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回首南山入夢頻

        2017-04-29 00:44:03張榮東景敏
        山東畫報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桃花源南山文字

        張榮東 景敏

        『在這個時代,你想用一種純粹自我的方式去抵達你心中的理想是非常困難的,你不自覺地就會 被這個世界塑造了,無非是你選擇被誰塑造而已。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無比豐富的時代,是一個接近臨界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我從來沒有想過說把我自己放置于﹁南山﹂之中,﹁南山﹂對我來說,應(yīng)該是你不斷地走進它,讓你的速度慢下來,就像療傷一樣,是對我的靈魂和我的身體的一種治愈,它其實是一種治療手段。

        我現(xiàn)在也是在努力地讓自己的文字回到一個更純樸的狀態(tài)。對于我現(xiàn)在的繪畫,我沒有什么明確的野心,我不需要我的畫一定要有市場、去養(yǎng)家糊口……這些我想都沒想過,我也不準備這么去做,那對我沒有意義。我只是自然地去表達我的內(nèi)心,讓自己的內(nèi)心寧靜、安寧,我的繪畫更像是一種特別私人化的語言?!?/p>

        在濟南南山尋找藝術(shù)桃花源——《一個人的南山》

        《一個人的南山》是作者繼《廢墟與花朵——山水藝術(shù)志》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個人體驗式藝術(shù)感悟圖書。張榮東作為知名的藝術(shù)評論家,一直秉承獨立、索問、唯美的藝術(shù)追求,近年來在深研中外美術(shù)史和藝術(shù)名家的基礎(chǔ)上,以個人徒步旅行的方式,走進山川,在自然山水中尋找藝術(shù)的源初?!兑粋€人的南山》進一步聚焦中國藝術(shù)的南山命題,并百余次進入濟南南部山區(qū)找尋中國南山這一獨特的文化符號。在本書中,張榮東將對南山作藝術(shù)的解構(gòu)。南山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是實指的,又是泛指的。在濟南的南山能否找到陶淵明的南山,能否找到一條尋找南山的“終南捷徑”?作為一個濟南人,張榮東好奇又疑惑,濟南的南山是否能綻放出承載中國文化的藝術(shù)之花?相信,張榮東的新書會給出一個答案。

        本書題材新穎,結(jié)構(gòu)巧妙,以二十四節(jié)氣分篇,展現(xiàn)不同季節(jié)的南山風(fēng)貌和映現(xiàn)的藝術(shù)意趣。敘述中,作者上視歷代對南山命題的求索,下及當(dāng)前的藝術(shù)現(xiàn)狀困擾,并將之糅合到在南山徒步的體驗中。加之作者一貫唯美的文字風(fēng)格、獨立冷靜的藝術(shù)思考,令讀者有身臨其境的藝術(shù)體驗之旅的感覺。尤為難得的是,作者不僅止于文字表達和思考,而是親拾畫筆,直接用畫的形式表達所得的藝術(shù)感悟。書中,將作者在旅行中創(chuàng)作的畫作和攝影合璧呈現(xiàn)。

        南山,桃花源,中國人的文化家園。正如作者所言:“在南山,萬物生長,自由棲居?!蔽覀冏呓?,“覺悟處,抬眼所見,便是南山”。

        尋找桃花源

        《山東畫報》:我們先來談?wù)剷桑兑粋€人的南山》特別容易引起人的遐想,因為“南山”這個文化意象從中國文化的源頭《詩經(jīng)》開始,千百年來成為中國文人苦苦追尋的一種精神追求,看上去很好理解,但是細究起來卻又仿佛無法闡釋,又或者說可以有無限闡釋的可能,“南山”既可以是世俗的、生活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心靈的,你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南山”是如何理解的?

