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方的河》是張承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主要描寫了主人公“我”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的過程,雖然青春已經(jīng)流逝,但是“我”依然不放棄理想,堅持為理想而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從北方的河流中得到了很多指導,河流的涌動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整部作品中,始終詮釋著青春的灼熱和昂揚,在奔騰不息的河流中呈現(xiàn)出生命的張揚和靈魂的搏擊,給人留下非常大的震撼力。
關鍵詞:《北方的河》 主題 青春 理想
《北方的河》是張承志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小說一經(jīng)發(fā)表,就以其沉郁的抒情風格、詩意的語言和青春熱情的理想主義氣質(zhì)引起文壇強烈反響。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普通知青的奮斗故事,主人公“我”在大學畢業(yè)后,不服從分配而決心報考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生,而在“我”為考研而進行的對黃河的實地考察中,認識了一個女攝影記者,小說圍繞其在回北京考研過程中的生活困擾和愛情糾葛而展開。在這部文本中,始終凸現(xiàn)的一個意象是小說線索之一的“北方的河”。而這一跟隨敘述不斷現(xiàn)身的意象,實際上是把看起來似乎特點不同的黑龍江、黃河、湟水、永定河、額爾齊斯河統(tǒng)籌于一體當中,已經(jīng)成為主題的隱喻所在,整部作品就是圍繞“河”的主題展開的。
一、主人公不斷追隨的“北方的河”
這部小說題目就是“北方的河”,小說一開篇就點明了主人公“我”要追逐河流,要去尋找河流。第一條出現(xiàn)的河流是黃河,對“黃河”的追隨有兩次,第一次是“我”在當知青時來看黃河,而第二次則是發(fā)生在小說敘述時“我”對黃河的地理考察。在小說中,主人公“我”把黃河當作了的父親,“我”從小就沒有父親,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把“我”母親給拋棄了,“我”對父親完全沒有印象,但“我”恨自己的父親:“我多少年一直有個愿望,就是長成一個塊大勁足的男子漢。那時我將找到他,當著他老婆孩子的面,狠狠地揍他那張臉?!眥1}但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又一直渴望有父親去指導“我”前進。因此,當“我”看到“一條微微閃著白亮的浩浩蕩蕩的大河正從天盡頭蜿蜒而來……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朧遼闊,威風凜凜地巡視著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2}時,“我”認為這黃河就是父親,是黃河給“我”指引,使“我”放棄了漢語言學文學專業(yè),放棄了已分配好的工作,一步步走向人文地理學的王國?!拔摇眱?nèi)心渴望有黃河那樣的父親呵護自己,給“我”前進的動力,使“我”成為真正的男子漢?!拔摇眱纱斡芜^黃河,都得到黃河父親的衛(wèi)護,“我”明白“合理的答案只有一個,這答案你今天自己找到了:黃河是你的父親,他在暗暗地保護著他的小兒子”{3}。
主人公“我”追隨的第二條河流是湟水,曾經(jīng)因為方言調(diào)查,“我”見過湟水這條河,并且在這里認識了姓高的老漢,這個老漢只有一個小孫女,老漢通過引來一股湟水澆他的小樹林,把小樹林當作了他的命根子。在這里,湟水就有一種養(yǎng)育的功能,這條河流有著呵護人們的功能,具有根基的作用。湟水的特點與黃河有很大的不同,黃河是力量與野性的結(jié)合,但湟水是平靜的。“這青海的黃土淺山和開闊的湟水河灘,這碧綠的青麥子,這隔斷著遠方西藏秘境的隱隱雪峰,還有這扎著花頭巾排成一線拔草的婦女的民歌,都使她沉入了一種安寧恬靜的心緒中?!眥4}湟水充滿了一種自然的氣息,使人心頭平靜,然而又充滿歷史感和世事無常的感覺。河里的彩陶因為歷史的緣故在河流里成了彩陶片,女記者看到這些場景是感嘆,可惜“世上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這樣殘缺”{5}。但主人公“我”卻是自然平和的,“我”內(nèi)心一片平靜,雖然世事無常,但是生活還是得進行下去。生活的破碎不是唯一,生活還包括很多內(nèi)容,湟水依然不變地是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湟水人。
