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瀅
(湖北藝術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奧爾夫教學法在高職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周 瀅
(湖北藝術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奧爾夫教學法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教學法之一,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已被廣泛地應用到音樂教學中.我國的高職鋼琴教學對奧爾夫體系知之甚少,因此我們要結合高職鋼琴教學現(xiàn)狀,將奧爾夫教學理念引入到高職鋼琴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奧爾夫教學法;高職;鋼琴教學
奧爾夫教學法自創(chuàng)立以來,經過七十多年的運用與發(fā)展,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已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地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如日本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在自己的小提琴教學中,就運用了跟奧爾夫教育思想類似的教育理念;上海音樂學院廖乃雄教授于2002年編制的《中華學校音樂》教材,借鑒了奧爾夫的《學校音樂》教材,以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為基礎,采用了大量的民歌、兒歌等,是奧爾夫教育思想在中國的發(fā)展。奧爾夫教學理念亦被運用到鋼琴教學中,如美國的“菲伯爾鋼琴集體課”教材也是以奧爾夫教育思想為指導所編寫的。鋼琴作為我院高職音表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普遍存在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與需求脫節(jié),難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將奧爾夫教學理念引入到高職鋼琴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原本性”
奧爾夫教學法由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創(chuàng)立,是當今世界上三大教學法之一,也是在中國流傳最廣的教學法。奧爾夫在他的教育體系中提出了“原本性音樂”,“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ius,意即“屬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點的、適合于開端的”,原本的音樂絕不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奧爾夫的這段話指出了其音樂教育思想中最本質的特征,是對音樂的存在方式——音樂教育實施對象、參與方式的認識,即原本性的音樂不是單一元素的,是綜合性的,是動作、舞蹈、語言的結合。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即興和創(chuàng)造性
音樂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讓人在參與音樂、體驗音樂的過程中變得更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貫穿在奧爾夫教學法每一個音樂元素的學習中,如歌唱的即興、節(jié)奏的即興、動作的即興等,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呈現(xiàn)。通過即興,能開拓思維,培養(yǎng)學生體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能力。
(三)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本土化
“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音樂教育本土化的特點和原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呈現(xiàn)出一種開放性,使得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傳播必然形成本土化”。由此可見,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不僅僅是適合德國,是全世界范圍內適用的,能夠適應任何一個國家的音樂教育,它可以跟任何一個國家、地區(qū)、民族文化相結合,體現(xiàn)當地的文化特點。本土化不是生搬硬套外來的音樂文化,而是要將外來音樂文化引進、改造以及與本土文化融合。比如奧爾夫教育體系在中國,可以與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相結合,可以與中國的民族樂器相結合,這樣既能體現(xiàn)奧爾夫的教育思想,又利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承,使得奧爾夫教學法實現(xiàn)了本土化意義,能更好地適應中國教育環(huán)境。
奧爾夫看中的是他的教學理念,他曾將他的教學理念比喻成為“火種”,他希望他的“火種”能流傳到世界各地,奧爾夫教育體系對于高職的鋼琴教學的啟示,亦是其核心理念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其教育體系。
高職的學生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畢業(yè)后多從事基礎的鋼琴教學工作,需要能彈、能講、能演的能力,而我國的高職鋼琴教學,主要還是以提高學生演奏技能為教學目標,忽視審美和藝術性,教育模式還是沿襲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教師是課堂里的權威,教師說,學生聽,教師演奏學生模仿,然后布置作業(yè)學生課后練習,再進行回課,如此循環(huán)。學生學習倦怠,提不起興趣,回課時情緒緊張,不能自如地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教師也缺乏成就感。
因此,高職學生的鋼琴教學也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以人為本,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提高為目標,吸收奧爾夫教育體系中的精華,運用到高職鋼琴教學中。
(一)奧爾夫教學理念在鋼琴教學模式上的運用
高職鋼琴課教學中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觸鍵和扎實的基本功,教學模式多年來基于課程的“規(guī)范”、“科學”考慮,以個別課、兩人課為主,對于受教者是否適應,能否接受,受教者本身的愛好、性格特點考慮較少。教學模式遵循傳統(tǒng)的“口傳心授”,對于學生的每個動作都有嚴格要求,遇到拘謹不善交流的學生,課堂的空氣仿佛被凝固,課堂缺乏活力,學生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奧爾夫教學理念中的“原本性”,則是以人為本,強調音樂的參與性、個體性,每個人都是音樂活動的設計者、表演者,通過參與自己設計的音樂活動來感受音樂,提高音樂素質,課堂氣氛熱烈。
(二)奧爾夫教學理念在鋼琴節(jié)奏教學上的運用
在鋼琴教學中,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節(jié)奏問題,其中沒有穩(wěn)定的拍率感尤為突出,學生即便在樂理上是清楚的,卻沒有辦法在鋼琴上彈準確,因為他缺乏對正確時值的感受。奧爾夫教學理念認為音樂的學習應該從身體的感受出發(fā),而不僅是流于表面的認識,節(jié)奏是音樂的基石,音樂的學習應該從節(jié)奏開始。
1.將語言引入音樂教學是奧爾夫對學校音樂教學的一項偉大貢獻。從語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樂意味的字、詞拼成的最小節(jié)奏單元,即最小形態(tài)的固定節(jié)奏型入手,由淺入深進行多種語言節(jié)奏游戲和訓練,讓學生建立起對穩(wěn)定拍率感新的認知。
2.動作是人的最基本的行為方式。將律動、聲勢以及集體舞融入到節(jié)奏教學中,以期讓學生更直觀地體驗和表達節(jié)奏。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即利用身體為打擊樂進行的節(jié)奏活動,常用的節(jié)奏游戲有節(jié)奏模仿、節(jié)奏接龍、卡農、節(jié)奏造句游戲、用固定音型伴奏的節(jié)奏練習。
例一
教師用鈴鼓打節(jié)奏,學生跟隨節(jié)奏圍圈行走,聽到鈴聲時下蹲。
節(jié)奏譜
以此類推,直到動作最后都為“蹲”。亦可以將動作反過來
以此類推,直到最后動作都為“走”。
例二
教師敲鈴鼓,學生在節(jié)拍中行走。學生節(jié)拍穩(wěn)定后,教師在鼓聲中加入重拍,學生聆聽找規(guī)律,如:學生聽到的是“強弱弱”,就立刻三人一組行走;聽到的是“強弱弱弱”,就四人一組行走,教師的強弱規(guī)律變換了,學生馬上變換組合的人數,沒有找到伙伴的學生可舉手示意。
(三)奧爾夫教學理念在鋼琴教材本土化上的運用
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有許多絢爛的文化寶石,我們要保護和傳承這些音樂遺產。奧爾夫的理念能在世界各國生根發(fā)芽,在于他能與各國各民族文化融合,我們在選擇鋼琴教材時也要注重教材的民族性,應將我國多民族音樂融入到鋼琴教學內容中,使之成為有機的組成部分。使高職學生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同時又可以豐富鋼琴的技能技巧的教學內容。
奧爾夫教學體系呈現(xiàn)的是一種開放式的狀態(tài),它海納百川、與時俱進,將奧爾夫教學理念引入到高職鋼琴教學,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學習,鋼琴演奏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p>
[1] 李妲娜等.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9:34.
[2] 金奉.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對中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影響[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07.
湖北藝術職業(yè)學院2016院級重點課題《奧爾夫教學法對高職鋼琴教學的滲透》研究成果(KTA1603)
周瀅(1973-),湖南長沙人,湖北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學法、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