        張榮東:“南山”這個文化意象從《詩經(jīng)》開始,《詩經(jīng)》中的南山和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其實都是一種歸隱式的、是一種從世俗社會中脫離的狀態(tài)。所謂“南山”,它其實就是一個自由的、不受社會拘束的、不受外界過多規(guī)矩壓制的自在家園?!澳仙健本褪悄阈撵`中最寧靜的、自主的一種狀態(tài)。

        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南山”,我是這么理解的。中國文人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要出世,要成就功名;另一方面,他又會對這種世俗的羈絆感到厭倦,想要逃離這種世俗的禁錮。所以說,“南山”對應(yīng)的應(yīng)該是廟堂,中國人很難扔掉廟堂歸隱南山,“南山”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象。

        古人有句話叫“閉門深山”,這在中國的文藝中是非常重要的傳統(tǒng)。一方面,中國文人在行為上一定要從于“儒”。當(dāng)你三十而立,一定要為家族、為社會成就功業(yè),要被社會體制所承認;另一方面,中國文人又向往“道”。當(dāng)你為社會奉獻,在廟堂中成就功名的時候,又深感“儒”對你人性的壓抑,其實“道”是自由的,大家都渴望回到自由之道。所以,“南山”這個文化意象幾乎是中國文化中不朽的東西。

        《山東畫報》:本書當(dāng)中多次出現(xiàn)了幾個文化符號或者說文化密碼,南山、桃花源和故鄉(xiāng),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樣的?桃花源、故鄉(xiāng)和南山有什么樣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張榮東:桃花源、南山、故鄉(xiāng),它們之間可以分層次地看。我覺得桃花源是終極的一種東西。當(dāng)年陶淵明寫《桃花源記》,桃花源是一個完全脫離于我們世俗社會的、一個自由的甚至烏托邦式的存在,大家各由天命、各安其命,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tài)。但是在現(xiàn)實中,桃花源一定是一個文藝中的意象,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寫得非常有意思,“……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你知道桃花源在哪里嗎?不知道。它是一片虛無之地,你偶爾進去了,但是你出來之后一定不會再找到進入桃花源的路。所以我覺得桃花源應(yīng)該是中國文人一種終極的樂土。

        至于說南山和桃花源的關(guān)系,所謂的桃花源一定是隱藏在南山之中。作為中國文人心靈中的一片自由之地,只有在南山才有可能找到桃花源。桃花源隱身于南山的不知處,一片虛無之中。只有經(jīng)過像佛家的那種頓悟之后,你才可能偶然進入。

        至于說故鄉(xiāng),那就是實指,我們實指的故鄉(xiāng)和文藝上的故鄉(xiāng)還是有區(qū)別的。我認為故鄉(xiāng)分兩種,一種是生你養(yǎng)你的地方,比如我們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故鄉(xiāng)。但是我們還有另一種故鄉(xiāng),那就是人類所共同擁有的,那是一片養(yǎng)成人類靈性的一個源初之地,這個源初之地如果放到文藝中表述的話,那一定是詩性的,散發(fā)著神秘的光芒。

        《山東畫報》:王維的“南山”只屬于王維自己,陶淵明的“南山”也只屬于陶淵明本人,“南山”永遠是私人的,帶有個人性,所以,“一個人的南山”是只屬于你自己的“南山”,你的“南山”是什么樣的?它與歷史上的“南山”相比,有沒有一脈相承的東西?它的“不一樣”又在哪里?

        張榮東:我的“南山”和陶淵明、王維的“南山”肯定不同。王維和陶淵明是用自己的一種主動建構(gòu),實現(xiàn)了在“南山”之下的一種寄寓。而我是要到“南山”中尋求一種精神的自由,我無法割斷自己和城市的緊密聯(lián)系。我之所以進入濟南的南山,無他,就是因為進入方便。我可以在兩個小時之內(nèi)抵達南山,然后我又能在黃昏之前返回自己的家中,因為家中有孩子要照顧。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兒子正面臨中考,所以每天黃昏我都要從南山回家給他做飯、跟他聊天,所以我的“南山”也是一個無奈的結(jié)果。

