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勇
摘要: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fā)軔于英國的現(xiàn)代學徒制不僅形成了學習框架的指導性、職業(yè)標準的權威性和導入流程的規(guī)范化等特點,而且多年的實踐已經證實該種模式對于人才培養(yǎng)具有顯著功效。采用個人認知、經驗總結與理論概括相結合的方法討論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模式中的評估活動、評估方法及證據(jù)使用,旨在為我國人才培養(yǎng)提供借鑒。
關鍵詞: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評估;證據(jù)類型;內審員(IQA);外審員(EQA)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02-0075-07
一、背景介紹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CFLP)作為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首批165家現(xiàn)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之一, 引進、消化和創(chuàng)新了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海市現(xiàn)代流通學校參與了該試點項目。該項目為期兩年,在連續(xù)兩屆物流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中試行。作為學校連續(xù)兩年參與該項目的評估師,我對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模式中的評估活動、評估方法以及證據(jù)的使用深有體會和感悟。
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是由五個模塊的資質所組成的框架體系,這五個模塊是:威爾士關鍵技能(Essential Skills Wales,ESW),英國國家職業(yè)標準(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NVQ),雇員權利與義務(Employe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ERR),個人學習與思考技能(Personal Learning and Thinking Skills,PLTS)及英國商業(yè)與技術教育委員會課程(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BTEC)。其中,用于培訓和考核特定行業(yè)和職位所需職業(yè)能力的核心模塊是NVQ,即英國國家職業(yè)標準[1]。
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體系由8個層級組成,分別是等級1至等級8(Level 1,Level 2,… Level 8)。每一個層級的英國國家職業(yè)標準(NVQ)都被分解體現(xiàn)在若干個單元中,每個單元蘊含了很多條職業(yè)標準,這些職業(yè)標準既可能是知識性的,也可能是技能性或能力性的。在本次試點項目中,我們采用的是三級物流運作管理(Logistics Operations Management,Level 3)的職業(yè)標準,該標準被分解為16個單元,根據(jù)中英國家職業(yè)標準的比對、我校物流專業(yè)所授課程及學徒所在物流企業(yè)具體崗位的要求,我們與英方一道選取了其中的8個單元。
這8個單元分別是,3個必修單元:Unit 1(Make an Effective Contribution to a Business in the Logistics Sector)、Unit 2(Health, Safety & Security at Work)、Unit 3(Optimize the use of Logistics Resources);針對3個職業(yè)發(fā)展方向(Warehouse Keeper,Dispatch,Customer Service)的5個選修單元:Unit 8(Supervise Receipt,Storage or Dispatch of Goods)、Unit 9(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ogistics Operations)、Unit13(Contribute to the Provision of Customer Service in Logistics Operations)、Unit15(Respond to Problems in Logistics Operations)、Unit16(Apply Technology in Logistics Operations)。
二、評估活動和評估方法
(一)評估活動
