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虎
,生于1987年。兒童文學(xué)新生代作家,童書編輯。2007年開始發(fā)表小說,已出版小說集《我中了一槍》。曾榮獲第14屆臺灣國語日報兒童文學(xué)牧笛獎首獎、第四屆信誼圖畫書獎佳作獎、首屆《兒童文學(xué)》金近獎等多種獎項。
在我小時候,我們那個小縣城里流行做兩門生意,一個是“跑書”,一個是“跑印刷”。我反正不懂,只從大人們的言談中隱約知道,“跑書”大概是把一些昂貴的精裝書賣給有錢的老板。我小姨父就是“跑書”的。他把一堆堆的書都運到我外公家放著,一時間,屋子里和走廊上堆滿了各種書。八九歲的我就是從那些書堆里,讀到了一些好東西。
我印象極深刻的是一本童話集,里頭有個故事叫《紫葡萄》,書頁上那些線條流暢的黑白插圖依舊歷歷在目。還有一套“365書系”,有二十來本,我簡直沉迷到無法自拔,尤其是那本《365個未解之謎》,我看了不知多少遍,里面說世界上有個地方,人一走到那里就會自動傾斜45度;還說有個嬰兒,一出生身上就裹了一層糖衣;還有的人呢,生了一場大病之后就再也不用睡覺了……為什么會這樣?就連科學(xué)家都說不清。
我讀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很可能也是從那堆書里找到的。當(dāng)時我和表哥都住在外公家,他喜歡打游戲機,也喜歡踢足球,為此挨了不少打。他是不是也喜歡讀小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游戲機、足球和小說是三樣“壞東西”,因為外公說,只要沉迷于這三樣,學(xué)習(xí)成績就完蛋了!一天,我突然從書堆里翻出一本書,直覺告訴我那是一本小說。我的內(nèi)心特別矛盾,怕小說這個“壞家伙”把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拉下來,但同時,我又特別貪戀閱讀時的那種流暢感和幸福感。
為了不讓大人發(fā)現(xiàn)我在看小說,我就每天躲在一個角落里讀上那么幾頁,再偷偷地把書放回寫字臺中間的抽屜里。就像吃一顆水果糖時,不一口吞掉,只是每天舔上一舔。書里講了什么故事?我只記得里面有兩個男孩,一個是學(xué)習(xí)成績不好的調(diào)皮鬼,另一個是成績優(yōu)異的乖寶寶。我印象深刻的有這么一個情節(jié):調(diào)皮鬼雖然不愛學(xué)習(xí),但善于觀察生活,他當(dāng)眾指出乖寶寶作文中的一處錯誤,說并不是所有的瓢蟲都是益蟲,是益蟲還是害蟲,得看瓢蟲身上的“星”有多少。當(dāng)時讀到此處,我的心里不亞于發(fā)生了一場地震!想來那種感覺大概就是最初的對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崇拜之情吧。
那本書的名字叫《山猴子》,幾年前我從舊書網(wǎng)把它淘了回來。可不知道為什么,很長時間我卻一直未再重新打開它,好像不打開,里面的美好就會一直存放在歲月的罐子里。這幾日,我終于把它重溫了一遍。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讓我印象深刻的依然是那個關(guān)于瓢蟲的情節(jié)。其他的多數(shù)細節(jié),我都沒有在記憶中找到。
是的,昨日沒有重現(xiàn),我并不像小時候那樣對它如癡如醉了??晌乙稽c兒也不遺憾。它讓我知道,小時候的閱讀,讀了什么或許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曾那么地愛過一本書,之后很多年還對它念念不忘。跟一本書有關(guān)的人和事,也就這樣跟隨它牢牢地站在了歲月和記憶里。而且,這份“愛”的體驗與喜悅,讓我對閱讀下一本書永久地抱有新鮮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