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雖小 也有溫度
我怕的是陰云密布沒有星星
我怕仰望時有人在天空里大喊
我怕垂直而下的風 帶著圣旨
迫使我交出靈魂
蒼天啊 那么多燈盞在人間閃爍
為何只要我心里的火種?
我是這樣卑微而短暫
不配擔負重任 也不可能
帶著肉體回到天庭
今夜我只想一個人望著星空發(fā)呆
今夜我孤單而空虛 對大地的失望
全部轉(zhuǎn)換成對天空的敬畏
我靜靜地站著 傾聽和領(lǐng)受
這就夠了
我不企望恒久
在眾人缺席的世界上
沒有人能夠永存
當時間從我體內(nèi)溜走
星空里傳出隱秘的回聲
我似乎找到了生命的出口
卻因回頭和滯留而一再蒙塵
推薦語:在泥沙俱下的網(wǎng)絡(luò)時代,詩歌的產(chǎn)量和詩人的數(shù)量,可謂空前龐大。一方面這是詩歌的幸事,為大量佳作的涌現(xiàn)奠定了基礎(chǔ);另一方面為讀者的有效閱讀增加了難度,如果對一首詩歌缺乏必要的審美判斷,閱讀時就很容易被所讀到的非詩或偽詩所誤導。而讀大解的詩歌,你完全沒有這些顧慮。首先,大解的詩歌質(zhì)量比較整齊,我們所能讀到的詩人的詩歌作品,幾乎都可稱得上上乘之作;其次,單從文本角度去考量新時期詩歌,詩人大解的文本說第一雖然有點絕對,但能與其比肩的屈指可數(shù)。比如大解的這首《望星空》便是詩人優(yōu)秀作品中比較上乘的一首。
大解的詩歌向來大氣而又厚重,形象而又神秘,詩人善于對尋常萬物進行深度的詩性重構(gòu)。一個繁星點點的普通夜晚,詩人走到了星空下,或者說詩人的神思飄到了漫漫夜空,面對星空的浩渺,我們必須充滿敬畏,只有心生敬畏才能讓我們更深地去思索和探究,而詩人的這種思考更是超越常人。“我怕仰望時有人在天空里大喊/我怕垂直而下的風 帶著圣旨/迫使我交出靈魂”,正是這種對萬事萬物的獨特思考方式和視角,才讓詩人寫出了那么多獨特的詩歌佳作。關(guān)于詩人的那個夜晚的神思細節(jié),如果不是《望星空》這首詩歌問世,我們永遠不得而知,所幸詩歌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詩人內(nèi)心的窗戶,讓我們通過文字窺探到詩人內(nèi)心宇宙的一點點秘密。那個夜晚,詩人望星空的經(jīng)歷,或許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所以望星空本身并沒有什么,而仰望背后深邃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這首《望星空》一經(jīng)問世,便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從而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