在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模式中,評估師需要獲取學徒工作情況的證明材料,判斷所指導的學徒的工作表現(xiàn)和收集的證明材料符合評估標準的要求;培訓機構會指定內審員(IQA),對評估師所收集的證明材料進行審核,確保評估師使用正確的評估方式對學徒進行評估,所收集的證明材料能充分體現(xiàn)學徒的培訓情況,質量與評估標準保持一致;頒證機構會指定外審員(EQA),對培訓評估和內審質量進行進一步審核,保證評估記錄和評估過程都是正確、合理、公平、有效和可信的。
評估師的具體工作責任包括:計劃和管理評估過程;開展評估活動,比如定期在一段時間內現(xiàn)場觀察學徒工作情況,組織學徒教學活動,與學徒進行專業(yè)討論,提供給學徒建議和反饋等;收集學徒各類工作證明材料,確保證明材料的相關性、有效性、真實性和完整性;判斷學徒的能力是否達到國家職業(yè)標準;指引和激勵學徒成功完成學徒制培訓;保管整理評估相關資料,比如學徒的個人作品集(證明材料)、評估計劃、反饋記錄、進度回顧等。
評估師要根據(jù)學徒工作崗位的特點確定評估實施過程中所采用的最合適的評估方法種類。評估師還需要與學徒一起確認每次現(xiàn)場評估的到訪時間。除此之外,通過評估計劃,學徒也可以在評估師的幫助下了解所需要完成的課程單元的內容、各單元學習開始時間、預計完成時間;了解在何時何地需要被評估;了解需要完成哪些事項實現(xiàn)證明材料的收集等。
在整個評估階段,評估師需要使用各類評估方法收集學徒的證明材料。評估師對證明材料要做好判斷、整理、歸類工作,確保證明材料可與相關的評估標準相對應。一份好的證明材料可以證實學徒是否達到不同單元中所涉及的多條國家職業(yè)標準的要求。因此,評估師在給學徒布置作業(yè)和任務時,應有的放矢,盡量獲取能涵蓋多條評估標準的證明材料。
每次評估活動結束后,評估師需做出判斷,確認學徒是否已達到國家職業(yè)標準的要求。如果評估師認為學徒的工作能力尚未達標,那么他需要給出建設性的反饋,或對學徒進行再培訓,或在下次現(xiàn)場評估時進行二次考核??偠灾u估師和學徒需要在接下去的評估活動中進一步收集更多更合適的證明材料來證實達標。
需要說明的是:一在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框架體系中,項目的不同模塊的進行是有一定順序的。一般而言,應首先進行ESW(Essential Skills Wales)模塊,然后進行NVQ(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模塊,之后進行ERR(Employe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及其他模塊。在對NVQ的不同單元進行評估取證時,應首先評估單元2(Unit2:Health/Safety and Security at Work),再評估單元13(Unit13:Contribute to the Provision of Customer Service in Logistics Operations)。因為英國實踐的統(tǒng)計表明,學徒離開項目最有可能的時間是在項目開始后的第3個月左右,學徒甚至會離開本行業(yè)而去另外一個行業(yè),ESW模塊和NVQ模塊中的職業(yè)健康與安全和客戶服務這兩個單元的內容在幾乎所有行業(yè)都可以用到。二在針對國家職業(yè)標準(NVQ)的每個單元(Unit)進行評估取證前,評估師應向學徒逐條解釋本單元中的職業(yè)標準,以使學徒明白其要求。
(二)評估方法
評估師必須采用合適的評估方法并取得合理的和強有力的證據(jù)來證明學徒確實符合相關單元中的每一條職業(yè)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劃分,評估方法在理論上可以有很多種分類,如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直接的和間接的,主觀性的和客觀性的,質量性的和數(shù)量性的,內部的和外部的,形成性的和總結性的,整體性的和獨立性的,關注過程的和關注結果的,評估師主導的和學徒主導的,知識性的和能力性的,考核教學產品的和考核教學過程的,天資傾向性的和工作實際相關性的,等等。而每一種分類又可以細分出若干種具體的評估方法或證據(jù)類型。以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評估方法為例,其具體分類如表1所示。
對于技能與能力的評估和對于知識與理解的評估所采用的評估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如下頁表2所示。
在評估活動中,評估師必須確保使用有效、公平、可信賴和安全的評估方法收集學徒的有效、真實、充分的證明材料,并根據(jù)職業(yè)標準對學徒做出評判。
不同的評估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學徒。評估方法的選用應適合學徒的水平和特點,且評估方法的使用必須考慮到學徒的個性化需求。評估師要為每位學徒開發(fā)適當?shù)脑u估方法。在項目開始階段,評估師可直接詢問或運用測試的方法了解學徒的個性特征,從而擬定針對不同學徒的不同評估方法。對男性學徒通常應鼓勵他們去讀和寫,因為相比女性而言,年輕男性往往不擅長讀寫;如果學徒不喜歡寫字,可以安排讓學徒打字來完成作業(yè)。
