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基層校長,筆者曾多次參加各種校長培訓,也聆聽了許多專家學者的報告,參觀過許多名校。后來發(fā)現,名校和薄弱學校的區(qū)別,其實就在于課程建設。名校之所以“成名”,主要是在課程建設上,能科學全面地關注課程管理,關注課程教學;而薄弱學校之所以“薄弱”,主要是課程建設缺乏科學的規(guī)范、引領和落實。所以說,課程建設是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軟實力,更是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著力點。
如何理解課程?
學校課程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課程是學校管理活動課程,包括制度建設、德育活動、生命安全教育、學科教學活動等;狹義的課程是學科教學課程,專指學科教學活動——包括學科教學、學科研究、學科興趣小組、學科拓展訓練等。
學校管理課程,要明確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思考管理的目標和途徑是什么?管理的策略和措施是什么?管理的質量和效果是什么?另外,學校會議、教師教學研究、學生社團活動、學校國旗下講話、安全工作等,均可以作為課程來考慮。要思考做什么?為何做?怎么做?
學校學科課程,就是要求按照新課程實施方案,具體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之分。如何圍繞學科課程提升教學質量,就必須緊緊圍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課程四要素來考慮。要思考教什么?為何教?怎么教?
日本學者佐藤學在《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指出:所謂課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學習的經驗”,就是學習的經歷、軌跡,也是學習的履歷。所以,課程就是學校為師生發(fā)展,提供學生在學校期間得以獲取知識、能力、人格以及學習經歷等一切活動的總和。
如何加強課程建設?
為了加強課程建設,校長不僅要考慮學校管理課程如何落實,還要考慮學科課程的優(yōu)化;不僅要關注管理課程的設計,還要關注課程管理的執(zhí)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課程建設領導和管理。校長的領導行為應偏重于決策、指揮、創(chuàng)新,因此要更好地考慮管理的人文、價值和法則動力因素;校長的管理行為應側重于整合、安排、執(zhí)行,因此要全面地考慮管理中的協(xié)調、規(guī)劃、實施的技術因素。
其次,要做好課程建設的規(guī)劃和實施。校長要帶動學校師資隊伍,根據課程方案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特色,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育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校園文化,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從而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學校特色文化的能力。同時,校長要主動深入課堂,走近教師,走近學生;要勤聽課,做到“邁開腿”,不要發(fā)號示令;要勤調研,不是督查而是研究,不是訓示而是傾聽。
最后,還要做好學校課程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校長對課程的領導,還體現在對學校固有文化的繼承上。新校長剛到一所學校時,首要的就是積極開展調研,注意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既要保留學校固有的優(yōu)勢,又要停止一切無意義的行為;同時,要在不斷反思、討論中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東西,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什么是管理經驗?有布置就有檢查,周而復始,管理也就有經驗了。什么是管理效益?有執(zhí)行有落實,周而復始,管理也就有效益了。
如何落實課程建設?
落實學校課程建設就是一把手工程,校長應該成為學校課程建設的引領者。在組織、領導、開展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把課程建設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
在教育的宏觀設計上,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要體現管理課程的理念,使之成為教師和學生都可接受的行為準則。校長應鼓勵教師對學校課程建設展開討論,充分采納教師的可行性意見,并及時跟教師溝通、分享,把握好課程改革的方向。
在教學的微觀指導上,學校的制度建設和活動設計要體現學科課程的理念。建立、維持正常教學秩序,做好教學常規(guī)管理工作,是學校教學管理實現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證。評課是校長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校長走進課堂是校長了解教師的最佳渠道。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要落實課改精神就必須走入課堂,沉入課堂,實現對課程改革的前沿領導,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學校的管理制度和行為。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學校要注重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培養(yǎng)教師,就是要求校長把教師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引導教師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從而使“學校第一”的思想成為師生的追求。校長走向教師,不僅需要了解教師的需求情況,也需要了解教師的發(fā)展情況,更應該關注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要重視教師價值觀和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促使教師能夠有力地支撐學校的特色發(fā)展;此外,還要善于發(fā)現教學團隊中的學科帶頭人,通過搭建教師成長的平臺,提升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從而確保課程建設的質量。
當然,面對學校的課程建設,學校管理者要不斷尋找適合自己學校發(fā)展的課程。特別是薄弱學校,既不能盲目跟風,也不能舉步不前。雖然現在學校面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已成為廣大薄弱學校實施課程建設工作的阻力,但課程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反映了學校文化的個性,課程的品質決定著學校的教育質量,我們必須著眼于課程領域的改革,才能使課程建設成為提升學校發(fā)展的軟實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季橋鎮(zhèn)中小學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