體育公共服務的個人志愿性供給更多展示了志愿者自身較好的體育參與意識和樂于奉獻的品質,顯示了社會存在感和社會責任感的迸發(fā),有利于擴大社會體育參與,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志愿者在提供體育公共服務過程中,不但可以服務大眾、宣傳體育知識和教授體育技能,也能愉悅身心,鍛煉身體,培養(yǎng)自身的社會參與能力。然而,個人力量所提供的體育服務是有限的,雖然其服務性質類似于非營利體育組織,但無法形成規(guī)模效應,也沒有明確的組織形式,所以這種服務是補缺型服務中的個體非制度化參與。
通過對各供給主體比較分析,可見單一主體的供給模式存在固有弊端,很難全方位滿足公眾對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要想實現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高效率,發(fā)揮四大供給主體相對比較優(yōu)勢的多元合作模式更具說服力。而政府購買模式就是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側的一次結構性改革,政府購買過程中,其作為體育公共服務的主導者,營利性體育組織、非營利體育組織甚至個人都可能成為體育公共服務的直接生產者和提供者,實質上是政府下放社會管理權力,更多地充當“守夜人”和“授權者”角色。這種供給模式創(chuàng)新將會減小政府體育行政部門的財政資金投入壓力,提高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覆蓋率,開放一切可利用社會資源并且提高資源利用率來提升供給能力,從而為體育公共服務的長足發(fā)展奠定基礎[14]。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面臨著“買什么”“向誰買”“怎么買”的問題,本文要著力解決的是“向誰買”的問題,即政府如何選擇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2.1 缺乏供應商評價標準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過程中,確定了購買對象之后,就會以公開招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會公布具體事項,可能存在多家供應商有承接意向,對于政府來說是一個抉擇的過程。實踐中比較成熟的評價標準主要是針對企業(yè)采購,這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不具有商業(yè)性、不以營利為主要目標[15]。因此,現有的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體系無法應用于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實踐。然而,在研究服務質量和服務績效的同時,擺在政府部門面前更棘手的問題是如何選擇與政府合作的符合多方利益共贏的供應商。因此,確保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有序運行,供應商的選擇十分重要,供應商必須能夠嚴格按照政府的要求提供符合相關價格標準、數量標準和質量標準的體育公共服務。
2.2 缺乏供應商系統(tǒng)量化選擇方法
除了缺乏供應商評價標準之外,供應商選擇方法更是匱乏。政府通過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以指標的形式篩選符合標準的潛在供應商,進而借助科學的選擇方法從符合資質的供應商當中進一步選擇確定最終的供應商。傳統(tǒng)的做法要么相對主觀,要么采用相對簡單的“價低者得”的方法,缺乏系統(tǒng)量化的方法,無法保證最終選擇結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Weber等[16]通過AHP方法對潛在供應商進行排序,陳啟杰等[17]通過將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每個指標賦予線性權重的方法最終計算出一個最符合政府部門要求的供應商。然而,從這些選擇方法的研究中,大部分忽略了一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領導者的作用,具體實踐中多是通過硬性指標篩選出幾家潛在供應商后,最后敲定的部分通常是政府部門領導者完成的,選擇方法和決策程序只是領導者針對每家供應商的各項資質和標準做出程度性評判,這種模糊性可能導致選擇有失公正,影響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政府決策的科學性。
2.3 存在尋租腐敗的風險
缺乏選擇指標和選擇方法的困境可能進一步導致政府在選擇服務外包供應商的過程中面臨尋租和腐敗的風險,因為政府部門擁有選擇供應商的最終決定權,可能為個別政府官員謀求個人私利進行錢權交易提供機會,滋生尋租和腐敗等行為,破壞政府公正、公開、公平地進行供應商選擇程序[18]。例如,在公開資質挑選過程中,如果政府官員受到某供應商的利益誘惑,他就會考慮以該供應商的情況作為資質要求,甚至是唯一標準最終納入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有失公正的操作幫助該供應商脫穎而出,看似是一種公開的選擇程序,其實是腐敗官員使出的“障眼法”。
因此,為了有效避免以上不規(guī)范行為,政府體育行政部門在選擇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時應盡可能依據科學的評價體系,采取客觀、科學的量化方法對供應商進行評價、比較和選擇。
3.1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評價指標