對各單元中的各條職業(yè)標準所使用的評估方法也應該合理,要根據(jù)所需評判的職業(yè)標準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評估師在收集學徒證明材料前,首先要明確各種評估方法的適用情況和優(yōu)缺點。針對所評估職業(yè)標準中的難點或技能點,評估師應采用多種評估方法收集材料,以全面掌握學徒工作能力的情況。
三、評估策略和證據(jù)的數(shù)量及質量原則
(一)評估策略
評估的總策略:公開、公正、公平。
評估方法的使用策略:一是多樣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交叉運用多種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包括問答、直接觀察、課業(yè)、工作日志、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小組任務、設計、策劃、安裝、調試、報告、調查、討論交流、演示等多種方式。二是過程化。不以最后一次評估決定作為最終的評估結果,而是通過幾次階段性、過程化評估實現(xiàn)對該項目最終的評估。
(二)證據(jù)的數(shù)量原則
對于知識性的問題(該類問題往往使用關鍵詞如identify/explain/ask等),取證時至少使用一個證據(jù)。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評估師傾向于運用Q(Questioning)或者PD(Professional discussion)/GD(Guided Discussion)等證據(jù)類型來完成取證。
對于技能性或能力性的問題(該類問題往往使用關鍵詞如Demonstrate/Distinguish/Comply with等),取證時一般至少使用兩個證據(jù),如果能夠使用三個證據(jù)分別體現(xiàn)在開始階段、中間階段和最后階段學徒的實習表現(xiàn)則更好,因為這樣能體現(xiàn)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徒在技能上一直在取得進步。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除了Q/PD(GD)外,評估師還傾向于運用OB(Observation)、WT(Witness testimony)、PS(Personal statement)、或者LP(Learner presentation)等證據(jù)類型完成取證。
對于同一個問題,在取證時當使用兩個以上證據(jù)時,證據(jù)最好不屬于同一類型。對于某一個問題,取證時一般最多使用5—6個證據(jù)。
取證時,除了對證據(jù)數(shù)量的要求外,更要注意證據(jù)的質量。
(三)證據(jù)的質量原則
在學徒期內,初期取證的證據(jù)質量粗糙一些一般是允許的,尤其是對于實習評估師而言。在后期,一般而言也不必去刻意修正或替換已經提供的前期證據(j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后期提供的證據(jù)質量應該是高的——內審員(IQA)和外審員(EQA)希望看到隨著時間推移評估師和學徒的進步。
學徒可以自己上傳自己的證據(jù)至學徒制培訓公司的網站。但如果這樣的話,在上傳之前,證據(jù)的質量評估師必須把關。在此之前,評估師應教會學徒如何收集和管理好自己的證據(jù),制作證據(jù)匯編。
四、證據(jù)的類型及其使用
在試點項目中,英方要求評估師使用11種給定的證據(jù)類型對學徒進行評估取證。現(xiàn)分述如下。
(一)引導性討論法
引導性討論法又稱專業(yè)討論法。這是一種發(fā)生在評估師和學徒之間基于評估標準的一對一對話。在評估師和學徒進行的會談中,由評估師掌控話題,采用遞進或步步深入的方法,通過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學徒逐步深入地回答問題,從而獲得學徒已經掌握相關知識或技能與能力的證據(jù)。引導性討論或專業(yè)討論(GD/PD)是有結構、有計劃、有深度的討論,具有強烈的目的性,所提問題應緊扣所涉及的評估標準要求。學徒在討論中可展示自身已掌握的知識或技能,證明自己已符合職業(yè)資格要求。討論的內容會被錄音或記錄下來作為學徒的證明材料。
使用此方法時,說話的量一般為評估師占30%而學徒占70%。如果進行錄音的話,在取證前通常會通過一段簡短對話介紹取證的背景:先由評估師報時間,再報姓名和取證地點,最后評估師說明此次評估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證據(jù)類型;然后由學徒報出自己的姓名和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在取證結束后,評估師應做簡短的總結,即對學徒給出一個積極的評論并明確表示學徒已經達到哪些知識性或技能性的目標要求。
