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媽
兒子兩歲時,最喜歡說“不要”,跟他說啥都是用這倆字來回應(yīng)。姥姥沒少跟他嘔氣,洗個澡要談判半天,最后直接粗暴脫衣服;吃個飯要拉扯半天,最后強行安放進餐椅。
其實這么點大的孩子除了說“不”可以顯示霸氣側(cè)漏外,也沒有更多詞匯可以表達他們更多的需求。成天說“不”的娃兒真的不討厭,反而是既可愛又可憐,難不成我們還真要把孩子的“不要”當真?認真你就輸了。
我?guī)鹤幼^幾次公交車,他很喜歡,尤其鐘情于自己拿著公交卡刷機發(fā)出“嗶”的一聲。整整好幾個月,每天一醒來就翻我的包找出公交IC卡并且求我?guī)プ卉嚕∽炖锊煌5啬钸吨肮豢ā?。這時要是講道理,保準上演哭天搶地的鬧劇。
任性是兩歲左右開始在很多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特性,憑著自己的主觀喜好去做事,無所忌怠,也常常會讓大人擔心孩子未來成為犟牛。但事實上,幼兒期的任性并不是性格,而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xiàn)。這個時期的孩子參與意識、自主意識大大增強,而分辨是非、自我控制、安全意識、甚至說道德底線所有這些成人世界的標準他們又還完全不具備,只是起了想法就要去做,并且一旦遇上阻撓就會有強烈的反抗情緒。
其實,每一個任性的主張,都是一次讓孩子得到滿足或者教會孩子放棄的好機會,就看爸媽的說服技巧是否高超。
一直以來兒子都挺喜歡洗澡,突然有一天說什么也不肯洗澡了。那天姥姥像老鷹捉小雞似地各種逮兒子去洗澡,眼見著姥姥又撂出了老底子狠話“你不洗姥姥不喜歡你了”,我覺得這場追逐可以停止了。
我走向兒子說,“寶貝,我們?nèi)ハ丛琛?,兒子依然回答說“不要嘛”,并且開始躲得我遠遠的、不讓我接近。我和他保持著距離接著說:“哦,小寶貝今天不想洗澡那? 嗯,可是小鴨子在浴室等我們哦?!币妰鹤佑辛艘唤z猶豫的表情,我立即走近他,繼續(xù)說:“你不想洗澡啊?”兒子說:“我不要洗澡。”我說:“好啊,那我們不洗澡,我們就去看下小鴨子吧。”
如此,我就已經(jīng)成功了第一步,兒子牽著我的手不哭不鬧地走進了浴室。
兒子見著一大盆水,又開始堅持說:“我不要洗澡。”嘿嘿,小子,你媽我已經(jīng)把你騙進來了,你就別想跑走了。我一邊心里想著,手把他抓得更緊了些,一邊心口不一地說:“好哦,好哦,我們不洗澡,那么,我們和小鴨子一起游個泳吧。” 說話間,兒子已經(jīng)被我脫得一絲不掛了。至此,兒子已經(jīng)再沒有抵抗能力了,乖乖坐進了浴盆。
對于口頭禪就是“不”的孩子,真沒有必要去追究這個“不”字,相反還可以順著“不”去完成我們需要做的事。
洗完澡,兒子裹著浴巾回到臥室,脫下浴巾就滿地亂跑,怎么也不肯配合穿衣服。姥姥生怕孩子凍著,又急又氣,脫口又是一句:“姥姥不喜歡你了。” 說話間還把臉也掛了下來。這又是一句激發(fā)孩子“斗志”的話,兒子見到姥姥生氣的表情,就上竄下跳地更來勁了,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
見此場面,我干脆和兒子痛快地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足足樂了五分鐘,兒子的抵觸感徹底消失了,我一把抱起兒子,一邊說著,“唉喲,累死媽媽了,差點就抓不到小寶貝了”,一邊說一邊迅速地給兒子穿上了衣服,只是絕口不提“穿衣服”這三個字。
當我們要勸說孩子配合完成一件事情時,時機特別重要,先滿足了孩子當下最迫切的愿望,后面的配合自然就容易了。
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剛從小寶寶過渡到幼兒期的,很多時候還是會出現(xiàn)嬰兒期的煩燥、鬧覺等情況。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抱起孩子,減輕他的煩躁和不適。
兩歲前孩子的要求很簡單也很“粗暴”,有時他就是想要你逗逗他、拉拉他小手、給他舉個高高,只要你回應(yīng)了、做到了,他心里的安全感就會滿滿的。但如果總是很難滿足,雖然歲月靜好,他也會慢慢地習慣自己解決,但長期積壓了太多沒有得到回應(yīng)的需求,孩子心里的安全感會有所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