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陽
先前我對敦煌的鳴沙山了解并不多,在我的意識里,鳴沙山是一個極神秘的地方。她離我很遠,遠得我連做夢都夢不到她的樣子;又似乎離我很近,因為她讓我神往已久。
當我懷著迫切的心情走進鳴沙山景區(qū)時,我的心立即被這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連綿起伏的沙山被勾勒成婀娜多姿的仙女。我忽然想到曾有位詩人把鳴沙山形容為女人,但我覺得她更像是蒙著面紗的神秘女人。抓起一把細沙,緩緩松開手,那油潤均勻的細沙立刻從手指縫里流淌出去,我的心驟然變得像這沙流一樣軟綿綿的。此時我的魂魄早已飄出我的身體,與那被風吹起的細沙一起,在空曠的沙漠中翩翩起舞。
“陽陽,穿上鞋套,快上駱駝!”同伴們的一聲催促讓我頓時回到了現(xiàn)實中。就這樣,我們一行13人的駝隊緩緩出發(fā)了。13匹駱駝被牽在一起,駱駝悠閑地朝前走著,好像并不在意我們是誰。一陣清脆的駝鈴聲從不遠處傳來,只見一個與我們同樣規(guī)模的駝隊從我們的身邊走過,仿佛海面上錯過的船隊。我們興奮地與之揮手,興奮之余抓起相機拼命拍照。駱駝把我們送到了半山腰,我們在軟軟的細沙上走了幾步,就覺得氣喘吁吁了。駱駝在沙漠中是多么重要啊!試想,如果沒有駱駝,哪有我們的絲綢之路!在它們的背上曾馱著多少的物質(zhì)與文化!它們?yōu)闁|西方文化的交融默默無聞地貢獻著,它們是文明的使者。
順著沙山的人造石梯攀上了山頂,回眸望去,大漠一望無際,金色的沙浪連綿起伏,宛如海面泛起的漣漪;一脈脈沙峰恰似大海中那氣勢磅礴的波濤。極目遠眺,夕陽下一串串駝隊如悠揚的詩行點綴著這神奇的沙丘,無比壯觀。山腳下那千百年與鳴沙山日夜相伴的月牙泉猶如一顆月形寶石鑲嵌在黃沙之中,千年不溢,萬年不涸。
傳說,鳴沙山這里很早以前水草豐茂,漢朝一位將軍在這里與敵軍廝殺時,狂風驟起,黃沙漫天,把兩軍將士埋在這沙山之下,因此得名。鳴沙聲則是兩軍將士的廝殺之聲。遺憾的是,我此行并未聞得鳴沙之聲,又因天色已晚,走到月牙泉時已是暮色朦朧,更未真正領略到如一彎新月而得名的月牙泉。
回首遠望,鳴沙山靜立在暮色中。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回走。腳下的沙子嚓嚓作響,望著這一串串爬山人留下的腳印,想到它們明天又會蕩然無存,一切又恢復到鳴沙山本來清凈安詳?shù)臓顟B(tài)。我心中想起禪宗六祖的師兄神秀的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千年過去了,鳴沙山之所以保持她那神秘、高貴、迷人的氣質(zhì),正是因為她真正做到了“物來則應,物去不留”。譬如我們的心,就如明鏡,明鏡本無諸相,我們生活的這個物質(zhì)世界僅是明鏡中暫時照見的影像,如同塵埃。時時將它撣拂擦拭,不要讓塵垢污染、障蔽了我們清凈光明的自性,要像這沙丘一樣 ,“物來則應,物去不留”。
回去的路上,鳴沙山是我厚厚的靠背,一路望著皎皎明月,我想,古人與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月亮,古時的鳴沙山亦應如此,只是“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淺深”罷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