使用引導性討論法時,評估師應主導該討論并引導學徒發(fā)言,從而使證據(jù)顯現(xiàn)出來。有時,評估師還應有計劃地進一步追問以挑戰(zhàn)學徒,使其能站在一個管理者而非普通操作員的角度思考問題——物流運作管理三級(LOM Level 3)的目標是培養(yǎng)基層(一線)的管理者;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框架體系的結構性模塊之一“個人學習與思考技能”也對學徒有這方面的考核要求。
不應忘記的是,評估師和學徒在進行QQ、微信聊天時,若進行的是專業(yè)性討論,那么聊天內容也可作為學徒的證據(jù)。引導性討論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3。
(二)提問法
提問法又稱提問問答法。這是一種評估理解能力和鼓勵對方思考的關鍵技術,可采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兩種方式,所問問題可以是封閉性的、開放性的、假定的、探究性的、多項選擇性的等等。一般由評估師逐字逐句地向學徒詢問職業(yè)標準中所涉及的問題,通過學徒的回答判斷學徒是否已掌握相關知識或技能。該評估方法可以采用口頭、書面或多項選擇等具體的形式。
使用此方法時,評估師應把單元中所羅列的單項職業(yè)標準直接變換成問題對學徒進行提問。提問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4。
(三)案例歷史法
就是學徒展示一個案例:他/她自己以前做過的同樣的或類似的事情,在經歷了一個過程,即經過矯正或提高后,最后成功完成。案例歷史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5。
(四)個人陳述法
就是學徒寫出他/她是怎樣滿足所評估的職業(yè)標準的。一般由學徒寫一篇短文陳述事實,據(jù)此可以體現(xiàn)出學徒是否已掌握特定的知識或技能。該短文必須是書面的,且字數(shù)應足夠將事實陳述清楚(按經驗推斷,字數(shù)一般應在250~300字)。個人陳述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6。
(五)學徒演示法
就是學徒演示一個議題,通常運用IT技術。學徒就某一議題事先準備后,利用PPT等IT技能在眾人面前進行展示和講解。可以是單人演示,也可以在一個小組中進行演示,但在小組中進行演示時所攝取的場景必須突出該學徒本人。
學徒演示法既能直觀展示學徒的知識和技能,又可以訓練和提高學徒的綜合能力(準備議題、形成內容、PPT制作、講解和演示等),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可以多頻率使用的取證方法。學徒演示法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下頁表7。
(六)工作簿法
這是一種交互式的講義用以檢查知識,空白處可以用來供學徒填寫答案,實際上是利用學徒回答正確完整的工作簿證明學徒是否具備了某種知識。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中體現(xiàn)職業(yè)標準的每一個單元都配有至少一個工作薄。每個工作薄中常有幾個模塊,每個模塊中有一個或多個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正確回答就構成了學徒的證據(jù)。工作簿法一般只能用來評估學徒已掌握的知識,而不能用于評估學徒的技能或能力。工作簿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8。
(七)觀察法
就是觀察學徒表演或完成一項技能。評估師在實際工作場所中觀察和記錄學徒的現(xiàn)場操作,這有利于評估師收集學徒的實際工作材料證實學徒的技能或能力是否達到職業(yè)標準的要求。觀察法是直觀性較強的取證方法,較適合用于評估學徒的技能或能力而非知識。由于直觀性強,在11種指定的取證方法中,觀察法通常受到內審員(IQA)和外審員(EQA)青睞。
觀察法是一種記錄學徒實際表現(xiàn)的取證方法,一般可細分為兩種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拍攝照片和拍攝視頻,通過拍攝的照片或視頻展示學徒的實際工作技能或能力。但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應該對所拍攝的內容進行說明,這樣內審員(IQA)和外審員(EQA)在審核時才能夠輕松理解甚至一目了然。評估師在現(xiàn)場一般不干預或打擾學徒的操作,但在個別情況下,為了掌握準確的證據(jù),就需要進一步追問學徒以使其回答或操作得更細致一些。觀察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9。
(八)作業(yè)/項目法
作業(yè)法就是針對現(xiàn)代學徒制中的一個或多個評估單元,由評估師布置實踐性的或理論性的任務讓學徒完成。項目法就是安排給學徒一項長期的活動,使其能在活動中提供出符合評估標準的證據(jù)。簡而言之,作業(yè)/項目法就是評估師布置一個作業(yè)或安排一個項目讓學徒完成,從中可發(fā)現(xiàn)學徒已掌握特定知識或技能與能力的證據(jù)。作業(yè)/項目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10。