在回北京的路上,“我”想起了曾經(jīng)的初戀,這是在額爾齊斯河邊的村落里,“我”和初戀海濤度過了很美好的日子。在這里,額爾齊斯河又是另外的一種特點,穩(wěn)重而熱情、自由自在?!邦~爾齊斯河,整個阿勒泰山脈南坡的流水都向它傾注,它串通著一串串沼澤和湖泊,胸有成竹地向著真正的北方流淌。那是一條被酷暑嚴寒的哈薩克草原養(yǎng)育得自由自在的大河啊,原來它把喝過它水乳的人都悄悄地改變了?!眥6}這是一條見證了“我”的青春和傷心的河流,使“我”由莽撞變得成熟起來,初戀拋棄了“我”,“我”能夠冷靜地將女友海濤送走,而沒有揍她一頓,這是額爾齊斯河給“我”的改變,“我”認為“額爾齊斯河是堅強、忠誠和敬重諾言的”{7}。因此“我”也認為海濤不值得留戀了,因為這個姑娘違背了“我”和她之間的諾言。額爾齊斯河是一條留住人的情感和靈性的河流。
在北京備考的時候,由于準考證的問題和母親生病,“我”非??鄲?,只有去調(diào)查一條活潑的河流,才能恢復“我”身上的力量。因此,“我”去了永定河。一開始“我”看到永定河,“失望地瞪大了眼睛,望著面前這條細浪汩汩的流水”,“來回地在河邊踱著,唉,這條河簡直是可憐巴巴?!眥8}永定河沒有用驚心動魄的景觀來振奮“我”,“我”覺得永定河來到平原就屈服了,“我”自己也屈服了?!拔摇背靶ψ约旱呐橙?。但是當“我”順著河灣走進一塊新地方時,河谷豁然開闊了,“永定河沒有屈服,聽那石頭落水的聲音,那聲音里飽含著深沉的堅忍和力量。你應當變得深沉些,像這忍受著旱季干渴的河一樣。你應當沉靜,含蓄,寬容。像這永定河一樣,帶著驚雷般的憤怒浪濤一瀉而下,讓沖決一切的洪流淹沒這鐵青的礫石戈壁,讓整個峽谷和平原都回響起你的喊聲?!眥9}“我”在永定河的激流中又受到了鼓舞,“我”為自己在順利時的自信和受挫時的消沉而羞愧,“我”沒有永定河那種堅忍,但是在追逐永定河時,“我”又受到了指導,“我”不再為情所困,堅持“我”的考研路,哪怕真的陷入絕境也決不屈服。這個轉(zhuǎn)化使“我”更加自覺,更確定自己的路,“我”的人生境界也達到了更高的層次。
雖然小說中主人公“我”沒能成功去到黑龍江,但是“我”在考試前夜夢到了黑龍江,文中描寫“我”夢到了黑龍江解凍的過程:“河中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條發(fā)亮的微黑水道,正在莊嚴的音樂中朝著下游平穩(wěn)地啟程。而整個一條河流的上下卻在連聲炸響著,冰排、冰洲、冰塊、冰島在漩流中憤怒又愜意地粗野碰撞?!眥10}“我”被這種景象徹底地懾服了,震驚了,“我”覺得自己也化成了一股巨浪,“我”聽見自己用浪濤的語言說著自己就要成人了,“我”感到自己正隨著一瀉而下的滾滾洪流向前挺進。在主人公“我”的身上,大河的精神與其交融,預示著“我”不斷進取的決心和強勁有力的新生,正是不斷地追逐大河,“我”才秉持著執(zhí)著的理想追求。
二、執(zhí)著的青春和理想追求
這部小說從一開篇主人公“我”就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不斷地奮斗。“我相信,會有一個公正而深刻的認識來為我們總結(jié)的:那時,我們這一代獨有的奮斗、思索、烙印和選擇才會顯露其意義。但那時我們也將為自己曾有的幼稚、錯誤和局限而后悔,更會感慨自己無法重新生活。這是一種深刻的悲觀的基礎。但是,對于一個幅員遼闊又歷史悠久的國度來說,前途最終是光明的……從這種觀點看來,一切又應當是樂觀的”{11},結(jié)尾時“窗口漸漸變得亮了起來,東方現(xiàn)出了晨曦”{12},昂然樂觀的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貫穿了小說的始終。張承志自己就說:“我的小說是我的憧憬和理想,我的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是我盼望成為的形象。”{13}張承志也是不斷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堅持做自己的事情,男主人公“我”很明顯被賦予了張承志自己很多的情感和奮斗的目標。在《北方的河》中,歲月在流逝,軀體在衰竭,但主人公“我”一直沒有停止自己對青春生命價值的信仰和對理想的追求,為了這個信仰和理想,“我”孜孜不倦地奔跑著生活。
