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設置,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碰到了一系列問題:如何選擇活動內容,如何實施實踐活動,如何在實踐過程中滲透課程理論等。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走上社會、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學會交往的重要課程,它注重的不是行為結果,而是行為過程本身,強調學生在實踐過程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必須遵循“親歷實踐、親身體驗、深度探究”的原則,在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為學生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張揚個性,體驗探究過程
只有讓學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人,成為活動過程評價的主體,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對活動的自主建構,才能使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傾注全部熱情,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展示自我,張揚個性,使才華得到充分展現。
例如:在《愛心義賣》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經歷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①自主確定主題和實施計劃;②自主探究,即如何收集資料、如何布置義賣活動、如何進行宣傳、如何進行有效的組織交流;③合作解難,即對資料收集不到、走訪者不接受采訪、義賣物品不夠、資料不會匯總等困難,都通過小組或小組之間的合作解決;④成果的展示。在這樣一個“長時歷練”的情境中,學生們積極參與問題探究與解決的全過程,切實感受到探究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
正如有學生在體會中寫道:“這次活動既讓我們嘗到了做老板的滋味,又感受到了父母賺錢的辛苦,我深深的體會到賺錢是多么不容易,更使我明白:不能亂花錢,因為手上的錢是來之不易的。”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跟我同齡的小伙伴,因家庭生活貧困不能上學,有的甚至流落街頭。而我們卻能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學習文化知識,我決心珍惜現在的好時光,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學習高科技文化知識,將來用我所學的知識,去支援西部讓貧困山區(qū)的小伙伴不再有失學的痛苦?!边@種獨特的情感體驗正是學生親身經歷所得,不是任何形式的說教能企盼的教育效果。
發(fā)現問題與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
集思廣益,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在討論中,學生提出了活動進行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比如:怎樣收集有關的資料;要收集哪幾方面的資料為本次活動進行宣傳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怎樣取得家長的支持,使本次活動能夠圓滿成功;可能會遇到哪些阻力,怎樣才能解決;總結成果的方式等等。在鼓勵學生進行全面周到的考慮的同時,教師應該引導他們根據興趣、特長和能力的差異,自由組建活動小組,逐步解決上述困難,讓學生們明確認知要進行一次活動,必須對活動的具體內容、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問題解決的方法策略、活動過程所需的大致時間進行全盤考慮,并制訂出可行計劃。
倡導互動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一般都以小組形式來開展活動的。比如:有位學生的家長不同意把家中珍藏的小物件或文具等,拿到學校進行義賣,還有的家長認為舉行這樣的活動可以,但賣得的錢必須歸自己所有,這就需要小組成員通力合作。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于是有的小組寫致家長信,并上門做思想工作動員家長;有的小組就直接拿著收集的資料上門進行勸說,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又如:資料收集不到,或不夠充分;資料不會匯總等諸多困難,這些都在小組或小組之間的協(xié)調下順利解決。這些會使學生們逐漸認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很好地完成任務,只有互相支持、配合,同學之間有效互動溝通,建立并維護組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才能有效地解決相應的問題。
強調實踐性,培養(yǎng)探究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活動中通過翻閱報刊、雜志、觀看新聞、焦點訪談等多種渠道,既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和大量信息,也獲得了豐富而真切的情感體驗。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全面解讀,通過篩選、整理、辯駁、釋疑,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
及時反思,追求活動過程的價值
“反思”是學生必要的活動內容。例如:在義賣過程中,六年級學生發(fā)現五年級的商品銷售量明顯高于六年級,小組成員提出疑問。在暗中調查他們發(fā)現:五年級同學事先對學校學生的購買力進行了調查,因此他們商品的價位定在別人能接受的位置,商品的銷售十分可觀。于是,六年級及時調整了策略。又如: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有的小組收集不到資料,走訪時被訪人員拒絕回答問題。怎么辦?小組成員立刻反思原因,并向成功的小組取經。資料收集不到就求助于家長,被訪者拒絕就采用迂回策略……這樣在不斷反思、不斷修正的過程中,學生們獲得了真切的情感體驗。
我們在獲得一些真切體驗的同時,也有諸多困惑。比如,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事先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但教師的精力與專業(yè)水平不夠該怎么辦;活動初期要收集一定的資料,但農村小學讓信息化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綜合實踐活動還相當困難,怎么辦;綜合實踐活動如何和學科課程的實踐活動進行整合等等,都值得教師深入思考。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湘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