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聳立的青山,漫長的山路,是我對中山陵的初印象。走在山間的木板路上,路旁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和灌木,身旁是與自己摩肩接踵的游人。
登上一級級臺階,當(dāng)我們都已累得氣喘吁吁時,才終于踏進(jìn)了高掛著“博愛”二字的牌坊。沿著石板道繼續(xù)向上走,路邊生長著許多棵粗壯無比的參天青松,這正象征了孫中山先生的“松柏精神”。石板道通向一座牌樓,上題“天下為公”四個大字。站在樓前回過頭向山下望,石板道上的游客密密麻麻,穿著五顏六色,乍一看 “頗為壯觀”。如此多的游客來到中山陵,可見孫中山先生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之高,影響力之大。
繼續(xù)往上爬又是一座青頂牌樓,樓里立著一座高大的石碑。我抬頭望去,只見上面用燙金大字寫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日期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也就是公元1929年。我心想,這應(yīng)該就是孫中山先生的墓碑了。
從石碑處再往前走,登上臺階向山頂進(jìn)發(fā),前方就是中山陵最核心的位置——靈堂。我們跟隨謁靈的隊伍緩緩走進(jìn)去,只見一座白色的孫中山先生塑像端坐堂中,眼睛望著堂外,我隨著塑像的目光回頭一看,啊,山間雖有縷縷云霧,但還是滿眼翠色,令人心曠神怡。怪不得孫先生生前就將墓址選在紫金山上呢!
讓我們再來回望一下孫中山先生的傳奇一生。他是中國近代偉大的革命先驅(qū)者,曾創(chuàng)立了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領(lǐng)導(dǎo)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深深地影響著近現(xiàn)代中國人的思想發(fā)展。
出了景區(qū),汽車行駛在車水馬龍的中山東路上,繁華的街景令我心生感慨:中山先生的英名一定會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指導(dǎo)老師:王阿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