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歲末年初的時候,站在這微妙的關頭,你感到焦慮了嗎?
人們在手機上進行閱讀時,往往被一種潛在的焦慮所強迫,總是不停地“滑動”,閱讀成了一種“文化競賽”。人們競相比賽,展示誰能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轉發(fā)優(yōu)質的資訊和文章??墒侨A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唐小兵卻認為這壓制了思想、趣味與美感的形成:
“盡管很多人在朋友圈讀到過很多優(yōu)質的文章,可是當自己寫作的時候,這些文章幾乎從來不會進入大腦系統(tǒng)被調度出來,而能夠記憶起來的往往還是在紙質文本上讀到過的文章。”
陜西西安一些學校卻在擔心在體育課上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因此取消了某些有一定危險性的體育教學項目。一位張姓體育老師介紹原因說:
“一旦體育課上出現意外傷害事故,很多家長認為學校應該承擔全部責任。為了顧及正常教學秩序和學校聲譽,學校往往不得不采這樣的做法?!?/p>
上海市民宋阿姨身患重癥肌無力多年,需要長期服用藥,才能維持正常行動。然而前陣子,這種藥突然在醫(yī)院斷貨了,而家里存藥又不多,宋阿姨只能減藥,并臥床休息。之后藥廠表明并非停產,而是對質量有瑕疵的產品進行召回,同時表示不會停產。對此,上海市食藥監(jiān)局說:
“對于類似孤兒藥可能出現短時斷供的情況,上海已經有一套救急機制。對一些臨床有需求,但產量不大的藥物,政府會先行買斷,來避免企業(yè)因為怕浪費而索性不生產?!?/p>
中國游客在日本盜竊馬桶蓋遭曝光后,許多人第一反應是“不相信這是真的”,甚至出現了煞有介事地“辟謠”;在官方機構證實了該事件真實性后,還有人堅決不愿承認事實。之后出現的多起類似事件,都有人如此“護短”。對此,中國青年報認為:
“哪個國家都有不文明的人,個別中國人在境外舉止不文明,本身算不了什么大事。然而,許多人對個例的態(tài)度,卻如棱鏡般折射出較為普遍的不正當心態(tài)——護短、自我欺騙、拒絕認錯?!?/p>
石女士的兒子目前在北京市豐臺區(qū)讀小學四年級,從一年級開始,石女士便開始了盲目的嘗試:為孩子報了圍棋、畫畫、游泳、作文、武術等8門課,英語課一年一萬多元、武術課一年6500元、作文課一節(jié)200元。說到原因,她說:
“我也不想攀比,可是,每每茶余飯后,媽媽們總會聊起給孩子報了什么課外班,當你聽到人家的孩子已經上了奧數、英語、美術、舞蹈、書法、鋼琴,而自己的孩子還什么技能都沒有,怎么可能不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