        “南山”肯定是私人的,它不是那種公共意義上的濟南南山?!澳仙健笨隙ㄊ且粋€內(nèi)心隱秘的地帶,是個虛指,其實南山的位置是模糊的。如果要實指的話,從大的地理格局,濟南的南山是泰山,濟南就處在黃河之南、泰山之北。如果沒有泰山的話,濟南實際是無法成為泉城的,泉城的水絕對是從泰山流過來的。至于我心中的“南山”,大致范圍應(yīng)該是在濟南繞城高速以內(nèi),從龍洞、扳倒井、中井、漿水泉一線,南至黑龍峪一帶,高速公路以外的“南山”,我不太愿意去。因為一出高速,山中就會有蛇。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片“南山”也像一個桃花源,有很奇異的景色。在我的印象中,我第一次進入南山的時候,有一個特別讓我迷戀的風(fēng)景,但是直到現(xiàn)在我又進去一百多次,也沒再成功地進入那條路。就像漁人進入桃花源一樣,它仿佛封閉了自己的入口,偶爾給你敞開一次,然后你下次再去找,就找不到了。當(dāng)我在“南山”也有了這種體驗的時候,它在我的心中就不再是一片實指的土地,不再是單純的一個空間,而是多重空間,多重意義的、很具有文藝味道的。這按照哲學(xué)講就叫“無地之地、虛無之地”。

        《山東畫報》:在體例上,全書按照節(jié)氣分篇,每個節(jié)氣對應(yīng)一種在精神氣質(zhì)和文化氣質(zhì)上與該節(jié)氣內(nèi)在一致的意象,24個意象對應(yīng)24個節(jié)氣,為什么選擇這樣一種方式?選擇意象的時候是統(tǒng)一遵循某種“原則”,還是完全追隨自己當(dāng)時的心情?

        張榮東:其實很簡單。這本書的形成貫穿了幾年的時間,你會在山中經(jīng)歷不同的節(jié)氣。隨著節(jié)氣的變化,今天可能是繁華盛開,明天刮一陣風(fēng),可能所有的花都凋零了,再過一段時間可能野果都成熟了,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山中有積雪了……當(dāng)你體味到天地時光的時序的時候,其實你不自覺地就會把它和中國的節(jié)氣聯(lián)系起來。節(jié)氣是宇宙間非常神秘的東西,為什么一到這個節(jié)氣有些蟲子就活了,一到這個節(jié)氣花就開了,一到這個節(jié)氣忽然開始結(jié)冰了、忽然又開始下雪了……當(dāng)你體會到這種時序的時候,你忽然發(fā)現(xiàn)城里的人遠離了這樣的時序。

        我選擇用節(jié)氣來表達,這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山中的節(jié)氣永遠都是一樣的,我覺得進山的過程就沒有樂趣了。當(dāng)你進入山中,有時候你會看到零星的小蘑菇,這時就驚訝于山林深處長出蘑菇來了;有時候在城里已經(jīng)沒有積雪的時候,山中的積雪到處都是,山中的時序應(yīng)該是大自然最真實的時序,你能在南山里體味到天地宇宙的、本質(zhì)的一種嬗變。但在城市里,我們是在人為的一種環(huán)境中,所以說你和自然是隔絕的,你和自然是有距離的。

        我們的文藝和先民相比,已經(jīng)完全處在人工的、人為的東西中。《詩經(jīng)》《楚辭》都是和自然交流的結(jié)果,可是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去了交流的機會。我們現(xiàn)在進入山中更像是一個游客,而不是說這就是你自身生存的基本環(huán)境,我們生存的基本環(huán)境和“南山”已經(jīng)完全沒有關(guān)系了,這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當(dāng)我用節(jié)氣來貫穿“南山”的歷程的時候,其實也是想讓我的文字能去沐浴那種真實的風(fēng)雨,讓它回到文字本身更有神性的那一塊、更自然的那一塊,而不是被置換、誤讀的那個地帶。

        精神救贖之地

        《山東畫報》:讀本書時能真切感受到作者的痛苦,作者仿佛陷入了某種巨大的精神困境之中,就像中國歷代真正的文人都經(jīng)歷過的那種痛苦。你也在書中提到,“在《廢墟與花朵——山水藝術(shù)志》寫作完成后,我徹底厭倦了自己的文字,我的語言已經(jīng)無法真切地表達自身,沒有盡頭,沒有救贖,只有無盡的言說與記錄?!薄兑粋€人的南山》極容易讓人產(chǎn)生“逃離廢墟,回歸南山”的聯(lián)想,之于你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南山》這部作品到底意味著什么,改變、救贖,還是其他?

