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開始”與“結束”:錢謙益《列朝詩集》對明清士人認同的建構

        2017-05-09 12:17:53駱耀軍
        華中學術 2017年2期
        關鍵詞:稿本錢謙益錢氏

        駱耀軍

        (南京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210023/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系,加拿大蒙特利爾,H3A3R1)

        明清之際所經歷的“易代”、“鼎革”,“‘危機時刻’世相、士相”[1]和“兼具‘結束’與‘開始’的詮釋可能性”[2]的歷史存在,使得晚明思潮、門戶黨爭以及明清遺民的研究,以至清初士人安身立命、心態(tài)抉擇的探討,成為熱門領域?!懊髑逡状?,漢族士大夫群體體現嚴重分化,出現遺民、降臣、貳臣三大不同群體。三大群體在出處之際、人格心理和身份意識諸方面有迥異的選擇和表現。”[3]以明、清之際兼有三大群體身份的錢謙益及其編選的《列朝詩集》為切入點,研究易代之際士人群體的心態(tài)、抉擇,以及明人如何在“夷族”新朝中建構“華夏”的士人認同,是很有價值的話題。如果將清代本朝士人群體也納入來比較,則四大群體對己之群體的認同和以己之所處審視“我”、“他”之群體及“他”、“他”之群體,便是明清易代之際世相、士相和心靈的實錄史。這種既包含了士人自我的認同,也隱藏著對一代士人身份正當性的確認,“一方面,要通過自我的擴大,把‘我’變成‘我們’,確認‘我們’的共同身份;另一方面,又要通過自我的設限,把‘我們’同‘他們’區(qū)別開來,劃清二者之間的界限,即‘排他’”[4]。從歷史之節(jié)點來看,錢謙益便處在明清之際士人認同擴大和設限的“開始”之處。

        一、《列朝詩集》編選:“有意識”地建構認同

        《列朝詩集序》稱:“山居多暇,撰次國朝詩集幾三十家,未幾罷去”[5],罷去的“幾三十家”稿本,今北京大學圖書館有存,著錄為《歷朝詩集稿本》,“稿本共收錄詩人37家,詩作219首”[6]。另國家圖書館藏著錄為《明詩選》的稿本,其跋文稱:“觀此手錄《列朝詩選》,……往見牧齋手札,字跡宛然”,知亦當為《列朝詩集》的另一殘稿本。學者稱,“稿本和刻本分別是錢謙益在明亡前后所纂寫,其間相隔二十余年,錢氏處境心態(tài)皆有巨大變化”[7],“在明清易代之變、錢氏心態(tài)之變、材料層累收集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變化和沿承相互交匯,構成了《列朝詩集》編纂成書的主要脈絡”[8]。李舜臣《錢謙益〈列朝詩集〉編選釋氏詩歌考論》、葉曄《材料的聲音: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的選材策略》等文章[9],開詩歌選材研究的先河,還未來得及論述士人認同的建構。因此,以宏觀考索和細處著眼的視角,探討身處明清易代之際的錢氏編選《列朝詩集》背后隱藏的認同觀念,可以發(fā)現其“有意識”地建構明清之際士人認同的脈絡。

        (一)《列朝詩集》稿本及與同時期明詩選本的對照

        對比“幾三十家”稿本到《明詩選》稿本和《列朝詩集》刻本,從一開始37家到刻本1791家,很明顯,刻本“高太史啟”之前的元末遺民詩人,在稿本中皆未出現,這是經歷了明清易代錢氏最大的編選變化,“刻本選入元末諸詩人并專成一集,至少體現了錢氏欲從詩學和歷史兩方面接續(xù)元代、展現元末文人雅致以及隱含他對元末明初遺民詩人際遇心態(tài)的共鳴這三種意圖”[10]。更重要的是,除開“幾三十家”稿本和《明詩選》稿本在選人、選詩和小傳詳略等方面與刻本存在和內容是否更充實不談,刻本中對敘述相同內容的用詞、選材中所透露的張力,恰恰留下了明清易代后錢氏對元明以來士人進行認同和評價的建構的有力證據。

