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科劉德啟
(1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江蘇 蘇州 215006;) (2索爾維(張家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江蘇 張家港 215613)
脂肪胺類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含胺類惡臭尾氣治理及其工程實踐
陽科12劉德啟1
(1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江蘇 蘇州 215006;) (2索爾維(張家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江蘇 張家港 215613)
本文針對酸法生產(chǎn)脂肪胺惡臭廢氣提出了吸收法處理與資源回收工藝。系統(tǒng)的探討了進氣流量、氨濃度、氫氣雜質(zhì)干擾及吸收體系溫度等因素對氨回收、分離效果的影響。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并結(jié)合生產(chǎn)實際,優(yōu)化了吸收級數(shù),并確定了最優(yōu)的處理參數(shù)。采用3級水吸收循環(huán)利用與回收資源,1級酸液吸收,實現(xiàn)了對尾氣中氨92%以上的回收并可使尾氣穩(wěn)定達標排放。
脂肪胺;惡臭廢氣;吸收法處理;資源回收
脂肪胺的生產(chǎn)大多是以脂肪醇或脂肪酸為基礎(chǔ)原料,排放的尾氣主要包括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低碳鏈胺及氨氣、氫氣等[1]。有機氨及氨的嗅域值低,是一類典型的惡臭污染物,且有機胺也會抑制生物體內(nèi)大分子物質(zhì)合成,對動物晶胚有致畸作用[2],因此脂肪胺類生產(chǎn)過程排放的惡臭污染物已成大氣污染控制的研究焦點。惡臭廢氣常見的處理方法有多種,如水吸收,酸吸收,燃燒法,吸附法,生物法[3],催化氧化還原法等[4-7],但由于脂肪胺類生產(chǎn)排放的廢氣組分復雜,尤其是廢氣中常含高濃度的氫氣,致使針對實際脂肪胺類生產(chǎn)廢氣處理的研究鮮有報道。
本文針對公司酸法生產(chǎn)脂肪胺排放的惡臭氣體中氨及有機胺濃度較高的現(xiàn)狀,從資源回收利用及規(guī)避氫氣爆炸風險的角度,嘗試采用噴淋吸收法處理脂肪胺生產(chǎn)廢氣,并探討進氣氨含量、氣水比、氨吸收塔級數(shù)及吸收液溫度等主要影響因子對氨及有機胺分離、回收的影響規(guī)律,取得的研究結(jié)果可為實際生產(chǎn)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實驗裝置
實驗采用6級串聯(lián)水吸收試驗裝置(如下圖1所示),吸收器的有效容積為2L,實驗時每只吸收器內(nèi)裝1L軟水,為克服多級的阻力,一級吸收前設置鼓氣泵,與末端吸收器的抽氣泵構(gòu)成進氣系統(tǒng),進氣流量控制在1-4L/分鐘。
圖1 酸法生產(chǎn)脂肪胺排放廢氣的資源回收及凈化裝置
1.2 實驗方法
從生產(chǎn)車間采集排放尾氣并監(jiān)測尾氣中氨及總有機胺的含量。實際排放廢氣中氨含量變化在30.02%~70.46%之間,平均值56.82%。
實驗時,首先開啟進氣系統(tǒng)并控制在某一進氣流量下進行吸收處理,每隔20分鐘取樣測試一級吸收器中氨的濃度,氨達到最大濃度(平衡濃度)時停止進氣;然后分別測定其余各級吸收液中氨的濃度。將第二級吸收器作為一級吸收器,其余吸收器按次序依次前移一級,將飽和的吸收器更換吸收液后作為第6級吸收器,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吸收液中氨濃度監(jiān)測。然后,改變抽氣泵的流量,重復上述步驟,以確定最佳汽水比。最后,在最佳氣水比下,改變尾氣中氨和氫氣組分的比例以及吸收液的溫度,按照上述方法,開展對進氣中氨分離與回收效果的影響實驗。
1.3 評價指標及其測定方法
1.3.1 尾氣中氨的測定方法。用0.1mol/L硫酸溶液作為吸收液,分別對進氣和6級吸收后尾氣中的氨進行吸收,用離子色譜法測定氨的含量。
氨去除率按照下式計算:
氨去除率%=(進氣氨濃度×進氣量-出氣氨濃度×出氣量)/ (進氣氨濃度×進氣量)×100%
1.3.2 吸收液中氨的測定方法