        張榮東:“南山”對于我肯定是一個救贖之地。我不能把我的精神困境放大,但是我相信我的這種精神困境是一個當(dāng)代有思想的生存者共同的困境。在城市生活中,當(dāng)把你放在某一個位置時,你會按照某一個零件的標準被生產(chǎn)、加工、塑造,然后你就必須按照這種社會規(guī)則去完成自己,可這樣的完成也許是違背本心的,就是說我們那種精神的內(nèi)在需求和現(xiàn)實賦予我們的那種責(zé)任,其實是有很大距離的。

        山東是儒家文化特別深厚的地帶,雖然我在山東出生,但是我是在東北長大的,可能基于這個原因,我的個性和山東人又有區(qū)別,我比他們更有野性一點。當(dāng)年我生活的地方是在北大荒農(nóng)場,那個地方基本還是個弱肉強食的原始狀態(tài),當(dāng)然你也可以說它野蠻。我覺得黃仁宇說得非常好:“當(dāng)一個死氣沉沉的文官社會遇到一個生猛、野蠻但充滿活力的民族的時候,他是無力抵抗的?!蔽覀兊奈娜松鐣瓷先?yōu)雅有序,但其實也暮氣沉沉,是老年式的。女真人雖然野蠻、原始,但是充滿活力。人從蒙昧進入到文明,我們的基因里其實也隱含著蒙昧?xí)r代的那種野性。

        我進入“南山”的時候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時候感覺仿佛回到了北大荒那種曠野之間,覺得城中的一切都是一個假象。當(dāng)代的霧霾越來越嚴重,但它只有幾百米的高度,當(dāng)你爬到四百米以上的山上感受過晴空萬里,再回看濟南市區(qū)籠罩在那種黑紅色的霧霾之中的時候,你會覺得待在城市樓群里的人特可憐。有時候我反觀自己,我從山頂上回到濟南市區(qū),想著自己平時就這么可憐地在這種霧霾里呼吸,可憐地為一種責(zé)任而奔波,其實那都是沒有結(jié)局的,我們都是被規(guī)定好了的一種生存。

        在一百多次走進南山的過程中,我曾經(jīng)一度想,如果能常與南山為伴,我的一生如果這樣過下去也很美好。回家畫一會兒畫,每天去山里走走路,身體強健,能自由地呼吸空氣,我覺得我的身體和天地自然是渾然相融的,我特別享受那個過程。我走了二十公里、三十公里……走到最后其實已經(jīng)不累了,你和草木的呼吸是一致的。所以,“南山”對我來說一定是一個從城中逃離、回歸自由的路徑。

        《山東畫報》: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就是在當(dāng)下究竟是否還存在徹底“出世”的可能性?信息社會,人們想找到一個地方把自己完全藏起來,仿佛已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對外尋求“南山”的道路越來越窄,陶淵明說“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國文人哲學(xué)中也有“大隱隱于市”的說法,仿佛“南山”只剩下“內(nèi)心尋求”一條路徑。到底是走出城市,尋找南山,還是足不出戶,抬眼所見都是南山?請問,在當(dāng)下你認為“南山”真的可以抵達嗎?抵達的路徑又是什么?

        張榮東:我前面講了,“南山”是一片虛無之地,它是詩意的,不是實指的,它不是指地理上哪個位置,而是指靈魂的一塊自由之地。所以你抵達它的方式肯定不是物理性的,肯定也是一個虛擬的,是心靈的一種覺悟。我曾經(jīng)在終南山里看到一些隱修者,我對他們絲毫沒有向往。

        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從來沒有想過把我自己放置于“南山”之中,像陶淵明一樣拋下城中的一切,然后結(jié)廬南山,過一種隱居式的生活,那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我覺得一個人在城市中的這種困境,并不是說要徹底解脫它,其實有些東西是我們的宿命無法脫離的,你無法脫離這個時代,你也無法脫離你身邊的包括生養(yǎng)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愛人。如果你拋棄他們,我覺得這是非常自私的。

        “南山”對我來說,應(yīng)該是你不斷地走進它,讓你的速度慢下來,它就像療傷者一樣,是對我的靈魂和身體的一種治愈,它其實是一種治療手段。當(dāng)你一次一次地進入南山那種秩序、那種速度……然后再回到你生活中的城市時,你就會變得特別健康、特別自如,實際上是為了讓你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