        對元明之際的士人以及有明一代詩人的認同,錢謙益入清以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列朝詩集》中專辟“甲前集”,并意味深長地將劉基等人詩歌一分為二,對元末遺民的處理方式,或許包含了錢氏對自己身仕二朝的期冀,以編選詩集的行動來重構自我認同。二是《列朝詩集》的選人、選詩和小傳與前兩個稿本差異很大,一方面豐富了評騭詞匯,情感色彩濃厚;另一方面以派別、地域等展開有目的的抑揚,以斯文自任立論,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建立了錢氏對有明一代詩人的認同準繩,影響著《四庫全書總目》等清代文人的評判觀念,“錢氏的一些觀點被四庫館臣暗中吸取是十分明顯的,其中包括對茶陵派評判的某些說法”[11]。近現代以來的文學史對前、后七子和竟陵派的評價,也大多受《列朝詩集》的影響。

        稿本之外,錢謙益編的《明五七言律詩選》,同時代毛晉編的《明僧弘秀集》等的明人選明詩,在選詩體例及小傳敘述上,都呈現出錢氏一貫的認同觀念。查閱上海圖書館藏《明五七言律詩選》和南京圖書館藏《明僧弘秀集》,此時錢氏選詩,更多地注重詩歌本身的文學藝術價值,還不太考略對詩人本身的認知傾向性,如“前四韻佳,后半不好”、“綿航,綿字恐誤,是錦字,但第三句重,全首新穎可選”等評注。到刻本《列朝詩集》時,小傳文字常有“國初詩派”、“鐘譚之派”等字眼,以派別論,且開始設“體”,如“臺閣之體”、“李西涯體”等。在具體用語上,同樣有意識地帶上情感,前兩個稿本中對李夢陽等的評價幾乎無后來的“吞剝挦扯”、“哞牙齟齒”等用語,沈德潛說:“尚書錢牧齋《列朝詩選》,于青丘、茶陵外,若北地、信陽、濟南、婁東,概為指斥,且藏其所長,錄其所短,以資排擊。”[12]

        (二)《列朝詩集》刻本的有意識選擇

        對錢謙益《列朝詩集》、陳子龍等《皇明詩選》、王夫之《明詩評選》、朱彝尊《明詩綜》和沈德潛《明詩別裁集》進行統(tǒng)計,各書選詩數量最多的12人如下:

        詩選排名 陳子龍選詩錢謙益選詩王夫之選詩朱彝尊選詩沈德潛選詩1李攀龍155高啟864劉基85高啟138何景明492何景明151劉基559高啟75劉基104王世貞403李夢陽116李東陽347楊慎40李夢陽80李攀龍354王世貞100楊基327湯顯祖37何景明78謝榛265謝榛71袁凱304楊維楨32朱國祚58徐禎卿236吳國倫53張羽240徐渭31李東陽57高啟217徐禎卿45程嘉燧215沈明臣25徐禎卿50劉基208皇甫涍23王穉登203王穉登20劉崧50陳子龍199高叔嗣19楊慎179祝允明20楊基49顧絳1610徐中行19王逢175王逢19區(qū)大相48楊慎1511邊貢16徐渭171袁凱19鄭明選46徐熥1512楊慎15楊維楨170蔡羽19薛蕙44邊貢13

        茲引上述數據,意在比較在錢謙益生活的時代及之后士人對明代詩人詩歌的選錄狀況。這里只有王夫之的《明詩評選》與錢謙益的《列朝詩集》編選時間大體相當,二人的身份也有共通之處(王夫之為明遺民,錢謙益亦自居為遺民且晚年常以此標榜),因而體現的詩學觀念、士人認知有很大的相似性。二人選詩最多的12人中有8人(高啟、劉基、袁凱、王穉登、楊慎、王逢、徐渭、楊維楨)相同,且不在上表但選詩數量亦較多的人中,王氏選李東陽(14首)、張羽(13首),錢氏選祝允明(139首)、湯顯祖(135首)、沈明臣(132首)、蔡羽(121首),二書輕重傾向十分相似。

