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更懂福建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陶淵明所描繪的桃花源是世人夢寐以求的居住地。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桃花源嗎?
白
陳佩廷 - 古箏曲
在福建永泰縣西南部大樟溪畔,有著這么一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小村落——月洲村。
這里滿足了人們對桃花源的一切遐想。
月洲村300多戶人家中,張姓占了四分之三。村里有一座張氏宗祠,祠堂里的老人總是樂此不疲地向外人講述村子的起源,那是一個唐朝版本的桃花源傳說。
唐末,梁國公張睦的次子張膺、三子張賡看不慣官場傾軋,棄官歸隱,攜家眷自福州遷到永泰。不久后的一天夜里,張膺夢到神仙指點他遷至一處“桃花流水、環(huán)繞沙洲”之地。他把這個夢告訴了弟弟,張賡大為驚訝,兄弟倆便擇日攜家人沿大樟溪而上,尋至沙洲中擇地而居,在此安居樂業(yè),傳承千年。
村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一枝獨秀,與世隔絕。
溪水從大山中蜿蜒而下,穿過村莊留下一汪碧綠的深潭。可能是因為對這個美麗的地方留戀不已,它方向一轉(zhuǎn),又折回頭,將沙洲畫成一彎玄月的模樣,月洲村由此得名。
村中橫跨桃花溪的盧川橋靜靜屹立,彎如弦月的拱橋同它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一起,如同一只守望千年的眼,閱盡了月洲的浮華與滄桑。
從前,村子旁的山上遍種桃樹,山便被稱為“桃花山”。如今,桃花山上以種植李樹為主,兼有竹、桃、青梅等植株。暮春時節(jié),李花如雪,漫山遍野,偶爾夾雜早開的桃花,美如畫卷。
春日的午后,梨花伴著桃花紛紛飄落,鋪滿小徑,伴著農(nóng)夫來來往往的腳步,仿佛歌唱著古老的歌謠。
月洲村村口,榕樹、樟樹、楓樹三棵百年大樹呈“品”字相望,它們根系交錯,枝葉相連,遮天蔽日,本地村民稱之為“三仙樹”。
月洲村蟄龍?zhí)段灿幸粋€自然而成的巖石平臺,下是潭水,上是崖壁,壁上古藤垂掛,細(xì)竹叢生,上刻斗大“釣臺”二字,傳為張肩孟退官歸隱后“釣閑”之所在。今人坐在釣臺邊,仿佛能看到當(dāng)年的張公,孑然獨坐,心如止水,一如他詩中所寫“朝野太平多樂事,江湖瀟散一閑人”,何等逍遙。
有人說,現(xiàn)世喧囂,逍遙自在、世外桃源不過是夢。
可正是因為這一夢,讓我們在塵世的庸碌中偶爾停下腳步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世間之美,感悟生命的真諦。
直到有一天,當(dāng)能夠泰然自若地面對生活賦予的一切,世外桃源,也早已來到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