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五放學前,班主任布置下周實踐課任務,要求每個學生保管一只生雞蛋,并保證雞蛋的完好。
2. 周一早上,同學們各自帶來了雞蛋。有的放在衣兜里,有的放在筆袋里,有的覺得放哪兒都不安全,就干脆握在手里。
3. 我把“寶寶”放在一個精致的小盒子里,墊上了軟軟的棉絮,生怕有什么閃失。
4. 不到半天的工夫,同學們的雞蛋就相繼破碎了,有的堅持一兩天,也以失敗告終。
5. 我幸運地熬到第三天,快要放學的時候,我想看看“寶寶”有什么變化,小心翼翼地從盒子里把蛋拿出來。
6.不料,前面的丁丁不小心撞到我的桌子,“寶寶”從桌子上滾下來,我趕忙用雙手去接,“嚓”一聲碎了。
7. 這可是我呵護了三天的寶貝呀,淚水刷刷地流了出來。
8. 三天后班主任組織評選活動,大多數同學落選。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十分沮喪。
9. 老師啟發(fā)我們談談護蛋的體會,我第一個站起來說:“我體會到,父母養(yǎng)育我們,會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我們要感謝爸爸媽媽?!?/p>
咔嚓劇評:寫“護蛋”的文章很多,每個人的“護蛋”方式也都不同。小小的“護蛋”行動,讓孩子們從護蛋的不容易和辛苦中,體驗到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辛苦,以及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使孩子們瞬間長大。孩子們的心和父母貼近了,更加具有愛心和責任感了。
(責任編輯 王天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