目前,學界對于企業(yè)采購中供應商選擇研究相對成熟,國外存在較少爭議且比較權威的是由美國學者Dickson GW[19]提出的23個指標。他所考慮較多的是質量、交貨期、生產設備與產能等因素,此研究成果對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相關研究有巨大借鑒作用[14]。國內學者宋丹霞等[20]從服務鏈管理視角提出生產性服務供應商評價應當包含服務質量、價格、柔性、能力、合作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α矫嬷笜?;任蕾等?1]提出培訓服務外包承接商評價標準的企業(yè)文化、管理能力、市場認知、技術水平四維度模型;湯偉偉等[22]、王新馳等[23]也根據各自研究的服務外包內容提出了評價指標。相比而言,國內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的研究起步較晚,陳斌等對政府購買公共就業(yè)服務的研究提出了服務成本、能力、質量、市場認知、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與應變能力的六維度結構[24]。有學者(周俊,楊文靜)提出,除了服務質量、能力、價格等必備條件外加入了制度、社會組織身份和注冊地等更具體的影響指標[25-26]。本文綜合相關學者的研究,并邀請8位體育公共服務領域專家及政府智庫人員對初選指標進行篩選,剔除得分相對較低的指標,并考慮到各類供給主體的自身特性最后總結出以下6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表1)。
表1 公共就業(yè)服務外部購買的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體系
3.1.1 服務質量 質量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最先考慮的因素之一,體育公共服務領域更是如此。由于體育公共服務的服務對象具有廣泛性和復雜性,如果供應商不能保證所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政府體育行政組織也會將其排除在外。因此選用服務承諾實現程度,服務中投訴比例和服務后群眾滿意度作為二級評價指標,以保證服務質量具有延續(xù)性,這也是出于民眾切身利益的考慮。
3.1.2 服務成本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目的之一就是出于降低其財政投入成本的考慮,政府體育部門選擇供應商時,會通過詢價、招標和談判等方式將更多的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納入考慮范圍之內,而服務成本將是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為確保公共資源有效利用,政府也追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優(yōu)質服務,所以政府會考慮供應商的價格優(yōu)勢,以及考慮服務人群規(guī)模的人均服務價格水平。
3.1.3 服務能力 由于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規(guī)模性,必然要求供應商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保障,即供應商應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豐富的體育資源占有量和相應的專業(yè)化程度,提供更專業(yè)且更具針對性的服務;同時服務過程中應保證良好的秩序合理實施服務,以上主要通過員工服務意識,綜合資源擁有情況,服務流程設計合理性體現出來。
3.1.4 社會認可度 社會認可度首先體現在供應商在行業(yè)中的地位和市場占有率,是對服務質量和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重要保障;其次體現在社會公信力和組織信譽度,良好的信譽會增加政府及社會公眾對其的信任程度,給予供應商足夠的自由和機會去發(fā)揮最大效率。因此,政府在選擇體育公共服務過程中,應充分調查和收集潛在供應商的大眾口碑和組織信譽,在充分響應民意的前提下選擇人民大眾所信賴和支持的供應商。
3.1.5 創(chuàng)新與應變能力 政府服務對象的廣泛性和復雜性也要求供應商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與反應能力。政府在選擇多元主體供給時正是考慮到它們能較全面并且及時察覺到大眾對體育公共服務需要的狀況,所以各類供應商應具備對大眾多元化體育需求的敏感度和快速反應能力,創(chuàng)新供給內容和模式,適應大眾的體育服務需求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以減少資源浪費和提高有限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3.1.6 供應商合作能力 供應商合作能力首先體現在政府體育行政部門與供應商的價值觀匹配程度,政府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初衷即滿足大眾體育需求,而供應商一味地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則影響體育公共服務的安全性;其次,需要考察供應商的溝通與協調能力,合作雙方要及時針對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隱患協商解決,供應商則需積極配合政府體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最后供應商應具備體育公共服務資源的整合能力,充分利用現有公共體育資源并開發(fā)新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2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評價指標的權重賦予
在完成指標篩選的基礎上,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指標權重進行賦值。首先運用Yaahp10.3繪制層次模型,生成評價指標兩兩比較問卷,邀請到5位體育服務領域專家和3位公共服務研究學者對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判斷?;厥諗祿斎隮aahp,運算得出一級指標權重表(表2)。
表2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一級指標權重
CR=0.0473<0.10,通過一致性檢驗,即一級指標權重具有合理性。以相同方法算出二級指標對應權重并通過一致性檢驗,最后匯總得出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權重(圖1)。
圖1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權重
4.1 IFS理論及其應用原理