        我不認為有很多的人能有像王維和陶淵明那樣的境界,他們其實是一個很健康的、能夠安居鄉(xiāng)間生活的狀態(tài)。他們很多人是懷著很實用的目的,就是要修煉、就是要成仙,有的是為了更好地成名、賣畫而已。其實我并不贊同那種一定要找個地方隱居起來的行為,我們不可能斷絕和社會的一切聯(lián)系。如果我們斷絕了城市中的一切,我們存在的意義也就不復(fù)存在了。

        《山東畫報》:南山是一個詩意的存在,也是一個相對的存在。南山之南,還有南山。你想過“南山之南”的問題嗎?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張榮東:我曾經(jīng)表述過,當(dāng)最后一塊新大陸被發(fā)現(xiàn)之后,這個世界就索然無味了。其實在古人那里,“南山之南”是一個想象的空間,可現(xiàn)在當(dāng)我們有了一個完整的世界地圖,在詩意上的“南山之南”已經(jīng)消失了。

        當(dāng)年我在東北,每天黃昏騎著自行車跟著太陽的方向,看著晚霞慢慢地在山后消失掉,你會感覺山的那一邊可以是一個你想象中最美好的世界。因為它未知,所以它可以安居,這是最美好的意象。我在山東家鄉(xiāng)的時候,我們家確實在山之南,我的故鄉(xiāng)是北山,從小看著北山長大,我家住在山南。到北大荒之后我的家也在山之南,但北大荒的山北和沂源的山北是完全不同的,北大荒的山北是一片蠻荒的原始森林,翻過兩重山之后幾乎是沒有人跡的,也沒有道路,那里的毒蛇猛獸是非常多的,其實那反而給予我更多想象。山東比東北的文明程度更高,被人類開發(fā)的程度也更深。所以在我心目中山東的山南山北,遠沒有東北的詩意。

        從文字建構(gòu)到繪畫表現(xiàn)

        《山東畫報》:談?wù)勀愕睦L畫吧。不知道我的感覺對不對,從書中我能感覺到你對文字曾經(jīng)有過絕對的自信,當(dāng)然這種自信有時也會對你的思想產(chǎn)生某種束縛,從而帶來莫大的痛苦。如果這種感覺是對的,那么,我想問,你的繪畫曾經(jīng)帶給過你這種感受嗎?

        張榮東:我的文字語言和繪畫語言是完全不同的,我從小是一個對文字有迷戀的人,在我沒上學(xué)的時候,我對文字的感受力就已經(jīng)很有特點了。聽我爸媽說我三歲才開始說話,三歲前,大伙兒都認為我是個啞巴,只瞪著眼睛看,從來不說話。結(jié)果我三歲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因為某件事,我突然說話了,一張嘴說的是句子,這也很奇怪。

        我的文學(xué)素養(yǎng)要感謝我父親,我父親是對古典文化有深度癡迷的人,京劇唱得也好,他對古典文學(xué)是超級熱愛。我們家有很多好書,我從小看的書竟然是《詩經(jīng)》《楚辭》,其實很多人不具備我這個條件。小時候我特別喜歡《詩經(jīng)》,這是很奇怪的,很多人認為我看不懂。無數(shù)人贊美過我的文字,說我的語言美,但是同時當(dāng)你形成一種所謂的風(fēng)格的時候,語言就上升到一種主體地位,有時候你太偏愛這個東西,這種東西就會上升成為一種控制你的力量。后來寫《廢墟與花朵》的時候,我對自己的文字已經(jīng)十分厭倦了,當(dāng)我很順暢地把一件事情表達出來的時候,我認為這里面是有問題的。

        我認為文學(xué)語言和實用語言是有天壤之別的,文學(xué)語言或者叫文藝語言,其本義就像海德格爾說的一樣,像暗夜中奔走的詩人,苦苦尋求真理,這個真理就是讓文字回歸到它原初的那種神性,恢復(fù)它的光芒。文藝工作者的目標是拯救文字,讓文字從這種光芒盡消的暗淡狀態(tài)恢復(fù)它的光明,我的繪畫語言恰恰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么一個目標。我向來認為,文字語言和繪畫語言是動用人不同的大腦部位。繪畫對我而言是一個特別快樂的事情。

