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玲
讀辛棄疾的詞,悲中有壯,壯中有悲,充滿了英雄豪情和壯志難酬的憤懣,令人慷慨激昂,感慨萬端。辛棄疾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一、頂天立地的抗金英雄
辛棄疾(1140~1207),山東歷城人,他出生時金人已經(jīng)大兵南下,占領(lǐng)了北方。面對金人的侵略蹂躪,辛棄疾義憤填膺,決心抗金救國。在21歲時,他組織兩千人參加了耿京領(lǐng)導的抗金起義軍。后來,叛徒張安國貪圖金人的錢財,殺害了耿京。辛棄疾聞訊悲痛萬分,決心除掉叛徒,為耿京報仇。他率領(lǐng)50名勇士,一起騎馬奔向濟州。辛棄疾的隊伍到了濟州官府,叛徒張安國正在里面設(shè)宴請客,一聽是辛棄疾來了,雖然心有點兒虛,但是一時還沒弄清他們的來意,就吩咐兵士讓他們進來。辛棄疾和同去的勇士闖進大廳,看見張安國跟一些叛將正在宴席上喝酒作樂,就一擁而上,七手八腳把張安國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等濟州兵士趕來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把張安國縛在馬上。
濟州的兵士見了辛棄疾威嚴的神色,沒人敢動手。辛棄疾當場向兵士們宣布:“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誰愿意抗金,參加到我們隊伍里來!”濟州的兵士多數(shù)原來跟過耿京,聽到辛棄疾一號召,有上萬人愿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著義軍,押著叛徒,南下歸宋,以驚人的勇敢和果斷名重一時。“壯聲英概,儒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边@些經(jīng)歷既使他的南歸經(jīng)歷帶上了傳奇色彩,也為他以后詞的創(chuàng)作積淀了豐富的內(nèi)容。對于這段經(jīng)歷,他在不少詞作中都有反映,譬如在《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中,他寫下了“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仆姑”的詞句,充分表現(xiàn)了辛棄疾匹馬擒賊的無敵神勇和氣壯山河的英雄豪情。
二、血氣方剛的愛國志士
愛國貫穿辛棄疾的一生,也體現(xiàn)在他的詞中。辛棄疾因為生長于被異族蹂躪的北方,收復故土回到家鄉(xiāng)的愿望非常強烈,然而,那些生活在安逸中的南宋士大夫只是把打退金人收復北方當作口號,根本無心為統(tǒng)一而戰(zhàn)。在報國無門的情況下,辛棄疾把恢復中原的堅定信念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盡情宣泄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
他當時給力主抗金的好友陳亮寫了著名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此時的詞人喝酒之后,撥亮燈火,拔出身上佩帶的寶劍,仔細地觀看。在睡夢中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抗金的戰(zhàn)場,聽到四面八方的軍營里,接連響起戰(zhàn)斗的號角。許多義軍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樂隊在邊塞演奏起悲壯蒼涼的軍歌。在秋天的戰(zhàn)場上,檢閱著全副武裝、準備戰(zhàn)斗的部隊。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yè),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蓱z啊,已成了白發(fā)人!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將夢境寫得酣暢淋漓,將愛國之心、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壯志推向頂點,結(jié)句猛然跌落,在夢境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照中,宣泄了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整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卻已年老體邁,只能扼腕嘆息的思想感情。
辛棄疾不僅是詞人,而且是一個入世的人,從他20多歲橫刀立馬,生擒抗金叛將,令“圣天子一見三嘆息”開始,無論身在何處,總是念念不忘恢復大業(yè)。在南歸臨安朝廷的第一個十年間,他勤于政務,積極謀劃,這一時期詞作中或隱或顯,有意無意,常常提到收復舊地的理想。如《水調(diào)歌頭·壽趙漕介庵》的下闋:“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一觴為飲千歲,江海吸流霞。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厥兹者吶ィ评镎J飛車?!睂w介庵的勖勉,對自己來日大展宏圖的期待,展露無遺。若不是有年輕的壯志雄心在激昂鼓蕩,這種奇?zhèn)ス妍惖南胂?,怎么會如此?lián)翩而至呢?而且他夢里看到的也是祖國的大好河山,如《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的后四句:“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p>
辛棄疾在主動承擔民族使命的同時,把積極尋求個人生命輝煌的愿望寄托于文字,借題材多樣的詞來宣泄自己的英雄豪情。在他的一曲曲失意悲歌中,我們聽出的是“沙場秋點兵”的愛國強音,也聽出了“以手推松曰去”的痛苦與無奈。
三、壯志未酬的一代詞人
辛棄疾是一個鐵骨錚錚的英雄,他的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丛囀?,補天裂”,表現(xiàn)出了欲挽狂瀾,將扶大廈,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激蕩著多少愛國志士的心。但辛棄疾也是悲哀的,由于南宋的偏安享樂,他滿腹的文韜武略,執(zhí)著的北伐熱情難以實現(xiàn)。但有幸的是他把壯志、怨憤、愁苦化為了詞句,寫成了千古流芳的詞作。他作為一個詞人的光輝,穿透了千年的歷史風塵,至今不曾有過黯淡。幾乎人人在接觸到“宋詞”這一概念的同時,也就記住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醉里挑燈看劍”這些傳誦不衰的詞句,辛詞已然融入了漢民族的血脈,與時蜿蜒不息。
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力豐富并有大量詞作流傳至今的詞人,他的詞作中充滿了變幻多端的風格,特別是隨著他人生經(jīng)驗逐漸豐富和不斷內(nèi)化,各時期的詞作展現(xiàn)出了不同的格調(diào)和精神。辛詞有些聲聲激越,豪放激昂。譬如他調(diào)任鎮(zhèn)江知府,登臨北固亭,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感慨萬端,寫下了千古傳唱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表現(xiàn)出詞人報效國家、收復中原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選用人才的慨嘆。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今天讀來仍然使人精神振奮,豪情滿懷。
有些詞婉約含蓄。譬如《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更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這首詞運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而不直接說明詞的內(nèi)容。以含蓄的筆墨,寫出了他對南宋朝廷黯淡前途的擔憂。盡管表現(xiàn)形式婉約,但真實內(nèi)容并未完全掩蓋。讀這首詞,會讓人感覺到在那一層婉約含蓄的外衣之內(nèi),有一顆火熱跳動的心,這就是辛棄疾的耿耿忠心。它說明,辛棄疾不僅是豪放派的詞人,也是一個大作家,他的詞風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詞中之龍”是當之無愧的。
(責編 / 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