        若將錢氏的詩學觀念和評價放置到所處的時代,可知明清之際的士人對明代詩歌的看法相似處很多。從陳子龍、王夫之到朱彝尊、沈德潛,觀照前、后七子標舉復古、雅正的思潮,詩壇風尚是回旋式演進的,即“復古—反復古—再復古”?!霸诮洑v了第一次‘失敗’的復古之后,代表復古的文學思潮何以一而再地在詩壇復興?公安派、竟陵派這類在當今文學史敘述中被視作‘優(yōu)秀’、‘進步’的文學思潮,何以在明末清初的話語世界中卻常與明亡的主題聯系在一起?前后評價呈現的巨大反差,是否僅出于文學觀念的變遷?”[13]錢氏等人在文學變遷中呈現的有意識的認同建構,或許可以作為一種解釋。

        二、《列朝詩集小傳》:“有策略”地建構認同

        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和文集中對不同詩派、不同地域的詩風評價,實際上包含了錢氏學術評判、交游親疏和詩文自飾等三種判斷。將《列朝詩集小傳》與錢氏文集對比,發(fā)現錢氏在論證詩學時,三種觀念可以自由切換,即以復古而求性靈的竟陵派理論來批評單純模擬剽竊的七子派,反之,又以七子派返經救世理論攻擊竟陵派追求性靈而淪落為幽深僻澀的弊端。也就是說,錢氏是以七子派、公安派和竟陵派三者一方之長救另一方之弊??墒?,當錢氏要把這種詩學批評轉換到對詩人本身或當世士人的評價上來時,二者之間的矛盾就不能如理論上切換得那般圓融?;蛟S錢氏自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列朝詩集小傳》中,往往透露出一種欲說不能、所言未盡之感。

        (一)以國運衰亡承接文章氣運

        在《列朝詩集小傳》中,錢氏對于明末清初詩人的生平、文學思想和詩學理論的敘述,占據了較大篇幅,相關的評價觀念也蘊含在其中。對于隆、萬以后至明末的詩風,錢氏建立了以國運之衰亡來評判是否認同士人行為的嚴格標準。如對竟陵派鐘惺、譚元春的批評,錢氏尖銳地把文運與國運之盛衰勾連起來,認為鐘、譚是末世、亡國之禍根,“鐘譚之類,豈亦五行志所謂詩妖者乎!余豈忍以蚓竅之音,為關雎之亂哉!”[14]這種“詩妖”、“蚓竅”的詩學論斷,很自然地轉化到了對鐘、譚本人的認同上來了。到《徐司寇畫溪詩集序》、《劉司空詩集序》等文章時,這種詩歌、文章與時代風氣、國運盛衰結為一體的標準,錢氏以“文章關乎氣運”和“閹寺鉤黨兇烖兵燹之禍”等論斷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因親疏有別而曲筆維護或片惡不漏