(九)經過認證的先前學習經歷法
就是通過評估學徒以前所學、所經歷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起點,或者宣稱學徒已獲得同等資質或可以免修資格課程框架中的某些單元。在實踐中,一般是讓學徒提供以前參加學習或培訓后所取得的資格證書,如叉車證、倉管工證、辦公自動化證等,作為學徒掌握了相關知識或技能與能力的證據(jù)。經過認證的先前學習經歷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11。
(十)工作產品檢驗法
就是學徒提供自己的工作成果給評估師檢驗并以此作為學徒已掌握相關知識或技能的證據(jù),例如學徒可提供錄像、錄音、照片或者文件等。工作產品檢驗法的適用范圍是比較廣泛的,這主要取決于對工作產品的理解:在客服領域,學徒與客戶溝通所生成的電話記錄、軟件操作結果(比如給客戶發(fā)送的EMAIL)均可作為工作產品;在倉管員領域,學徒自己完成的整齊的堆碼以及自己填制好的盤點表等也可以作為工作產品。工作產品檢驗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12。
(十一)證人證詞法
就是由與學徒熟悉的某人提供證詞,以證明學徒具備某種知識或某項技能與能力,比如由學徒的帶班師傅或企業(yè)主管舉出實例作證。證人證詞可以是口述,也可以是筆述,一般是由平時與學徒相處的導師、一線主管、部門經理或者同事對該學徒工作表現(xiàn)的描述。證人證詞法的使用體現(xiàn)了評估師和雇主的伙伴關系,加強了雙方對項目的參與度和彼此間的理解,可提升工作一體化和團隊精神。
證人證詞法在使用上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其證據(jù)類型一般可具有三種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含有說明的錄音;視頻拍攝;證人簽署的作證文件。在錄音或視頻拍攝的開始,評估師應簡單介紹此次取證的背景,如時間、人物、地點、證人、目的等內容,在結束前,評估師應概括說明證人為學徒在哪些單元標準上做了有效的證詞。
證人證詞法取證的注意事項為:明確目的,盡量避免與單元標準無關的寒暄,提高效率,證詞需直接對應評估的單元標準。證人證詞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見表13。
五、關于整體性證據(jù)及其使用
西方法律傳統(tǒng)針對司法裁判中事實認定的理論認為,證據(jù)評價存在兩種模式:原子模式與整體模式。原子主義觀點認為,事實認定的智力過程可以分解為相互獨立的各個部分,證明力取決于個別存在的單個證據(jù)、離散式的系列推論,而最終的事實認定則由這些彼此分離的證明力以某種疊加方式聚合而成。整體主義觀點則認為,材料的證明力源于所有已輸入信息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單項證據(jù)自身的證明力無法游離于證據(jù)的總體判斷[2]。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框架模式中的國家職業(yè)標準(NVQ)被分解并體現(xiàn)在若干個單元(Unit)中,每一個單元中又蘊含了多個職業(yè)標準—-這本身體現(xiàn)了事實認定的原子主義觀點;但在評估實踐中,學徒有可能同時展示出符合學徒制框架的不同單元中的兩個或多個職業(yè)標準,當這些職業(yè)標準在一起被同時評估時就被稱為整體性評估——整體性評估反映出評估單元之間存在的共同性從而印證了證據(jù)(信息材料)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這是事實認定的整體主義觀點的生動體現(xiàn)。整體性評估的證據(jù)并非試點項目中英方硬性規(guī)定必須使用的11種證據(jù)類型之一,而是某種證據(jù)類型(比如OB、LP、或EP)實際上起到了整體性評估的作用。整體性評估的方法在英國現(xiàn)代學徒制模式中是被提倡使用的。
毫無疑問,評估意見的形成是建立在有足夠數(shù)量的證據(jù)基礎之上的,但是這并不表明證據(jù)越多越好。為了取得過多的證據(jù)必然要耗費過多的成本,而這就會影響評估的效益和效率。整體性評估可以在一個證據(jù)中展示出學徒符合幾個職業(yè)標準,所以該評估方法會導致證據(jù)集中并使得學徒的能力展示更加高效,該評估方法的使用總體上會減少評估活動的次數(shù)。在工作環(huán)境中進行實地評估時對于評估師和學徒雙方都是有利的。
整體性證據(jù)(Holistic Evidence)也被稱為交叉引用的證據(jù)(Cross-referenced Evidence)。由于可以跨單元同時用以評估多個職業(yè)標準,所以往往需要評估師在訪問學徒前擬定詳細的評估計劃,這就需要花費時間,在書面評估計劃中應該表明:評估師有可能采用跨單元的證據(jù)來針對某些職業(yè)標準進行評估(I will also gather evidence across other units where possible),并附上所采用的具體的證據(jù)類型及被評估的不同單元中的職業(yè)標準。