Atanassov提出的IFS(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理論是對Zadeah等人模糊集理論的補充和拓展。IFS理論同時考慮了隸屬度、非隸屬度和猶豫度信息,在客觀反映事物的模糊性上是一個重要進步[27]。直覺模糊集X中的元素x滿足A的隸屬度函數和非隸屬度函數,并可用三維空間中的點表示,則兩點之間的距離即為直覺模糊集之間的距離。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過程中,會存在多個備選供應商和多層次評價指標,決策者怎樣去評價潛在供應商資質就是一種多屬性模糊決策。基于IFS理論來進行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也就是研究代表各供應商資質水平的直覺模糊值。通過量化的形式甄選出最能夠接近政府期望值、資質最佳的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可以有效避免在最后決策階段個別決策者對供應商選擇的干擾。
4.2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選擇模型構建
基于IFS在模糊的群決策環(huán)境下的作用,運用5級評價尺度表示決策者的主觀程度性評價,通過引入正理想解量化所有備選供應商的綜合最佳水平,再量化各供應商自身資質,對比他們與綜合最佳水平的差距,選出最合適的供應商。
4.2.1 對各供應商的二級評價指標打分 首先確定決策者評價尺度。出于反映決策者的模糊評價即猶豫程度的考慮,本文將決策者對供應商的程度性評價定性為V1=不好,V2=一般,V3=好,V4=很好,V5=非常好,且賦予各級別的分數為:1、2、3、4、5。據此可以得出隸屬函數集合分別表示5個等級投票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
邀請決策者對各供應商的二級評價指標打分。為便于統(tǒng)計整理,以問卷形式列出15個二級指標并對應5個得分級別,決策者只需對各供應商的二級評價指標所對應的得分級別打分,綜合各決策者的打分情況整理后得到每位供應商的二級指標得分表。此評價過程建立在充分提供各供應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并結合具體的體育公共服務類型對相應評價指標做出補充性說明。
4.2.2 通過IFS正理想解確定供應商最佳水平
正理想解即供應商資質的最佳水平,表現為所有備選供應商二級指標得分最大值。具體做法是相加5個得分級別內各供應商的二級指標投票數,得到所有備選供應商的二級指標得分匯總表。二級指標每個得分級別的最大值作為對應6個一級指標得分,引入一級指標權重后得出一級指標加權得分表并進行規(guī)范處理(規(guī)范得分=得分數/總數),即正理想解的得分FA為各級指標的得分和。定義模糊集A的關于第i個指標的得分值為各級指標規(guī)范得分與該級指標總數乘積之和。
4.2.3 計算備選供應商到正理想解的距離 首先計算每個供應商的直覺模糊值,即通過各供應商二級指標原始得分表算出一級指標各得分級別的加權得分表,以一級指標“服務質量”1分的投票數為例,假設其對應的3個二級指標投票分別為1、2、3,引入其二級指標權重得出加權得分為:(0.5584×1+0.3196×2+0.1220×3)=1.56,再通過規(guī)范得分運算后得到每位供應商的直覺模糊值。最后通過直覺模糊距離(即三維空間兩點距離)考慮每個一級評價指標C1-C6的權重ω1-ω6,則可以推算出每個供應商Ai到直覺模糊正理想解的距離。
4.2.4 計算備選供應商的綜合評價指數 定義綜合評價指數Ki為直覺模糊正理想解距離的倒數,Ki值越大,其所對應的供應商水平到直覺模糊正理想解的差距就越小,也就是說該供應商最接近綜合最佳水平,即政府選擇過程中的最佳方案。
S市某區(qū)體育局為解決其區(qū)體育中心運營管理問題,擬通過招標方式選擇一家合適的企業(yè)來運營該體育中心,共有5家資質基本合格的供應商投標,分別為A1/A2/A3/A4/A5?,F根據本文提出的IFS供應商選擇模型,確定最佳的供應商。5位評審專家根據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的15個二級指標給5家供應商逐家打分,通過供應商選擇模型計算確定最佳供應商。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計算正理想解。根據5位專家對每家供應商的評分匯總出5家供應商得分,根據上述算法得到標準化后的得分矩陣(表3)。
表3 規(guī)范得分矩陣
根據上文模型對正理想解的計算公式可得出這5家體育公共服務供應商的最理想水平(即正理想解)為
第二步,計算標準得分矩陣及綜合評價指數。根據每家供應商的二級指標得分,同上文的運算步驟計算出各自的得分矩陣,這里的得分矩陣不再是根據二級指標的最大值,而是根據二級指標得分及其對應權重經同理運算得出各指標的標準得分矩陣,根據上文直覺模糊集的正理想解距離公式和每個一級指標所對應的權重,計算得出每個供應商到正理想解的距離和綜合評價指數(表4)。
表4 供應商選擇計算過程數據
從而可以對這5家供應商進行排序,K3>K1>K5>K2>K4,此排序說明A3供應商是這幾家中最好的,體育局應選擇A3供應商來承擔其體育中心的運營管理。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綜合了各類供給主體的相對比較優(yōu)勢,在滿足人民對體育公共服務需求的同時扶持了營利性體育組織、非營利體育組織和社會個人的綜合性發(fā)展。由于我國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模式仍處在探索和發(fā)展階段,為確保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有序運行,擺在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是如何選擇合適供應商的問題,因此,政府選擇過程中應嚴格按照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科學系統(tǒng)、客觀量化的供應商選擇模型選擇出資質最佳的供應商。
[1]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EB/OL].[2016-10-20].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23004/content.html
[2]郭修金,戴健.政府購買體育社會組織公共體育服務的實踐,問題與措施——以上海市、廣東省為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3):7-12.