        當(dāng)我去寫一本書的時候,那種邏輯把我壓得傷痕累累,它對你禁錮得非常厲害,而你的繪畫完全可以不動用你的理性,完全可以放縱地像做夢一樣地去畫畫,所以畫畫對我來說是巨大的休息。畫兩個小時的畫,和我寫作兩個小時的結(jié)果是完全不同的。寫作兩個小時精疲力竭,話都不愛說。畫兩個小時的畫后,反而生氣勃勃。文字語言中詩歌是個例外,詩歌語言和日常文學(xué)語言完全不同,我把它歸到藝術(shù)序列。自從我拿起畫筆以來,我的文字語言也深受啟發(fā)。

        這本書里有24首詩,我上初中時就開始寫詩,當(dāng)年特別癡迷。這本書是從我放下詩筆幾十年來,第一次拿起筆來重新寫詩,這是一件讓我很驚訝的事情。其實寫詩也要用你的潛意識的,你用理性寫不好詩。詩歌語言是什么?詩歌語言是一種晦澀的、不明所指的語言。描述物體的應(yīng)用文,那不是詩,詩永遠是耐人尋味的,它的所指之地不是確定的,它一定是模糊的、朦朧的,是欲言又止的,是陶淵明說的“欲辯已忘言”的一種慧心,所以它有時候能讓你的表達變得空靈、變得深邃。自從我畫畫,然后再寫詩,實際上慢慢地也治愈了我對文字的厭倦,重新恢復(fù)了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恢復(fù)了對語言文字本身的興趣,我覺得挺好的。

        《山東畫報》:你的繪畫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虛無與夢境,如同盤古開天前的混沌與原初,雖然少了些許煙火氣,但卻有種神秘的美感,一切都是朦朧的、抽象的,直接跟隨精神的流動自然流淌而出。湘君、湘夫人、山鬼、少司命等《楚辭》中的形象包含其中,可以說,無論在造型上還是在內(nèi)涵上,你的畫仿佛都在有意追求藝術(shù)源頭的那種單純。你對自己的繪畫風(fēng)格是怎么看的?

        張榮東:我的繪畫是無法用具象和抽象來表達的,我特別喜歡中國式的美感。中國式的美感是什么?你提到的《詩經(jīng)》《楚辭》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文藝中的最美的那種味道恰恰就是《詩經(jīng)》《楚辭》,就是那種諸神在場,它不是一個物理學(xué)的地理環(huán)境,而是你能感受到山中萬物是有靈的,你能感受到神秘的東西。如果哪一天我的畫不神秘了,我就去對著塊石頭、對著棵樹畫一個這樣的風(fēng)景,那我一定會扔下畫筆,這輩子不再碰了。

        我從小嶺村進山,小嶺村非常奇怪,它的每塊巖石上都有彩色的圖案,我認為這是南山或者天地的圖畫,因為這是自然的沉積形成。每一次下雨,經(jīng)歷每一次風(fēng)霜之后,那個圖案是會變的。比如說這一層剝落了,它下面的圖案又會顯現(xiàn)出來。當(dāng)我看到這些圖案的時候,我用相機把這些圖案都拍了下來,拍了一百多張,我覺得我這輩子畫這個東西比畫明清傳統(tǒng)的東西好多了,我覺得這個傳統(tǒng)可能是幾億年沉積下來的。這些天地造化的神奇色彩是人力設(shè)計不出來的,那是天地間最自然的東西。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的繪畫(包括《影子》系列)是受那些石頭上的圖案影響。有一次黃昏的時候,我進入南山,有一塊非常大的石頭,石頭上有很多很神秘的圖案,當(dāng)夕陽把你的影子投射到那塊石頭上,你仿佛進入了一種宗教式的情境,你知道這個情境很快就會消失。當(dāng)你的影子完美地和石頭融為一體,你覺得身邊的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當(dāng)你離開那塊石頭,你的內(nèi)心會激動多時。你發(fā)現(xiàn)自己在某種情境下,也會成為一個有靈者,你也可以去參與構(gòu)造一個神秘的世界。

        《山東畫報》:剛才說的小嶺村是在哪兒?