為了理想,“我”放棄了四年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安定不了的人,學習漢語言文學是需要十分安靜和細致的,“我”沒辦法繼續(xù)研究下去,顏林的父親給了“我”明確的方向:“地理。毫無疑問,只有地理。”{14}為此,“我”不再研究漢語言文學,放棄了在北京的一份安定的工作,毅然踏上尋找“北方的河”的道路。在黃河邊上,“我”再次挑戰(zhàn)游過黃河,面對已經(jīng)有所衰老的身體,“我”卻依然保持激情和動力,“伙計,你在衰老。他突然覺得滿心凄涼。十幾年流逝得像這黃河水。你還沒有長成人,你的肉體就已經(jīng)開始要背叛你??墒俏业那啻簞e想背叛!媽的,我活著就不讓你背叛!”{15}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但是“我”還是那樣頑強,身體的青春在流失,但內(nèi)心卻依然保持青春向上,“我”還要追逐理想,理想沒有實現(xiàn),那么前進的步伐就不會停止。在黃河上,“我”用橫渡黃河的力量向女記者證明自己的男子漢氣概,這是黃河的精神在延續(xù)。當那位女記者發(fā)出“男子漢絕跡了”的感慨時,主人公“我”把自己與牛虻、馬丁·伊登、保爾·柯察金列在一起,驕傲自信地回答了女記者的抱怨,并且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進發(fā),維護自己的尊嚴。
在寫作《湟水流域的人文地理考察》時,主人公“我”說:“我要準準地抓住你,吃掉你,消化掉你,然后我使出我的方言調(diào)查的法寶,也來炮制一下?!眥16}在去永定河的路上,“我”騎車“不顧一切地松開車閘,沖向陡峭的下坡路”{17}。正因為“我”有執(zhí)著的理想追求,女記者想追逐“我”的步伐,然而她卻沒有“我”那樣的毅力和動力,因此也沒能與“我”走到一起?!拔摇闭J為女記者跟自己不是同類人,“我是我,我不能變成你?!薄拔摇闭J為自己要找的姑娘應該是跟“我”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她會心甘情愿地跟著我從一條大河跑向另一條大河。她有本事從人群中一把抓出我來,火辣辣地盯住我不放。她一眼就能看清兩塊石頭的不一樣。她會在我們男子漢覺得無法忍受的艱難時刻表現(xiàn)得心平氣和,而我則會靠著她這強大的韌性喘口氣再沖上去?!眥18}“我”需要的正是這樣一位能跟自己并肩作戰(zhàn)的姑娘?!拔摇辈粫O聛恚拔摇庇肋h都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徐華北十分恰當?shù)卦u價道:“他就是那樣,干什么都不顧一切”,“瞧,他又朝著他的目標沖上去了。”主人公“我”把青春轉(zhuǎn)變?yōu)槌梢环N追求,希望能夠借助這種積極向上的信念,支撐著“我”的理想追求。
結(jié)語
看完這部《北方的河》,整個人的斗志都被主人公“我”給激發(fā)出來了,這個人物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那個時代的標桿。但是我們很多普通人都是女記者和徐華北一類的人物,我們很難做到像主人公“我”那樣一直不停地為理想而奔波,一刻都不愿意休息。這樣的人物恰恰又是時代所需要而我們又無法做到的。這樣的人物在張承志看來,就是他所追逐的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吧。我們成不了那樣的人物,但是我們需要那樣的理想符號去督促我們堅持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要做事,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能夠有那樣的心態(tài)去應對,敢于與困難作斗爭。對于張承志本人而言,他也在努力朝著這樣的一個方向前進,一直默默地堅守著他的信仰,不為塵世所惑,執(zhí)著地堅守著他的理想和人生。
{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 張承志:《北方的河》,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頁,第17頁,第18頁,第17頁,第19頁,第18頁,第20頁,第25頁,第22頁,第13頁,第24頁,第23頁,第29頁,第33頁,第45頁,第28頁,第79頁。
{13} 殷靖華:《張承志〈北方的河〉社會歷史意蘊試探》,《寧夏社會科學》1991年第1期,第15頁。
參考文獻:
[1] 張承志.北方的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 竇中超.從敘述學角度對《北方的河》解讀.[J].文學界(理論版),2010(3).
[3] 殷靖華.張承志《北方的河》社會歷史意蘊試探[J].寧夏社會科學,1991(1).
[4] 馬平野,李德成.理想的追求者——重讀《北方的河》[J].安徽文學,2009(2).
作 者:黃曉容,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編 輯:趙紅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