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 戴愛梅
[摘 要] 在種植業(yè)結構調(diào)整的基礎上,為提高農(nóng)民的種植效益,農(nóng)業(yè)技術員對打瓜栽培技術進行了探索,形成了目前推廣使用的栽培模式。
[關鍵詞] 綠色食品 膜下滴灌 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173-01
打瓜即籽用西瓜,原產(chǎn)于非洲沙漠地帶,屬于葫蘆科西瓜屬,是普通西瓜的變種,主要取其籽食用。打瓜籽味香而沒,籽粒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質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在滿足口感的同時,為身體提供營養(yǎng)物質。打瓜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強,耐干旱、瘠薄,經(jīng)濟效益好。而滴灌技術的應用使打瓜的出苗率和產(chǎn)量都有所提高。
1 播前準備
1.1 整地施基肥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結合秋灌冬翻,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2000kg、磷酸銨10-12kg、硫酸鉀3-5kg及硫酸鋅肥1kg作基肥,全耕層施入。翌年春季,根據(jù)土壤墑情,結合土壤封閉,進行整地,其質量須達到“齊、平、松、碎、凈、墑”標準。
1.2 毛管選擇
選擇毛管滴頭間距0.3m、滴頭流量為(2.2-2.6)L/h的滴灌帶。
1.3 品種選擇
根據(jù)市場需求可選擇適宜本地的大片品種,如新籽1號、新籽2號、民勤1號、民勤2號等;中片品種,如蘭州大片;小片品種,如小紅片等。
1.4 種子處理
藥劑拌種。播種前曬種1-2d,然后用種子量用種子量的2.5%適樂時、或用種子量0.4%的2.5%衛(wèi)福拌種,在暗處堆悶4-6h后即可播種。
2 適期播種
2.1 播期
當0-10cm地溫連續(xù)7-10d,穩(wěn)定在14℃以上時即可播種。博州適播期一般為4月底至5月中旬,最晚不過5月底。
2.2 播種量
每畝用量:大片品種為2.5-3.0kg;中片品種為1.8-2.5kg;小片品種為1.5kg。
2.3 播種方法與質量
采用70cm地膜平鋪種植。在適墑前提下,選用點播機點播,滴灌帶隨鋪膜點播打瓜種子一并進行,播深3cm,穴點覆土1cm,膜上行距35-40cm,膜間距75-80cm,平均行距55-60cm,株距24cm。滴灌帶播到地頭要隨即結扎端頭,并用土固定壓實,以免刮風掀起。要求播行端直、不重不漏、下籽均勻、深淺一致、到頭到邊、覆土良好、鎮(zhèn)壓確實、交接行準確、膜面平整、采光面適宜。
2.4 布管方法
一膜一管。根據(jù)地面坡降和水源壓力計算并合理布局支管與復管,一般每隔70-80m布一根支管與復管,支管和復管方向垂直于毛管。
2.5 布管
干播濕出的地塊,播完種后,及時將支管和復管布好,接好毛管;帶墑播種的地塊,可中耕完畢后,再布支管、復管和毛管。且支管與復管上每隔(8-10)m,壓一10kg左右重土袋固定。
3 田間管理
3.1 查苗補種
播種時認真查看,發(fā)現(xiàn)缺行斷壟處要作好標記,播后及時補種。全田進入出苗期時,根據(jù)苗情對缺苗處及時進行種子催芽后補種。
3.2 間苗定苗
當2片真葉展開時開始間定苗,達到4片真葉時定苗結束。原則上去弱留強,去病留壯留單株,缺苗處可留雙苗,保證基本苗達到4000-4300株/畝。
3.3 蹲苗
出苗到團秧期要進行蹲苗,直到葉片發(fā)暗灰色、且有個別葉片發(fā)黃時蹲苗結束。
3.4 整枝壓蔓
當打瓜生長到6片真葉,蔓長10-15cm,及時壅土壓蔓,防止大風把瓜蔓纏在一起。
3.5 中耕追肥除草
