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懷
摘要:《紅樓夢》寫了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貴族家庭的興衰變化,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必然崩潰及封建貴族階級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其中又集中寫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及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姻悲劇。本文分別從林黛玉孤傲性格的發(fā)展和叛逆思想的外露,薛寶釵的循規(guī)蹈矩和順從長輩、賈寶玉的“叛逆”、 “多情”與“軟弱”等的性格方面;賈家要復興的家族利益方面;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的本質三方面揭示了其悲劇的原因,除了個人因素外,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本原因是罪惡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下的婚姻制度。因此,說到底,寶、黛二人的愛情是一個社會悲劇。
關鍵詞:紅樓夢;悲??;性格;家;社會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悲劇藝術的頂峰。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家庭瑣事,尤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刻畫了一系列個性鮮明、遭遇悲慘的女性形象。“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林黛玉的葬花詩則暗示了主人公的悲劇色彩。下面筆者就“寶黛釵”之間的感情糾葛,對《紅樓夢》中主人公的悲劇命運的原因作一下粗淺的論述。
一、性格造成的悲劇
首先來看林黛玉的性格:初來賈府時,賈府上上下下對于她可能成為賈府兒媳懷著很大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林黛玉孤傲性格的發(fā)展和叛逆思想的外露,使她逐漸失去賈府統(tǒng)治者們的喜愛。
最主要的還是她的叛逆性格是為封建家長所最不能容的。賈寶玉生為賈府嫡派子孫,肩負著賈家復興的希望。但他逃避封建教育、厭讀四書五經。而林黛玉不但不規(guī)勸他,反而支持他,所以王夫人是不會選中她作兒媳婦的,黛玉的悲劇源于她的性格。
書中的另一位女主人公薛寶釵,她的悲劇也許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嘆惋。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賈母出錢為她過生日,問她點什么戲,她就點了賈母喜愛的熱鬧戲文,問她喜歡吃什么,她說了賈母喜愛的甜爛之物,她的言行總是在屈從著別人。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guī)蹈矩的服從者。
和這兩位女主人公緊密相關的則是賈寶玉了。賈寶玉是叛逆性最強最光輝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最突出的就是“叛逆”、“多情”與“軟弱”。
縱觀全書,他的“叛逆”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重女輕男”,大膽的背道離經,像他常掛在嘴邊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濃臭逼人”。他的行為舉止也確如他說的那樣。二是厭棄四書五經,反對仕途經濟,他從骨子里厭棄讀書做官的“正統(tǒng)”人。因此,他不但不讀這些“正兒八經”的書,連和這些人都不交往,整日混在“女子隊伍”里。《西江月》詞批的好:“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當真把這塊無才補天的頑石當成了反面教材了。聰明過人的寶二爺最后是考中后出了家。這是反抗,這是叛逆,這對改變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又有何益?其價值恐怕是很輕微的吧?從這個角度上看,賈寶玉的人生不亦悲乎?悲哉!
再看“多情”,對姐妹有情,對丫環(huán)下人用情,甚至對在鄉(xiāng)野見到的“二丫頭”有情,真不愧“開辟鴻蒙”,他為“情種”。這種多情有別于朝三暮四,喜新厭舊之類。寶二爺用情之專,也盡人皆知。
另一方面,賈寶玉性格中存在“軟弱”的一面?!都t樓夢》中睛雯、金釧、黛玉的死,他除了恨的要死憐惜的要死之外,沒有真正為避免她們的死而抗爭過。正是他的軟弱,所以愛的得不到,得到的又不是真愛。這就是賈寶玉的性格悲劇。
二、家族造成的悲劇
主要從寶、釵、黛的婚姻來看。寶玉的特殊身份,使得寶玉的婚姻成了不可兒戲的,必須由“家族”親自把關的大事。寶二爺是賈府的接班人,關乎著賈府今后的興亡,林黛玉、薛寶釵誰是合適的人選呢?分析兩個人的性情。林黛玉在寶玉讀書的問題上不勸不管,和寶玉性味相投;寶釵則溫文敦厚,反復相勸,大道理明白,講得也透徹。勸寶玉讀書上進,循規(guī)蹈矩,深得賈府實權人物的賞識。
綜上,誰是合乎封建道德規(guī)范,能勝任賈家女主人的人選呢?當然是薛寶釵,既能相夫教子,又大度容人,又謙和順從,能夠“母儀”賈府啦!相比之下,黛玉自然難與爭鋒。再看看別的因素。比比薛、林的家世不難看出,與薛家聯姻要遠勝于勢敗人落的林家。賈、薛的婚姻,更能強化賈家的勢力,更符合家族利益發(fā)展的要求。可見,這婚姻的悲劇,不是寶、黛、釵三人的錯誤,這是家族利益使然的必然的悲劇。追求不到幸福而身死的林妹妹可悲,做了二奶奶卻沒有得到喜愛的人的薛寶釵同樣也是可悲的。
三、社會造成的悲劇
從寶黛愛情婚姻悲劇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無論是像寶黛一樣叛逆,還是像寶釵一樣順從,結局都是一樣的悲慘。這就有力地說明,封建社會是罪惡的社會,封建婚姻制度是不合理的制度。透過這個愛情婚姻悲劇更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悲劇不僅存在于社會底層的平民、家仆之間,也存在于貴族中,悲劇是無所不在的,而悲劇的根源就是罪惡的封建制度。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是一部反映封建社會生活的大悲劇,生活在賈府的人都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只是悲劇的內涵各有不同。寶、黛二人的愛情婚姻悲劇則是《紅樓夢》全書最大的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本原因是罪惡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婚姻制度。因此,說到底,寶、黛二人的愛情是一個社會悲劇。
縱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但凡一個王朝從極盛開始走向衰敗,至少都需要一百五十年的時間,甚至更長。而《紅樓夢》的寫作背景,剛好是在“康乾盛世”中期之后,清朝開始走向衰退的時候,也就是說,它應該還有一百五十年的時間好走。而在此時表現出進步思想的寶玉和黛玉,我們不能否定的是他們新生的思想和為之大膽的行動,但我們仍要看到,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時代,一個統(tǒng)治了中國至少兩千年的時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的失敗成為了一種必然,因為僅僅靠幾個人的力量是絕不足以動搖一個還沒有出現明顯破敗的時代的。只有一個時代將滅而另一個時代即將新生時,那些超前的思想才能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紅樓夢》[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11.
[2] 于非.《中國古代文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6.
[3] 李希凡《紅樓夢藝術世界》[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10月北京第1版.
[4] 唐富齡.《〈紅樓夢〉的悲劇意識與旋律美》[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3.
[5] 舒蕪.《紅樓說夢》[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7.
[6] 蔣和森.《紅樓夢論稿》[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9.
[7] 馮其庸,李希凡.《紅樓夢大辭典》[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8] 趙國棟.《紅樓夢之謎》[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