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國學講堂”!今天,我為大家講述一個關(guān)于斗雞的故事,一起來讀一讀原文吧。
紀渻(shěng)子為王養(yǎng)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shì)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響影。”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笔沼謫枴T唬骸皫滓?,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1.斗雞:是一種驅(qū)使雞互相搏斗的比賽,供人們娛樂。中國是世界上馴養(yǎng)斗雞的古老國家之一。
2.已:動詞。停止。這里指訓練完畢的意思。
3.疾視而盛氣:氣勢洶洶地看著對方。
4.幾(jī):副詞。意思是“幾乎”、“差不多”。
5.德全:精神具備。全:備全。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外篇·達生》。從前有一位紀先生,他奉齊宣王之命馴養(yǎng)斗雞。養(yǎng)了十天,齊宣王問他:“雞養(yǎng)好了嗎?”齊先生回答:“還沒好,這些雞還很驕傲,沉不住氣?!边^了十天,齊王又來問。紀先生說:“還沒好,這些雞仍然一聽到聲音,一看到人影就會驚動?!边^了十天,齊王再問。紀先生說:“還沒好,這些雞還是目光犀利,盛氣凌人?!庇诌^了十天,齊王再來問。紀先生終于回答:“差不多了,這些雞雖然有時會鳴叫,但對外界的動靜已經(jīng)毫無反應了。它們看上去像是木頭做的雞,精神完全做好了準備。別的雞不敢應戰(zhàn),只有落荒而逃?!?/p>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里,它現(xiàn)在的含義是形容一個人癡傻發(fā)愣的樣子,是一個貶義詞。但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成語原本的意思是指那些氣度沉穩(wěn)、精神收斂、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一個很高級的褒義詞。紀先生為齊王馴養(yǎng)斗雞,最后卻把它們養(yǎng)成了木頭一樣不動聲色的樣子,并說這才是成功了。果然,其他的斗雞望風而逃。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等成語。莊子認為,真正厲害的人物總是鋒芒內(nèi)斂的,他們絕不急功近利,不以聲勢壓人,而是氣定神閑、不慌不忙,保持謙和、平靜的心態(tài)。這不僅是一種個人的修養(yǎng),更是高深的處世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盡管“呆若木雞”這一成語的含義經(jīng)過幾千年的流傳,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但這個故事所闡釋的道理是不變的。下面我接著為大家?guī)韮蓚€故事,它們所揭示的道理也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莊子想要表達的思想。
楊修,字德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楊修博學多才,機敏過人,名聲顯著,但最后卻被以愛才聞名的曹操殺害,起因就是他的“聰明”。
楊修在曹操帳下做主簿時,曾發(fā)生過許多令曹操不愉快的事。一次曹操命人翻修府邸,竣工后曹操來到門前看了一會兒,在門上寫了個“活”字,便一言不發(fā)地離開了。眾人一頭霧水,楊修卻直接讓人把門拆了重修,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說:“‘門’中有‘活’,分明是個‘闊’字。魏王是嫌門修得太闊了?!北娙诉@才恍然大悟。還有一次,有人給曹操進獻了一盒酥酪,曹操吃了一口,就在上面寫了“一合酥”三個字。眾人不解其意,唯獨楊修直接走上去也吃了一口,還招呼大家一起來吃。別人問他,他說:“‘一合’二字拆開來就是‘一人一口’,‘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曹公這是要我們一人一口,分而食之?!北娙诉@才明白,不由得紛紛贊嘆楊修的聰明機智。這樣的事情多了,曹操便逐漸對楊修的愛出風頭、喜歡顯擺產(chǎn)生了不滿。后來,楊修所支持的曹植在與哥哥曹丕爭奪世子之位時失敗,楊修也逐漸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更因與曹操政見不合,終于被曹操找了個理由殺害。
楊修的死,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他不知收斂,到處顯擺他的才能。而楊修的“聰明”,則是典型的“小聰明”,不是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