全生育期中耕3次左右。第1次中耕于幼苗期,耕深10-12cm,留護苗帶5-8cm;第2次中耕于苗期,耕深12-14cm,留護苗帶8-10cm;第3次中耕16-18cm,留護苗帶10-15cm。不鏟苗、不傷苗、不埋壓幼苗,不灼傷苗。株間及穴邊雜草結合定苗和鋤草人工拔除。到中后期,亦要及時鏟除或拔除打瓜田中大雜草,如蒼耳、灰黎、稗草等。
3.6 滴水滴肥
全生育期滴水6-8次,每次30-35m3/畝。甩蔓期即滴頭水35m3/畝,滴尿素5kg/畝+高磷鉀肥1kg/畝;7-10d后滴第二水,滴水量30m3/畝,滴尿素5-6kg/畝;第三次滴水正值打瓜膨大期,根據(jù)苗情滴水35m3/畝,滴尿素3-5kg/畝+滴高磷鉀肥2kg/畝;之后每次滴水視田間墑情及打瓜長勢長相每10d左右滴水一次,每次滴水30m3/畝左右,其中滴第4、或滴第5次水時,再滴尿素3kg/畝一次。下潮地一般根據(jù)土壤情況而定不滴或少滴水,但應結合第3次中耕追施尿素10-15kg/畝+磷酸銨3-5kg/畝,留護苗帶10-15cm;若需滴水還應結合滴水滴施尿素3-5kg/畝+高磷鉀肥3kg/畝。
4 病蟲害防治
打瓜的主要病蟲害有疫病、蔓枯病、白粉病及蚜蟲、紅蜘蛛、地老虎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公共植保、綠色植?!钡姆结?,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治理原則。
4.1 農(nóng)業(yè)防治
適期播種、輪作倒茬,清理田園,秋翻冬灌,測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水,培育壯苗,及時拔除并銷毀重病株,防止蚜蟲和農(nóng)事操作時傳播病毒等。
4.2 物理防治
選用銀灰色地膜避蚜,或在村莊、道路林帶、地頭掛置黃板,阻截蚜蟲遷移。
4.3 生物防治
在田間地頭種植小麥、苜蓿等生物誘集帶,使七星瓢蟲等天敵遷入瓜田捕食蚜蟲等。
4.4 化學防治
疫病、枯萎?。喊l(fā)病初期,將藥劑隨水滴灌2-4次,每5-7天防治1次,操作上應以先滴水再滴藥再滴水,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畝用量50克/畝。
白粉病:噴藥防治最好在發(fā)病初期開始,藥劑可選用15%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噴藥間隔期7天;或25%乙嘧酚懸浮劑1500倍液,噴藥間隔期10-15天;25%粉唑醇懸浮劑1500倍液,噴藥間隔期10天;或80%硫磺水分散粒劑500倍液,噴藥間隔期7天;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藥間隔期7天。
紅蜘蛛:在發(fā)生時期,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4000倍液;25%三唑錫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
蚜蟲:在蚜蟲發(fā)生時期,可選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80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噴藥間隔期7天。
5 收獲
當瓜外表由綠色變成深灰暗色,為最佳采收期。
參考文獻
[1] 翟孟如, 李冬梅. 打瓜膜下滴灌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 中國種業(yè), 2011(8): 84-85.
[2] 張忠福, 李艷娥, 李新梅, 等. 無公害打瓜膜下滴灌高產(chǎn)栽培技術[J]. 農(nóng)村科技, 2009(7): 68-69.
[3] 田孟強. 膜下滴灌打瓜栽培技術[J]. 北京農(nóng)業(yè), 2013(12): 36.
[4] 王建江, 劉東軍. 打瓜膜下滴灌高產(chǎn)栽培技術措施[J]. 石河子科技, 2009(5):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