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李林達
【摘要】:班級是高校學生組織的基本單位,但其凝聚力在不斷弱化。學生干部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應當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養(yǎng),樹立在同學間的威信。同時,要注重切合實際,樹立科學理性的管理觀念,建立契合班級現狀的管理制度,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進一步提高班級凝聚力。
【關鍵字】:松散分析;學生干部威信力;班級制度建設;信息化管理;文化建設
1、造成大學班級日漸松散現象的原因分析
造成班級凝聚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1學分制改革造成大學班級體制的離散
學分制改革,雖為同學們提供了自由選課與任課教師的機會,但也使大學班級具有了一定的松散性。獨立的課表使班內同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集越來越小,交流越來越少,班級集體概念淡化,班級處于一種松散的狀態(tài)。
1.2獨生子女的成長經歷使同學過于自我
當代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但由于家庭的過度溺愛,同學自我意識過強,更多考慮個人利益,淡化他人和集體利益,加劇了大學班級松散的現象。
1.3學生干部的個人素質不足,工作能力不強導致班級凝聚力下降
一方面,學生干部個人修養(yǎng)不足,導致在班級群體中,位置擺放不正,喜歡發(fā)號施令,充當領導角色。工作動機不純,沒有服務同學的意識,與同學脫節(jié)。另一方面,工作能力不強導致大多數的班級活動主題枯燥,過程單調,組織過程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班級活動質量不高,直接影響到班級同學的參與積極性。
2、強化班級凝聚力首先要先提升學生干部的威信力
學生干部在學生組織中往往沒有強制性的約束權力,不具備強制性管理的物質基礎,因而要想把事情辦好必須通過個人威信和個人情感的維系來作為管理的手段和載體。
2.1學生干部要擺正位置
學生干部應是老師、同學間的聯絡人,是班級的公仆;同時也是班級的先進代表,代表班級形象。在工作中,學生干部要以平等對話、協商處理的原則多與班級成員進行交流。在生活中,要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以積極生活態(tài)度,踏實的工作作風去影響班級成員。應積極主動的幫助班級同學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項困難,換位思考、顧全大局。
2.2學會溝通的藝術
高校學生干部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班級凝聚力建設的催化劑。面對具有不同個性、不同目標、不同價值觀的同學,如何保障班級成員上下齊心,需要學生干部做好紐帶作用,促進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同時可借助老師力量,統一思想認識,保證班級與各成員之間的目標和諧統一。
2.3強化學生干部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是對學生干部道德品質的要求。學生干部在班級內主導優(yōu)先評比、助學金發(fā)放等重要工作,要嚴格落實各項評獎機制,避免濫用職權現象,造成班級的不和諧競爭。要采取正規(guī)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榮譽,使評獎流程不存在偏差,才能提高自身的威信力。
3、提高班級凝聚力可以借助規(guī)范班級制度得以實現
學生干部應引導班級同學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班級制度,同時做好監(jiān)管工作。
3.1作為建立班級制度的主導人,應尊重班級全體同學的意愿。
制度的建立應迎合班級同學的共同目標,應充分激發(fā)班級同學內心的正能量,才能起到全員遵守的和諧局面。同時,應與班級同學以及老師一道,建立班級制度違反處罰條例。此外,班級制度的建立不在于多而全,而在于典型。通過典型制度,利于形成班級特色風氣,引導同學積極向上的同時,提高班級集體認同感,提高班級凝聚力。
在民主的前提下,班級制度實質是同學自己制定的對自身要求的一種監(jiān)管方式,能有效地化解強制性制度所帶來的弊端。
3.2作為班級制度的監(jiān)管人, 應充分發(fā)揮監(jiān)管作用。
由于學生干部在制度面前具有雙重身份,學生干部也是班級成員的一部分,所以,學生干部自身不但要自覺遵守和維護班級制度,對于違反制度的懲罰程度也要適度。例如,對于初次違反制度的同學可以先予以警示,并采取輕罰處理的方式,以“人情”方式維護班級制度,也為學生干部博取民心。
簡言之,學生干部在班級制度監(jiān)管中應把握好處理尺度,處罰不能過于寬松,使班級制度毫無威信;也不得過于死板嚴苛,使制度成為學生干部與同學間的沖突來源,阻礙凝聚力建設。
3.3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班級建設和管理
在網絡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進行班級信息化建設是加強班級管理的必然選擇。應用網絡技術和先進的通訊手段,強化班級凝聚力建設,不失為一種良策。
例如,學生干部可以建立QQ等社交群,發(fā)布學校工作任務,共享學習資料,分享生活故事等,建立與班級同學間的 “直達”溝通渠道。同時,信息化建設也利于班級信息的公開化。信息公開化可使班級內有關的組織活動、評選結果等信息具有可分享性的特點,對于班級監(jiān)管有實質性幫助。
4、提高班級凝聚力可以借助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得以實現
團結的班級不僅需要制度的“硬措施”保障,還需要有“軟文化”來協調。
4.1用班訓強化班級風貌
班訓作為班級風貌的象征,應有針對性。學生干部應從班級同學的性格特點、班級同學的奮斗目標制定具有班級特色的長期性班訓以及從班級某個特殊時期、針對班級所出現的問題制定階段性班訓。長期性班訓應具有宏觀的指導性,是班級成員的共同奮斗目標,具有激勵作用;階段性班訓應具有現實的操作性,面對班級現狀問題,緊急性任務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激勵作用,是班級階段性管理目標的綜合體現。
4.2用經典活動活躍班級
學生干部應著力于打造精品的班級活動,避免單調乏味的說教性主題班會,使班級活動具有趣味和實際意義。鼓勵大家營造出“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走出校園”的班級文化氛圍。例如,可通過舉辦捐贈衣物,義賣報紙等愛心活動弘揚雷鋒精神;通過“清明踏青,登山騎行”,“中秋賞月,相思祈福”等具有節(jié)日氛圍的活動弘揚傳統文化。有針對性的文化活動,既能為班級增加活力,又能為同學的大學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
4.3用網絡平臺凝聚班級
班級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建立班級同學的文化家園。通過網絡賬號,同學可以上傳每一次班級活動的照片,留下每一個節(jié)日對他人的祝福,記錄班級日常的點滴。學生干部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傳遞班級正能量,對外宣傳班級活動,進一步增強班級同學的集體榮譽感與歸屬感,在信息化時代建立起屬于班級永久的精神領域。
建立團結和諧的高校班級,需要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學生干部提升自身的素質與業(yè)務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是打造優(yōu)秀班級的前提,只有把自己最優(yōu)秀的一面帶到班級中,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帶領班級走向更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翟申嬋. 管理學在大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商情,2013.
[2] 尹士花.大學班級管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科教文匯,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