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 邵猷芬
“咚……咚……”清晨,井岡山市茅坪鄉(xiāng)神山村久雨放晴,四面八方而來的游客正在歡樂的打糍粑。村民左香云早早起了床,樂呵呵地忙前忙后?;叵肫疬@一年的家業(yè),左香云笑得合不攏嘴:自創(chuàng)的神山竹酒一路暢銷,馬上又要在網絡上架,以竹子為主題的農家樂,也開始營業(yè)?!白龉P筒,一根竹子可以賣到50元,現在做竹酒,一根竹子可以賣到250元?!弊笙阍聘吲d地介紹。
左香云,今年38歲,頭腦活絡,是村里帶頭發(fā)展竹品加工的村民。早幾年,左香云還只是利用竹筒雕刻機,把本地豐富的毛竹資源,做成竹筒等紀念品進行銷售。經過多年打拼,他加工的竹制紀念品已經積累了穩(wěn)定的客戶群。去年,習總書記的到來,給神山、給左香云,帶來了不一樣的機遇。隨著神山旅游的不斷升溫,左香云的腦子又開始轉開了——怎樣才能充分借力旅游,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帶動更多群眾共同致富呢?
經過認真考察,他“研發(fā)”了新的主打產品——神山竹酒,在竹筒內注入自家釀造的米酒,不管是裝酒的竹筒,還是竹筒裝的米酒,都是用小山村原生態(tài)的材料制作而成,獨具神山“香”氣。新產品的“誕生”,也給村民們帶來了致富的福音。除了給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yè)崗位,左香云一年上萬根的毛竹需求,也給神山村家家戶戶的毛竹林帶來了增值機會。
利用本地資源特色發(fā)展扶貧產業(yè),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安心就業(yè)和做生意,這是井岡山神山村發(fā)生變化的一個縮影。在村口,記者碰到正在忙活的村支書黃承忠。
黃承忠告訴記者,作為江西省“十二五”扶貧開發(fā)重點村,神山村54戶231人中有貧困戶21戶61人,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全村村民生活非常貧苦。他至今還記得村里第一次修路,村民們都特別開心,自發(fā)地放起鞭炮,那個場景比過年還熱鬧??倳泚砹艘院?,對扶貧工作提出期望,在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神山村房子變美了,道路拓寬了,黃桃、茶葉都種起來了,路燈亮了,游客多了,村民口袋鼓起來了,很多年輕人紛紛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據了解,如今全村有47%的村民參與到旅游事業(yè)當中來,貧困人口大為減少,貧困戶的經濟收入大幅增長,人均年收入達1.18萬元?,F僅有貧困戶2戶3人,占比從當初的21.6%下降到1.1%。
談起神山村的精準扶貧經驗,黃承忠滔滔不絕。村子出名后,慕名而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許多村民紛紛開起了農家樂。
張成德曾是村里的特困戶,腿部曾因事故受傷,家中老母體弱多病,想外出務工卻脫不開身,而他的妻子能炒一手好菜。結對幫扶的黨員干部詳細了解他家狀況后,建議他開辦農家樂,并主動聯(lián)系農業(yè)銀行幫其解決貸款問題。張家原本在外做導游的女兒也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回家與父母一道,在村里開辦首個農家樂:“成德農家宴”。
談起變化,張成德的妻子彭夏英告訴記者:“習總書記來了以后,讓我們這里名聲大振,帶動了我們這里的旅游業(yè),我們在家就可以做些小生意,賣土特產給游客,增加了很多收入,房子被重新加固裝修一新,還入股了村里的黃桃和茶葉合作社,家里越來越富裕,感謝總書記給我們帶來了福氣,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家的扶持和幫助,我們現在對未來充滿信心,要靠自己的能力創(chuàng)造更好的新生活?!迸硐挠⑿χf:“原來我們家一年收入只有9千多塊,而去年有6萬塊錢,翻了幾倍。”
神山村村主任賴志成告訴記者,全村有40棟房屋,原來危舊土坯房37棟。2016年,在遵循全村人意見的前提下,神山村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對37棟房屋進行加固改造,使家家戶戶都有了一棟安居房?,F在皆依客家風格或砌體加固或拆舊建新。同時,村里還按照“旅游小村”標準進行打造,根據“井岡桃源、好客神山”的旅游定位,新建了停車場、旅游公廁、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通有線電視。
如今,走在神山村,青山、綠水、一幢幢干凈整潔的客家小樓,還有涓涓溪流帶動著竹子做成的水車不停地旋轉著。春日暖陽下,天空蔚藍,空氣清新,整個村莊一片怡然自得的景象。
目前,神山村正圍繞“井岡桃源、好客神山”主題,進行全域旅游規(guī)劃,全力開發(fā)建設神山谷、雙龍?zhí)?、水簾洞、紅軍藥鋪和造紙坊等景點,并打通黃洋界—神山—壩上象山庵2小時旅游經濟圈,將八角樓、象山庵、神山、紅軍被服廠、黃洋界等景點串珠成鏈,形成旅游精品線路。
一度閉塞的神山村張開懷抱,激情澎湃地擁抱著外面的世界。原來在土地里刨食的農民,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老板,打糍粑,賣豆腐腦,開茶館,農家樂,開小賣部。全村從事農家樂、民俗體驗、采摘、旅游產品制作、土特產品銷售等農戶已達16家共56人。幫助全村年人均增收2000元;一年來,全村接待觀光游客近10萬人次。
然而,神山村并不滿足于此。在發(fā)展特色旅游業(yè)的同時,村里還結合自身環(huán)境發(fā)展特色產業(yè)。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yè)帶。一個著眼全域改造、全域旅游、全域產業(yè)、全域交通的大規(guī)劃,以及一戶一人從事農家樂、一戶一個竹茶果基地、一戶一項量身定做的保障措施、一戶一棟宜居的安居房的脫貧模式,在神山村全面推開。
目前,神山村發(fā)展高山黃桃種植基地120畝、井岡紅茶葉基地200畝,5000畝的毛竹低改項目已全面完成。2016年,每戶貧困戶分紅3300元。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21戶貧困戶每家有了價值2.2萬元的股權;村里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已達7500元,遠遠越過貧困線。
“2016年已實現全部脫貧,現在考慮的是怎樣不返貧,帶領百姓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提及今年的計劃,黃承忠自信滿滿,“準備走長效機制,發(fā)展紅色培訓,開設精準扶貧大講堂?!?/p>
離開神山村的時候,記者碰到了村里老支書彭水生??倳浽谏裆酱蹇疾鞎r,他曾質樸地豎起大拇指,當面夸贊總書記“你呀,干得不錯嘞”,引得總書記哈哈大笑。老支書說:“神山有福氣,習總書記來了,沒有架子,真是好書記。”時隔一年,老支書樸實的言語仍然掩蓋不了內心的激動,“總書記的關懷留下來了,而且會一直激勵著我們?!?/p>
青山綠水井岡紅,也許神山村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