在試點項目的8個單元所涵蓋的眾多職業(yè)標準中可以很多次地運用整體性的評估方法,僅單元3(unit3)和單元8(unit8)這兩個對應單元中,明顯地可以采用整體性評估的職業(yè)標準就有3對:單元8中的1.2(Explain sources of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capacity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orage facility)與單元3中的1.2(Describe the different sources and types of information required for optimizing the use of logistics resources),單元8中的1.3(Describe the equipment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receipt, storage or dispatch of the goods)與單元3中的1.4(Explain the types of resource used in specific logistics operations),單元8中的1.5(Explain appropriate action when dealing with identified problems)與單元3中的1.8(Identify problems that can occur when optimizing the use of logistics resources).
客觀地說,資深評估師可能已經熟悉了項目所選取單元中的諸多職業(yè)標準,所以在運用整體性評估方法的時候一般會顯得更得心應手和更加靈活。有著豐富評估經驗的評估師不僅熟悉諸多評估方法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并善于捕捉評估機會,也擅于以比較少的證據(jù)較為準確地判斷出被評估事項的真實狀況。然而,對于新評估師以及現(xiàn)實中存在的不思總結、不善評價和專業(yè)判斷能力較差的評估師,增加必要的證據(jù)數(shù)量是保持謹慎的最根本途徑。在實際操作中,對于新評估師也不像對于資深評估師所要求的那樣必須使用一定數(shù)量的整體性證據(jù)。
參考文獻:
[1]英國瑞爾學徒制培訓公司[EB/OL].[2016-08-06].http://www.therealacademy.co.uk/eportfolio#.
[2]米爾伊安· R·達馬斯卡. 證據(jù)評價的原子模式與整體模式:比較法的考察[C].訴訟法論叢(第11卷).吳宏耀,譯.北京:中國學術期刊電子出版社,2006:123-139.
(責任編輯:王恒)
Abstract:Originated in the early 1990s,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the UK has formed som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uidance of the learning framework, authority of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s well as standardiz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process, etc. In addition, many years of practice has confirmed the models explicit effectiveness for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a method that combines personal cognition, experience summary and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a discussion is performed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in assessment activitie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evidence in the mode of the British modern apprenticeship.
Key words:United Kingdom; modern apprenticeship; assessment; evidence type; internal quality auditor (IQA); external quality auditor (E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