        曲筆維護就是指對詩人較善的一面稍稍夸飾,有誤之處則擱筆不書或點到為止;片惡不漏則是抓住其不善的一點,窮追猛打,盜徒可殺。如《列朝詩集小傳》對與錢氏同屬吳中地區(qū)的徐禎卿,認為“絕不染中原槍父搓牙奡兀之習”[15]。對詩文在當時亦不算杰出的程嘉燧,因二人交游密切,故而選詩甚夥,《四庫全書總目》就批評說:“不免阿私所好也?!盵16]《列朝詩集小傳》論述錢氏情誼深厚的袁中道時,僅言及“子之詩文,有才多之患,若游覽諸記,放筆芟薙,去其強半,便可追配古人”[17],批評之意味幾無,而對于錢氏未曾謀面但文學影響遠過于中道的袁宏道,卻在褒揚之余,亦發(fā)出“機鋒側出,矯枉過正,于是狂瞽交扇,鄙俚公行,雅故滅裂,風華掃地”[18]之譏評。同屬東林黨派且對錢氏提攜有加的孫承宗、申時行、趙南星等人,甚至是同為朝臣的俞大猷、阮大鋮,亦多回護。親近之人,多書其好,而對各自詩文的弊病,著墨甚少。對于不滿之詩人,往往會抓住其中一點小毛病,如老吏斷獄般事無巨細。針對鐘惺評《春秋左傳》的句讀錯誤,錢氏《讀左傳隨筆》說:“鐘伯敬不詳句讀,……今人學問粗淺,敢于訾譏古人。特書之以戒后學?!盵19]而在《葛端調編次諸家文集序》中更為嚴厲:“句讀之不析,文理之不通,……學術日頗,而人心日壞,其禍有不可甚言者。”[20]這與《列朝詩集》中對鐘惺的認同觀念是一貫的。

        (三)自我認同下的詩文自飾

        錢氏終有明一代都未能實現自己入閣的愿望,從《列朝詩集小傳》中對諸多閣臣風流的敘述,可以體味到其內心的渴望。降清后主動執(zhí)行清朝的剃發(fā)令,《甲申紀事》記載:“豫王下江南,下令剃頭,眾皆洶洶。錢牧齋忽曰:‘頭皮癢甚?!崞?,人猶謂其篦頭也。須臾,則髡辮而入矣。”[21]這與《列朝詩集小傳》中描寫李贄“一日,惡頭癢,倦于梳櫛,遂去其發(fā),禿而加巾”[22]極其相似,這也形成了錢氏在小傳中與后來批評心學狂禪一派不同的認知,顯然與《四庫全書總目》對狂誕之風亡國的嚴厲批評不同。另外,《列朝詩集》閏集部分記載了大量的文人、妓女的風流韻事,錢氏(也包括柳如是)以贊譽、欣賞的心態(tài)為女子立傳,而這些女子歸附的文人大都才華高潔,如孫瑤華、馬湘蘭等,與她們有交往的士人,多是錢氏的師友,如王伯谷、茅元儀、孫承宗等,因而文字里流露出稱譽的意味。錢氏晚年迎娶柳氏及婚后二人的聲色生活,不免有自比之嫌,一方面反映了明末之變遷引發(fā)的文人喜好聲色的風尚,另一方面也有意無意地強化了文人雅士的風流趣向,從而在錢氏筆下上升為了當時士人群體的共同認知與觀感。

        三、“開始”與“結束”:注重考證為中轉

        明清之際兩百余年的時間,出現了三袁、李贄、徐渭、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洪昇、侯方域、曹雪芹、吳敬梓等一大批風流人物,可以說是明清兩代文學、思想成就極高的時代。從隆慶、萬歷之際開始的新的士人風氣、文學思潮,引領著時代前進。在這一時期,士人與士人之間、士人與商人之間、各門派與諸多群體之間,都產生了新的眼光來看待各自的立場和宗旨,也即士人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有足夠的多元選擇與群體參照。錢謙益身經明清易代之痛,作為一個并非純文學上的思考者,他不能如李贄那般用“焚書”之論強烈地從文化的根基上沖擊儒學正統(tǒng),也不能如黃宗羲般從“原君”的角度以體制重構的思想去改造當世,于是在進退失據中帶著屈辱投降新朝,并始終懷著傳統(tǒng)士人入閣為相之心愿。這種兩截人的尷尬身份,使得錢氏喪失了作為知識分子擔當士人風氣的道德地位,加上內心的后悔、對自己行為的不認同,更催促著錢氏竭盡所能地企圖重新回到傳統(tǒng)士人所認同的價值體系中來?!读谐娂氛清X氏努力轉變士人認同的注腳,“以詩存史,以人系傳”的旨向,與遺民顧炎武疾呼“亡國”、“亡天下”而期望存有明一代之史、存華夏之文化的宗旨是一致的,而且錢氏晚年如《長生殿》里“一悔能教萬孽清”[23]的期冀,與反復提及的王世貞晚年后悔也恐怕有共通的情感。

