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許多孩子們向往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他們可以得到很多的新年禮物。而我的一個朋友的新年愿望卻是希望媽媽回家過年。到現(xiàn)在,我都忘不了她當時說這愿望時的那直勾勾的眼神。
那年冬天,新年將至,我踏著積雪興高采烈地奔向她家。記得當時她站在門口凝視著雪,大地一片銀白,一片潔凈,雪花如柳絮,如棉花,如鵝毛在天空飄飄灑灑。可是我感覺雪在她的眼里只有一個字——冷。她看似在看雪,卻是在想念遠方的人。我的出現(xiàn)擾亂了她的思緒。隨即我便問她:“××,你有什么新年愿望嗎?或許我可以幫你實現(xiàn)哦!”之后,她直勾勾地看著我的眼睛說:“我想要我媽媽回家過年,可以嗎?我已經(jīng)好幾年沒看見她了?!蔽乙粫r不知所措,就沉默著。那天,仿佛比平時更加寒冷。
后來,她每天都會在小山坡望著那條爸爸媽媽離開的小路。她父母長期在外面打工,為了養(yǎng)家糊口把她和她的姐姐弟弟留在親戚家。她會回想起父母離開她時說的話:“孩子,明年等爸爸媽媽掙了錢,過年一定會來!”時間推移,一年、兩年過去了,她父母始終沒有出現(xiàn)在這條小路上,她的心里很沮喪。每次她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有爸爸媽媽送去上學,她都很羨慕。她期待爸爸媽媽快點回家,哪怕只見上一面也好啊。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她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不愿意融入群。于是,我去找她想問個究竟,沒想到她的答案讓我震驚。那天,我問她:“你最近怎么了?總覺得你最近怪怪的?!彼椭^弱弱地說:“他們總是嘲笑我、挖苦我,說我是我爸媽不要的孩子。我不想和他們玩了?!碑斔痤^看著我的眼睛時,我能感受到她的無助和渴望。之后她又低落地說:“我現(xiàn)在不想讀書了?!蔽衣牫隽怂慕^望與難過,但我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在旁邊默默地陪著她……
后來的后來,我轉(zhuǎn)學了。也就和她失去了聯(lián)系。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四年沒有聯(lián)系了,關(guān)于她的消息我還是從我媽媽那里得到的。原來在我離開一年后她就輟學了,好像去她媽媽那里了。
她走后,我常常會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她這樣了呢?如果身邊的人再給她多一點的關(guān)愛,多一點的陪伴,還會是這樣的結(jié)局嗎?我想留守兒童所守望的應(yīng)該是家人的陪伴吧。
“爸爸,媽媽,你們快回來。我好想見上你們一面,哪怕是十分鐘、或是五分鐘。我多么想看看你們啊。我保證,不會耽擱你們很長時間的……我想你們了?!?/p>
【作者系江西省崇仁一中高二3班學生】
點評
本文以一個少年的視角去觀照留守兒童的心靈世界。從一個幾年沒看到媽媽的留守小女孩身上去思考留守兒童的社會現(xiàn)象。有記敘,有議論,有抒情。感受真切,令人深思。
【評論鏈接】
留守兒童問題事關(guān)中國未來
要知道,任何社會秩序的崩壞,往往是兩股勢力的合流:邊緣群體與邊緣知識分子。邊緣群體是失敗者,有被剝奪感,沒有什么可失去的;邊緣知識分子則希望從社會大洗牌中贏得在商業(yè)社會中憑自身能力得不到的一切(權(quán)力、地位、榮譽、金錢與美女等)。后者把前者調(diào)動起來,社會危矣!可以想見,6100萬留守兒童就是一個規(guī)?;a(chǎn)邊緣群體的超級工廠,而被商業(yè)社會邊緣化的失意知識分子哪國哪朝都不缺。
(節(jié)選自《南方周末》)
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組“數(shù)字”
留守兒童不是一組枯燥的數(shù)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和身心成長如果得不到應(yīng)有的保障,將是整個社會無法承受的永遠的痛。如何讓兒童不再“留守”,讓骨肉不再分離,讓城市化進程具有人道的高度,是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節(jié)選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