吸收一定時間后,對各級吸收液進行取樣,用甲基紅-溴甲酚綠指示劑,用0.1mol/L硫酸標準溶液滴定至微紅,記錄終點計算氨濃度,并計算每級吸收對氨的去除率。
對于一級水吸收由于進入的尾氣中含有少量的低碳鏈脂肪胺,上述方法測的氨濃度包括有機胺的濃度(按照N元素折合為NH3),對于第二級和之后的水吸收有機胺含量很少,本實驗不予考究。
2.1 氣/水比對氨的去除率及吸收液中氨濃度的影響
實驗時,控制進氣中氨濃度在實際廢氣濃度平均值56%左右。氣水比對各級吸收液氨濃度分布的影響參見圖2。在相同的吸收時間內(nèi),隨著進氣流量從1.38增加到4.15L/min時,1級對氨的吸收率從60.27%下降到54.18%。氨氣逃逸到下一級水吸收,大約在90min內(nèi)一級吸收達到平衡濃度,此時,2級-6級吸收器氨的濃度隨著氣量的增加而增加,1-6級水吸收系統(tǒng)對進氣中氨的總吸收率基本維持在95.33%以上。
圖4 吸收液溫度對一級吸收液最大平衡濃度及廢氣凈化效率的影響
圖2 氣水比對一級吸收液最大平衡濃度及凈化效率的影響
圖3 進氣氨濃度對一級吸收液最大平衡濃度及廢氣凈化效率的影響
當達到平衡吸收濃度時,將吸收的氨等用氨解析塔進行分離,獲得較高含量的氨氣,經(jīng)壓縮機壓縮獲得液氨,回用于生產(chǎn),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紤]到生產(chǎn)實際,吸收液中的氨含量需達到15%以上才具有實用價值。顯然,在平均進氣濃度下,進氣流量在1~4L/min范圍,一級吸收器的氨的平衡濃度在19.0%~21.5%的范圍,均具有很好的回收利用價值。
2.2 進氣氨濃度對氨吸收的影響
酸法生產(chǎn)脂肪胺排放的尾氣中氨與氫氣是主要組分,氨含量所占比例不同,可直接影響水對氨的最大平衡吸收濃度[8],進而影響尾氣資源化利用的經(jīng)濟性。由圖圖3可見,隨著進氣氨含量的增加,1級水吸收的平衡濃度隨之增加。由于氫氣的存在,降低了吸收液氨的分壓,并會對吸收的氨起到吹脫作用,降低吸收液中氨的平衡濃度,這種效應會在后級吸收器中越來越明顯。
2.3 吸收液溫度的影響
由于生產(chǎn)廢氣的溫度較高,且氨吸收過程是放熱的,因此長時間吸收會引起吸收液溫度的升高。根據(jù)亨利定律,溫度的升高對氨的吸收不利,且會增加有機胺的溶解度,參見圖4。當溫度超過25℃,一級氨吸收率及其平衡吸收濃度大幅度的降低。在實際生產(chǎn)運行中,當吸收液溫度超過30℃時,可增加循環(huán)水冷卻或者冷凍鹽水進行溫度的控制,滿足生產(chǎn)需要;同時在在較低溫度下又能夠冷凝回收低分子脂肪胺。
2.4 吸收級數(shù)對氨去除率的影響
吸收級數(shù)的增加對氨及有機胺回收率的提高是肯定的,但吸收級數(shù)的增加也必然會增加氣體輸送能耗及操作的困難。隨著進氣流量的增加或進氣氨氣比例的下降,一級吸收液中氨的最大平衡吸收濃度會隨之下降,1至6級水吸收塔對氨的去除率分別為61.1%,24.9%,6.1%,2.0%,0.7%及0.7%;對應的1至6級水吸收器的最大濃度分別為20%,8%,3%,1.5%,1%及0.5%。顯然,吸收級數(shù)越多,對尾氣中氨處理效果越好,但吸收主要集中在第一級和第二級,二者的總吸收率達到86%??紤]到資源回收的最大化及對惡臭廢氣的達標排放,可選4級吸收,其中1-3級交換使用,第4級采用酸液進行吸收而不參加循環(huán)。這樣既能實現(xiàn)對尾氣中92%以上氨的回收,又能實現(xiàn)尾氣的穩(wěn)定達標排放。
結(jié)果表明進氣氨含量越高,一級吸收的平衡濃度越高;進氣流量越大、吸收液溫度越高、雜質(zhì)組分氫氣等越高,對氨的吸收具有負效應??紤]到實際的可操作性,選4級吸收,其中1~3級交換使用,而第4級采用酸液進行吸收而不參加循環(huán)。在水吸收前級增加低溫并流噴射水洗罐[9],冷凝尾氣中的脂肪胺。這樣既能夠除去低分子脂肪胺,又能實現(xiàn)對氨達到92%及以上的回收和實現(xiàn)尾氣的穩(wěn)定達標排放。
[1]龔建華.脂肪胺生產(chǎn)工藝技術(shù)及催化劑研究進展.化學工業(yè)與工程技術(shù).第31卷第1期.2010年2月.44~47.
[2]Guest I,Varma D R.Tera to genic and macromolecular synthesis inhibitory effects of trimethylamine on mouse embryos in culture.J Toxicol Environ Health,1992,36(1):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