[3]陳斌,韓會君.公共體育服務外包的政府責任及實現機制論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5):404-408,438.
[4]陳文嬌.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模式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廣州的實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5]藍國彬,樊炳有.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及供給方式探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27-31.
[6]劉玉.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社會化系統(tǒng)運行理論、困境及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37(1):14-18.
[7]劉青.論我國政府職能轉變與體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J].經濟體制改革,2003(6):129-132.
[8]郝艷艷.體育公共服務多主體供給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8(6):98-100.
[9]張燕,郭修金,楊斌.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體系的演進歷程及模式建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9(3):8-11.
[10]曹可強.論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J].體育學刊,2010,17(10):22-25.
[11]張瑞林,王先亮.我國體育產業(yè)管理體制研究[J].體育學刊,2010,17(10):14-21.
[12]魏來,石春健.體育非營利組織的界定[J].體育學刊,2005,12(3):129-131.
[13]盧元鎮(zhèn).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5.
[14]齊超.體育公共服務政府購買的價值演變與制度選擇[J].體育科研,2014,35(3):68-71.
[15]胡偉.論我國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制度的完善[J].體育與科學,2016,37(1):30-39.
[16]Weber C A,Current JR,Benton W C.Vende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91,50:2-18.
[17]陳啟杰,齊菲.供應商選擇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31(5):30-37.
[18]鄭美艷,孫海燕.公共體育場館服務外包承接商選擇決策機制研究——一個嘗試性理論與解釋框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34(1):63-68.
[19]Dickson GW.An analysis of vendor selection systems and decision[J].Journal of Purchasing,1966(2):22-23.
[20]宋丹霞,黃衛(wèi)來.服務供應鏈視角下的生產性服務供應商評價[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3):473-477.
[21]任蕾,寸曉宏.在培訓承包方選擇中的應用分析[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6):31-34.
[22]湯偉偉,孫劍平,高朋.培訓外包供應商選擇的模糊多屬性決策模型[J].技術經濟,2008(9):49-53.
[23]王新馳,姜軍.基于灰色理論的人力資源外包供應商評價[J].商業(yè)研究,2011(1):22-26.
[24]陳斌,楚俊峰,陳福集.基于直覺模糊多屬性決策的政府購買公共就業(yè)服務供應商選擇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2(20):499-505.
[25]周俊.政府如何選擇購買方式和購買對象——購買社會組織服務中的政府選擇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4(2):48-55.
[26]楊文靜,蔡萌.基于供應商選擇理論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問題研究[J].市場研究,2015(8):21-23.
[27]Atanassov K T.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Fuzzy Sets and Systerns,1986,20:89-97.
責任編輯:喬艷春
Provider Selection of Governm ent Purchasing Sports Public Service
WANG Qi1,LU Siwen2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Beijing 100042,China;2.Northeast Asian Studies Colleg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Jilin,China)
Government purchase is an important reform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supply.However,how to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supplier is a crit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In the present study,literature analysis,interview,survey,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methods were employ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uppliers,the evaluation index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providers are constructed.Themodel of supplier selection is th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IFS Theory.Hopefully,themodel can help the government select public sports service suppliers in amore objectiveway,thus creating a good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ing environment,and at the same time,helping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avoid the risks in decision-making.
public sports service;supplier selection;government purchase
G80-052
A
1004-0560(2017)01-0032-06
2016-11-23;
2016-12-05
王琦(1976—),女,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訓練與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