        錢謙益在《列朝詩集》中展現的強烈個性批判色彩,如推崇程嘉燧至無以復加的地步,謾罵竟陵派而毫不保留等,個人情感下的私阿私好幾乎不作掩飾,無論是故意扭曲、誤讀,還是有意回護、詩文自飾,顯示的都是鋒芒直指的猛烈或偏激的情感認同,這或多或少開啟了或者說更多地保留著明末以來士人群體彰顯個性、狂飆突進的風氣,徐渭、李贄、廖燕乃至金圣嘆等人都是代表。放置到整個文學思潮和思想變化中來觀察,這是一個“開始”與“結束”的癥候:明代前、后“七子”復古思潮(當時之“正體”)被唐宋派、公安派形成的“反體”進行糾正、反駁,然后經竟陵派(鐘、譚是想兼容“七子”、公安派之所長為“合體”,只是未能成功)、明末進步思想家(李贄、廖燕等)、清初遺民群體(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和清初以來獨立士人(孔尚任、洪昇、曹雪芹、吳敬梓等),易代之際的思想和文學是走在思想進步、自由發(fā)展的道路上的。然而,經過康乾以來政治、文化等逐步而強有力的大一統(tǒng)以及明末以來這一大批士人、文人的謝世,這股由明代嘉靖、隆萬之間開始的思想進步之風走向了結束,如李贄、錢謙益等人的個性、偏激的表述到紀昀、方苞等時,已基本完結。“《總目》的文學批評一方面可視為清初以來官方(或一度為官方認同)的文學批評觀念的‘集大成’;另一方面,這種‘集大成’主要體現在觀念的體系化方面,冷靜的分析和突破性的理論創(chuàng)見則乏善可陳?!盵24]《四庫全書總目》對錢氏個性情感、觀念表達的黜落,也就可以視為“文人失語”的一種現象,不敢進行個性認同的表述,就只好轉向考證、訓詁的學問道路。

        《列朝詩集小傳》中已經顯露了很強的學問考證意識了,《四庫全書總目》則進一步對“考證”之能加以弘揚,這種推崇學問要精于考證、辨析的認同觀念,直接開啟了清代樸學的風尚,也即是乾嘉學風。而文學上的桐城文派也是要求“義理”、“考據”、“詞章”為一體,重回雅正,從而與學術上的考據訓詁之派并行。因此,自清代中期始,士人熱衷學術考證的認同規(guī)范幾乎貫穿著清代余下的所有時間。

        *本文系江蘇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美報刊對中國小說的譯介與評論”【KYZZ15-0012】階段性成果。

        注釋:

        [1]趙園:《“晚明”與“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第6頁。

        [2]胡曉真:《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第2頁。

        [3]孔定芳:《明遺民的群體身份認同與群體聚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第74頁。

        [4]崔新建:《文化認同及其根源》,《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第105頁。

        [5](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序。

        [6]孟飛:《〈列朝詩集〉稿本考略》,《文獻》2012年第1期,第20頁。

        [7]孟飛:《〈列朝詩集〉稿本考略》,《文獻》2012年第1期,第25頁。

        [8]都軼倫:《〈列朝詩集〉編纂再探:以兩種稿本為中心》,《文學遺產》2014年第3期,第106頁。

        [9]參見李舜臣:《錢謙益〈列朝詩集〉編選釋氏詩歌考論》,《文學遺產》2015年第3期,第114~124頁;葉曄:《材料的聲音: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的選材策略》,《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第135~144頁。

