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珊
【摘 要】
音樂課堂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的必要探究內容,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音樂學科技能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中積極的運用多種方式和方法形成系列的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關鍵詞】
創(chuàng)新 激發(fā) 自信 張揚 評價
創(chuàng)新是音樂教學工作中永不更改的主題。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課堂才是不枯燥、乏味的,學生所喜愛的課堂,我認為音樂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索。
一、借助班集體創(chuàng)設民主、自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是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成長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只有在民主、寬松的氛圍中,才會有人格的自由與舒展,思維的活躍與激勵,進而才會有創(chuàng)新潛力的迸發(fā)。
教學中,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我經常靈活的以各種形式給學生分組,不僅有利于集體合作意識的形成,而且能夠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既能在小組中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征,又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
例如我在教學歌曲《兩只老虎》時,這是學生音樂課堂學習中第一次接觸到的雙聲部歌曲,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領會和學習雙聲部歌曲的演唱技巧,我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然后再由各小組自由分配誰唱一聲部,誰唱二聲部。在小組合作學習后,學生們已經在寬松自由的自學環(huán)境中得到了練習,感受到了二聲部歌曲的美感,并大致領會了二聲部的基本演唱要領,這時再在整體班集體中實現(xiàn)二聲部的歌曲教學。
二、在創(chuàng)新中獲得成功,在成功中不斷創(chuàng)新
從成功中所獲得的精神動力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斷嘗試利用創(chuàng)新型的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利用成功效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盡量多的成功體驗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使學生經常有一種因創(chuàng)新而成功、因成功而學習的健康向上的情緒體驗。
例如我在對三年級學生進行豎笛教學時,許多同學看到老師和同學拿著豎笛就能吹出優(yōu)美的歌曲,而自己拿著豎笛吹出的只有一兩個“破”而“干”的單音,感到特別的沮喪。于是,我利用成功效應,在小組學習中讓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表演,吹出一個穩(wěn)定的單音,同學們就一起鼓掌,再吹出一個小節(jié),同學們就一起模仿,直到不會的同學完全學會。在成功效應的激勵之下,讓孩子們不會在困難面前倒下,直到走向最后的成功。
三、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張揚學生個性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根本任務,不僅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體現(xiàn)出來,更要正確處理好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特長和創(chuàng)新精神。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主動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有意識,有勇氣的展示出來,這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老師領著學生不斷的探索、創(chuàng)造、發(fā)展、創(chuàng)新!
在課堂中,我經常舉行音樂的創(chuàng)編活動,例如以小組為單位用剛學會的歌曲創(chuàng)編一段情景表演。這樣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主動承擔角色,或主角或配角,或演唱或舞蹈,或樂器演奏或朗誦……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展示自己的優(yōu)勢,一堂優(yōu)秀的音樂課,在老師的正確的激勵和引導下,班上會涌現(xiàn)出好多“小主持人”“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樂手”……感覺自己就是音樂課堂中的主人公,由此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久而久之,這樣的有勇氣展示就會通過孩子們的不斷學習演變成為有能力展示,孩子們會越來越優(yōu)秀!
四、讓學生從評價中獲益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上,參與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但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伴互評,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外在性的“他評”,這些外在的評價如果不能被受評者理解和接受,即使該評價非常正確、非常實用也毫無意義。當“他評”真正地引起學生的自我認同,引發(fā)其自我反思之后,“他評”實質上就轉化成了學生內在的自我評價。只有到這個時候,促進學生自我調整、改善學習的效果才會出現(xiàn)。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堂評價中雖然教師評價和學伴互評很重要,但學生的自我評價最重要。
讓學生參與評價,就是從評價中獲益,從評價中獲得激勵,獲得自信和前進的動力。
在我們采用的小組合作式學習中,每次學習后我都讓學生進行評價,讓他們說出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讓同學們把別人的意見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看出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同學們之間都能真誠地評價別人,這也有助于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度。
比如我在進行歌曲《音樂小屋》的教學時,學完歌曲以后我讓孩子們分小組練習,然后各小組展示其練習的成果。當1—1組展示完后,我讓其余的小組作出評價,他們的發(fā)言真讓我大吃一驚。A同學說:“兩個叮咚;如果后面那個比前面那個再唱輕點,也許要好聽點兒!”B同學說:“他們表演時表情很好!”……如此細致、經典評價不時在課堂中出現(xiàn),使課堂變得格外生動,使課堂中的學習效果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總之,我認為只有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重視他們的情感反應,并以多角度、多方式的學習方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M】.上海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