        張榮東:這個話題還可以講一講。我有一次沒有從原來進入南山的那條路出來,而是從小嶺村出來,下山的時候天快黑了,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心目中那條神秘的通向南山的道路沒有了?,F(xiàn)在,小嶺村等于不存在了,只留下地名。因為小嶺村被整體搬遷,整個村被夷為平地。

        以前那個地方,我記不清自己在里面走了多少遍,那里面的每一棵樹、誰家養(yǎng)一條什么樣的狗我都知道,可瞬間它就被城市文明給吞噬掉了。在我的記憶中,小嶺村的石板路應(yīng)該是明代的,村的歷史非常久,它的村頭有一塊石碑,那個石碑就是當(dāng)年重修石板路時候的一個紀實。那條石板路還在,但是我上次走的時候,已經(jīng)有很多被撬了。一條石板路可能在他們看來不值得保護吧。我們中國可能歷史太豐厚,所以往往輕視歷史,對歷史遺存都沒有敬畏之心,對時光也沒有敬畏之心。

        詩意之寂

        《山東畫報》:書中有幅畫叫《南山與廢墟》,相比較你的上部書《廢墟與花朵》,《一個人的南山》中的畫呈現(xiàn)出了哪些新的面貌?

        張榮東:那變化就太大了?!稄U墟與花朵》的完成是在我進入南山的前期,它應(yīng)該是占了我進入南山的一個很短的時間段?!稄U墟與花朵》快寫完的時候,我已經(jīng)開始走南山了。在《廢墟與花朵》寫作的前期,我大部分時間是在全國行走,山東幾乎所有的山都走了一遍。在《廢墟與花朵》里面體現(xiàn)的更多的是一種憂郁,一種否定。其實仔細讀《廢墟與花朵》,那里面體現(xiàn)了一種特別強烈的質(zhì)疑,一種不安、一種對世界和自身的否定。但是到了《一個人的南山》,我的心就慢慢開始寧靜下來,無論是我的文字還是畫,都慢慢地越來越寧靜,不再有剛開始的那種激烈。我早期的畫是有一種激烈感,有一種宣泄在里面??墒钱?dāng)你的心慢慢平靜下來,你不自覺就把它變成日常的一種生活,寫字和畫畫變成了你的基本生活?,F(xiàn)在,我一個星期不畫畫,就會覺得很失落,哪怕是勾一棵樹,我都很高興,它已經(jīng)變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對于我現(xiàn)在的繪畫,我沒有什么野心,我不像繪畫界的人一定要建構(gòu)什么,沒有想一定要辦畫展、出畫冊,那對我沒有意義。我也不需要我的畫一定要有市場,通過賣畫去養(yǎng)家糊口,這些我想都沒有想過,我也不準備這么去做。我只是自然地去表達我的內(nèi)心,讓自己的內(nèi)心寧靜、安寧,我的繪畫更像是一種特別私人的語言。

        《山東畫報》:你提到過,靠語言說出來的“南山”是被語言拘禁過某個部分的“南山”。你對《一個人的南山》中呈現(xiàn)出的“南山”形象滿意嗎?文字語言和繪畫語言都屬于“語言”,它們有沒有對你心中理想的“南山”產(chǎn)生損壞或者說拘禁?如果有,拘禁的主要是“南山”的哪一部分?

        張榮東:我對《一個人的南山》呈現(xiàn)出來的南山肯定是不滿意的,就是說它只是指向我理想中的狀態(tài),但是它永遠無法抵達,因為那是我的一個理想境界。對于一個理想境界,這樣的表現(xiàn)是一種看不見終點的旅行,你的每一次寫作、你的每一張畫都在努力地靠近它,但你永遠也靠不近它,你永遠無法抵達它。它就在那兒,我的各種努力都是為了顯現(xiàn)我心中的那種最美好的南山形象,可是我覺得我的文字語言和繪畫語言都是那么孱弱,抵達不了。

        至于說我文字語言和繪畫語言在表達南山的時候所受到的拘禁是有的,我無法擺脫很多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表達的影響。在這個時代,你想用一種純粹自我的方式去抵達你心中的理想是非常困難的,你不自覺地就被這個世界塑造了,無非是你選擇被誰塑造而已,你被典籍圍困著。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無比豐富的時代,是一個接近臨界點的時代。

