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周日陪家父午餐,聽他講起楊絳的親家母唐云也是長壽,活到了104歲。
楊絳的親家公叫楊寬麟,是中國現(xiàn)代建筑結(jié)構(gòu)大師。建國初期,黨派沈勃(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負責人之一、著名足球評論員張璐的父親)出面,團結(jié)社會賢達與建筑設計行業(yè)精英,搭建北京建院的技術骨干班底。沈老不辭辛苦,一一拜訪了當時建筑業(yè)的開明資本家和建筑師行的合伙人,誠邀他們加盟到新中國的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工作。楊寬麟先生在建筑圈內(nèi)的學識和聲望,是可與錢鐘書在文學和文化上媲美的大家。他被沈老請來做總工也是順理成章的,于是他成為北京建院初期著名的八大總中最年長的一位。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國馨的說法,論年齡,他比梁思成年長10歲;論輩分他屬于中國第一代建筑工程師;論身世,他的大姨夫是上海圣約翰大學的校長卜舫濟,他本人也曾出任該大學工學院院長達10年之久(1940-1950)。
沈老對請來的這八位老總采取了“用多管少”的策略,由他們各盡所能地發(fā)揮特長,開創(chuàng)了北京建院初期的輝煌。北京建院也因此一直穩(wěn)坐新中國建筑設計行業(yè)的頭椅傲視群雄。當時,業(yè)內(nèi)都羨慕地稱北京建院是八仙過海,無人能及!楊寬麟先生在業(yè)務上自然是權威,但他從不恃才自傲,非常平易和藹,所以,在受到大家尊重的同時,群眾關系也很好,在業(yè)內(nèi)和院里口碑俱佳。
楊絳的女婿就是這位楊寬麟先生的大公子楊偉成。后來楊偉成也在北京建院工作,是家父的同事。小時候在辦公區(qū)見到楊叔叔只是覺得他很帥,長大后才了解到他不僅人長得帥,其他方面也非常了得。別的暫且不提,只告訴您他的兩段婚姻,您就可見一斑。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常書鴻的親女兒、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干女兒、原清華工美院長常莎娜。婚后,因為常莎娜在楊家被視為學養(yǎng)不夠,達不到楊氏家族的要求,因此最后被休?!侗本┣嗄陥蟆匪囆g評論版的一位女編輯聞聽后,驚呼:“出自這么有背景的門第,還會因?qū)W養(yǎng)不夠被休?這是什么樣的人家?還讓人活不?”
其實,這里是有緣故的。常莎娜6歲就隨父母從出生地法國塞納河畔遷回到中國敦煌,在人際罕見的荒涼大漠里,沒機會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她14歲起跟著父親臨摹石窟里的壁畫到18歲,后來被林徽因接到北京,但那時年齡已經(jīng)偏大,不方便進普通學校接受初級教育。所以她直接學習專業(yè)了,經(jīng)過去美國短暫的學習后,返回北京參加工作。這樣的特殊經(jīng)歷,使得她雖然在專業(yè)上受人尊重,但在基本學養(yǎng)上卻不盡如人意,難以融入楊氏這種家規(guī)繁縟、家學淵遠的大家族的文化氛圍。
先天的文化差異,阻隔了常莎娜融入楊氏家族的路途。離婚這事,最后就無奈地發(fā)生了。
楊偉成的第二任妻子是錢鐘書的獨生女兒錢媛。能夠成為錢鐘書和楊絳的乘龍快婿,恐怕是無數(shù)中國文學男青年的夢想吧?楊偉成以他的才識、學養(yǎng)、風度和令人羨慕的家族背景,獨占鰲頭,贏得美人歸。當然他英俊的外貌是兩次婚姻中無法忽略的加分重器,否則一位美術界的女大師,一位文學、翻譯界的實力女將,哪個肯輕易委身下嫁?
楊偉成只是一位代表,“帥且有才”是當年北京建院男士的集體標簽。一提起少年時的北京建院,我腦海里首先反映出的就是到處可以遇見的帥哥。印象深刻的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的幾位:有著歐洲血統(tǒng)、但保持中國國籍的華攬洪;有著一張希臘雕像般棱角分明的臉龐,天然卷發(fā)、眼窩深陷的王惠德(我們私下叫他阿爾巴尼亞);籃球打得出神入化的神投手李哲之,他因太帥,最后犯了“作風錯誤”,可惜了;還有劉開濟、熊明、馬國馨;年輕一點、名頭沒有那么響亮的何明等等。這些人不僅長得帥,而且或者專業(yè)厲害拔尖,或者有一技之長。譬如籃球打得好、畫畫得好等。實際上當年北京建院帥哥的數(shù)量比我提到的要多,我已無法一一記起,只能是勉強地掛一漏萬地提及了。希望同院的發(fā)小或當年帥哥的后人們看到此文后繼續(xù)補充。
當年的北京建院還有一些只長得英俊瀟灑,但專業(yè)不太出名的人物。這樣的帥哥后來就直接改行干文藝去了。其中最出名的要數(shù)說相聲去了的賈冀光,他一轉(zhuǎn)行,立即成為中國相聲歷史中的第一帥哥。單就相貌而論,至今無人能出其右。那些自詡自己長得帥的說相聲的,一提起賈冀光,立馬就閉了嘴。聽說梅蘭芳有個兒子原來也在北京建院,后來唱京劇去了。此事沒有考證,不敢妄論。
我猜想,那時的建院大概是清華、同濟等建筑名校的女生們無比向往的分配單位吧?
那個年代,院里還有不少名人之后以及后來發(fā)達了的高官顯貴的親屬。譬如,我住101時,住102的鄰居李家久是我認為中國最能干的總理李鴻章的嫡孫后人。就是李家久伯伯教導我們,男人必須懂琴棋書畫,并親手教我們學圍棋。還有左宗棠的后人,具體姓名記不起來了。另一位總理朱镕基的夫人勞安當時也在建院,與家父同事。還依稀記得勞阿姨對我很照顧,去辦公區(qū)遇到她,總是收獲到她和善的笑容。
那時的北京建院里,帥哥匯聚如云,名人賢士齊集一堂。真可謂,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北京建院!
有朋友聽了我的講述,要求我曬出當年帥哥們的照片,但我覺得還是不貼了吧。一來是年代久遠了,照片未必能收集齊;另外,是顧慮他們太帥,怕耀瞎大家。可以這么說,他們比這20年來的中國影視男演員都帥。慶幸的是,我提到的帥哥們現(xiàn)在大多還健在。雖然都已經(jīng)八九十歲的高齡,但他們風采依舊,仍然散發(fā)著成熟男人的魅力。
至于現(xiàn)在建院男性的儀表,恕不予評論。不過,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一批發(fā)小——如陳杰、高建民等等——子承父業(yè)地留在了建院。他們作為建院第二代,總算是沒有辱沒了父輩時帥哥云集的聲名,保留住了當年光彩時的痕跡,讓人相信那時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
今天的建院已經(jīng)發(fā)展成一個獨立的現(xiàn)代化的設計生產(chǎn)和研究機構(gòu),在行業(yè)內(nèi)聲名斐赫,業(yè)績也已勝過往昔。但我仍然無比懷念60年代帥哥云集的老北京建院。
(編輯·宋國強)
feimi20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