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姝
【摘要】古人曾把擬題比作點睛,畫龍既畢,點睛尤為重要,它能使龍活而騰飛。本文從近3年的江蘇高考作文中獲得了一些啟 示——對比式、借用物象、化用詩句歌詞、巧設懸念、并列法、修辭法、觀點法,讓作文的標題別致,引人矚目。
【關鍵詞】題目;別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鄭板橋在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時說:“題高則詩高,題矮則詩 矮,不可不慎也?!币源藖碚f明標題的重要作用。我們也常說“題好一半文”,尤其是在高考作文中,由于閱卷時間的限制,對題目的要求就更高了。精彩、富有個性的題目不僅能扣住閱卷老師的心弦,使閱卷老師眼前一亮,而且也能使文章中心突出,顧盼生姿,起到眉眼傳神的作用,無形中增加了分值。但是,考場作文的寫作時間總是那么倉促,如何在短時間里讓考場作文的標題光彩奪目,個性張揚,表現自我,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呢?下面我們就從近3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中找一些啟示吧!
一、對比式、四四型
比如:《那時的明月,今時的風》(2016)、《周遭緘默,獨自歌唱》(2016)、《青春逝去,青春不朽》(2014)。這種對比式的標題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而且采用這種四四結構的優(yōu)點是表達典雅整齊,頗有文采。
二、借用物象,營造意境
比如:《朽葉的梔子花》(2014)、《薄暮依舊炒米香》(2014)、《智慧從麥香里飄出》(2015)、《小巷面條香》(2015)、《皺紋中的智慧》(2015)、《煙火藍邊碗》(2016)、《啤酒紅燒肉》(2016)、《白龍湖畔》(2016)。
借用物象,營造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見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詩情,又有畫意,韻味無窮,起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作用,且能加深閱卷老師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和體會。
三、并列法
作文題中的材料,往往包含多重關系,要在作文題目中體現對主旨的表達,以并列詞語或短語做標題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它突出文章所涉及的幾個因素或蘊涵作品的主旨,增強讀者的閱讀期待。比如《左手糞叉,右手筆桿》(2015)、《智慧與傳承》(2015)就拓寬了文章的內容。
四、化用詩句、歌詞
比如:《一點青春氣,千里快哉風》(2014)、《一事能狂使青春》(2014)、《青春的那些事》(2014)、《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4)、《我言秋日勝今朝》(2016)、《亮劍無聲處》(2016)、《于無聲處聽驚雷》(2016)、《大音希聲,大智涌泉》(2016)、《問世間智為何物》(2015)、《彈起個性的琵琶》(2016)。
這些題目給我們的啟示是:古詩文是我們擬題的一座豐富的礦藏。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詩詞、歌詞、名言、俗語成語、書名、影視劇名等作為文章的題目,可以使題目鮮活別致,溫文典雅,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比如2014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一點青春氣,千里快哉風》就化用了蘇軾的詩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一事能狂使青春》便是化用了王國維的詩句“一事能狂便少年”。當我們著手擬題時,不妨在自己學過的熟悉的詩文中尋找“相似”的“對句”。一旦找準了對象,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潤色”或直接借用。
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時要注重文化積累,在內心深處形成比較豐厚的文化積淀,多讀一些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文學作品,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些名言名句就可直接借來做題目,或者將名言名句稍微轉化一下,就可成為醒人耳目的題目,讓人過目不忘。有些流行歌曲、影視廣告等暗含旨趣、妙化無痕、點石成金。舊語改造,翻陳出新,題目自然亮麗。
五、巧設懸念,引人思考
巧設懸念的效果就是產生一種勾魂攝魄、欲罷不能的感染力和懸念美。比如:《就說一句》(2016)、《是誰偷走了我們的個性》(2016)、《逝去的永恒》(2014)、《什么是智慧》(2015)、《大智若愚》(2015)。所以,我們在擬題上設置一個誘人的懸念,或表明一個異乎尋常的結局,就能緊緊抓住讀者的心,從而激起讀者急于探求內容的強烈愿望,引導讀者去追尋。
六、巧用修辭
我們知道,化妝師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涂脂抹粉”。在化妝師的巧手“點綴”下,一張張生動形象的面孔向觀眾敘說著另樣的“故事”與“情懷”。文章的題目,同樣也需要我們去“裝扮”,而最好的“脂粉”,就是修辭手法。比如:《布拉格不說話》(2015)、《晚晴中智慧的靈蝶》(2015)、《智慧是一間寂寞的空屋》(2015)、《書中自有顏如玉》(2014)、《言多豈就必失》(2016)。
這些標題分別運用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擬題,使題目生動,鮮明,美妙,貼切?!稌凶杂蓄伻缬瘛酚帽扔魃鷦有蜗蟮赝ㄟ^讀書讓自己的青春不朽?!堆远嘭M就必失》 就用反問的修辭告訴讀者自己的觀點。
七、觀點型
有的標題直接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見解,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這種標題的方法常常用在議論文中。比如:《不朽的青春》(2014)、《青春萬歲》(2014)、《青春永不褪色》(2014)、《在網絡上說話的長短藝術》(2016)。
當然,作文的擬題方法還有很多,不可能一一列舉。從以上列舉的擬題方法可以看出,它們有的是一個詞,有的是一個詞組,有的甚至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生動、新穎、有意蘊、有文采、富有吸引力。古人曾把擬題比作“點睛”,畫龍既畢,點睛尤為重要,它能使龍活而騰飛。要想作文擬題時得心應手,就必須多讀書,多看報,從中品味借鑒,汲取營養(yǎng)。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