        在文字語言上,我常常想起張愛玲給胡蘭成說的一句話:“統(tǒng)御千軍莫若解甲歸田?!蔽矣X得這句話特別好,當(dāng)你試圖去駕馭文字的時候,你可以去炫耀文字技巧的時候,你不如讓文字回歸它本身的沉靜,你不要統(tǒng)御它,你讓它各安其位,可能這是更好的文字。我現(xiàn)在也是在努力讓自己的文字回到一個更純樸的狀態(tài)。

        至于繪畫,我現(xiàn)在的繪畫和過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我現(xiàn)在也開始做一點精雕細刻的事。比如說這幅畫我可能畫了一個非常寫意的場景,《一個人的南山》這本書的封面上有棵樹,我現(xiàn)在可以三天勾一棵樹,用那種非常細的線把它畫得非常豐富,現(xiàn)在變成了我的一個小樂趣。好像你不坐在那里勾上幾個小時,這幅畫就不耐看,這幅畫全憑寫意的靈性終究會被耗盡,還是要回到繪畫本身。

        《山東畫報》:我覺得每個在塵世中苦苦追尋“南山”的人都是可愛的,也都是可敬的,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這條道路注定是艱難的,沒有終點的。在《一個人的南山》出版之際,你最想對讀到這本書的那些“南山追尋者”說些什么?

        張榮東:石濤曾經(jīng)這樣表述心中的黃山:“黃山是我?guī)煟S山是我友。”對我來說,即使是實指的濟南南山,我也要模仿這句話:南山是我?guī)?,南山是我友。我也特別希望沒有進入“南山”的人,有空可以讓自己節(jié)奏慢下來,讓自己的心靈寧靜一下、凈化一下。我在南山中碰到的人多數(shù)是可愛的,除了那些喧囂的“驢友”。我特別敬重一個人能夠在山中行走、安慰自己身心的人。我特別不喜歡那些成幫結(jié)隊的喧囂者,他們大呼小叫,在山中唱歌、發(fā)泄,垃圾扔得遍地都是。他們把城市中酒吧聚會的方式帶到南山中,我覺得這是對南山的褻瀆,也是超級沒有修養(yǎng)的。他們的身心和南山?jīng)]有任何關(guān)系,他們喧囂而來,呼嘯而去,大呼小叫,唱著亂七八糟的歌,有些人還提著音響。其實到山中就是來尋找寧靜的,你反而到山中喧囂,特別地讓我不解。

        美國作家戈登·漢普頓寫了一本書叫《尋找每一英寸的寂靜》,大家都在提這本書,我在和江宏偉的談話里也提到過這本書。作者到世界各地去錄聲音,比如說錄山泉的聲音、鳥叫的聲音、風(fēng)吹過山林的聲音。作者越來越感到寂靜事實上是我們的家園。作者也錄了噪音,包括汽車的馬達、飛機和各種音樂的聲音。我們不自覺地失去了滋養(yǎng)你心靈的一個家園。有時候你聽到一聲野雞的啼鳴,你就知道進入南山了。野雞的叫聲并不好聽,但是在我聽來像天籟一樣,你一聽到這個聲音,會覺得非常幸福。這本書算是獻給“南山”,也是獻給我的南山的一張小答卷,第一張答卷。

        猜你喜歡
        桃花源南山文字
        走進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文字的前世今生
        《四季桃花源》獨幅版
        大眾文藝(2021年6期)2021-04-22 01:58:18
        熱愛與堅持
        當(dāng)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隱匿的桃花源
        南山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8
        夢回南山(外四章)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8-01-19 03:07:54
        在深秋,共南山
        紅巖(2017年6期)2017-11-28 15:31:37
        丰满女人猛烈进入视频免费网站| 加勒比婷婷色综合久久| 日产分东风日产还有什么日产| 国产日产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 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无码伊人色|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第1页|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视频av在线观看| 邻居人妻的肉欲满足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亚洲巨乳自拍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麻豆av一区二区天堂| 白色白色白色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东京热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美女视频黄的全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AⅤ无码精品为人妻系列| 一本大道在线一久道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自拍| 日韩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少妇下面好紧好多水真爽播放|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人成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自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av成人小说| 日韩精品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高潮无码| 在线视频免费自拍亚洲|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频|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bd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1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