        [10]都軼倫:《〈列朝詩集〉編纂再探:以兩種稿本為中心》,《文學遺產》2014年第3期,第108~109頁。

        [11]何宗美、劉敬:《明代文學還原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25~226頁。

        [12](清)沈德潛:《明詩別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頁。

        [13]余來明:《明詩研究方法舉隅——以“李、何之爭”為例》,《文藝研究》2008年第1期,第67頁。

        [14](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71頁。

        [15](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01頁。

        [16](清)永瑢、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606頁。

        [17](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69頁。

        [18](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67頁。

        [19](清)錢謙益著,錢曾箋注,錢仲聯校注:《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747頁。

        [20](清)錢謙益著,錢曾箋注,錢仲聯校注:《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872~873頁。

        [21](清)趙士錦:《甲申紀事》,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71~72頁。

        [22](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05頁。

        [23]“一悔能教萬孽清”出自明清之際洪昇《長生殿》第三十出《琴悔》(洪昇:《長生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第160頁)。洪昇的活動年代也是在“明清之際”這兩百年的時間范圍內的,錢氏在《小傳》中多次提及王世貞、徐禎卿等人晚年的后悔并在文字中體現了一定的寬容,反映出了明清之際的士人對于能“悔”的人總會抱以較大的理解和同情。錢氏晚年后悔降清,也可能有期望后人理解他的情感在其中。

        [24]劉敬:《〈四庫全書總目〉明代復古文學批評考論——以明“前、后七子”別集提要為例》,《貴州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第150頁。

        【推薦人語】

        該文以錢謙益編選、刻印《列朝詩集》一事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對明代文學的總結及對明清士人認同的建構。在從明代文學到清代文學的轉接過程中,錢謙益是一個無可替代的關鍵人物,他有意識地保存前朝文學文獻,并進行極具個人色彩的總結和評判。特殊的身份和境遇使他的這一行為帶有一定的“策略性”,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其中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學術問題,該文的選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依據豐富的文獻資料,從錢謙益編選、刻印《列朝詩集》的具體過程入手,細致梳理了這一過程中選人、選詩和小傳的變化,并與同時代同類著述進行橫向比較。以此為依據,透視錢謙益在其間復雜心態(tài)的細微變化,并予以揭示和分析,最后指出錢謙益此舉在明清文學史上的意義及其影響,這既是一種時代文化風尚的開始,也意味著一種時代文化風尚的結束,錢謙益編印《列朝詩集》的特殊性和重要意義正體現在這里。

        全文視野開闊,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論據扎實,論證充分,頗有新見,達到了應有的深度,為更為全面、深入地了解錢謙益及清初文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發(fā)。(苗懷明)

        猜你喜歡
        稿本錢謙益錢氏
        朱祖謀手批稿本《蟄庵詞録》小札
        詞學(2022年1期)2022-10-27 08:10:06
        得金書鐵券 思家訓門風
        婦女生活(2022年3期)2022-03-30 21:58:30
        論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中的導向問題
        錢氏家族遷徙考
        青年生活(2019年6期)2019-09-10 18:10:09
        天一閣藏三種目錄稿本提要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56
        錢謙益《投筆集》用典的敘事意義研究
        北方文學(2017年36期)2018-01-18 07:07:58
        錢謙益的鄉(xiāng)居書寫及其旅游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
        徐乃昌稿本《藏詞目錄》書影一
        詞學(2017年2期)2017-03-18 08:47:56
        『兩朝領袖』錢謙益
        愛你(2016年12期)2016-11-26 03:33:24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29
        久久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色戒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18禁无码|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青青草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中字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中文乱码字慕人妻熟女人妻| 日韩高清毛片| 亚洲av第一区综合激情久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av在线网站一区二区| 精品天堂色吊丝一区二区| 2020年国产精品|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亚洲2020| 大红酸枝极品老料颜色|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免费视频| 激情偷乱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 2019nv天堂香蕉在线观看|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厕所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影院| 青青草是针对华人绿色超碰 | 欧美成人一级视频| 日本骚色老妇视频网站| 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一二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蜜桃av夺取一区二区三区| 东北女人一级内射黄片|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网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