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菲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234-01
新制訂的《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標準》的基本理念,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fā)點,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tài)度和程度。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筆者認為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評價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樹立正確的音樂評價觀念
音樂新課程標準對以往的教學目的的部分內容作了較大的修改和調整。突出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學生終身學習音樂的愿望和能力,淡化了音樂教學的技能目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索創(chuàng)新。提出了建立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既關注評價的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在教學實踐探索中,我發(fā)現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長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發(fā)揚長處,時時刻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鼓勵學生與昨天的他相比;樹立“音樂屬于每一個人,音樂一定會伴隨每一個人的一生”的教學觀點?;蛟S有些學生歌唱得不好,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熱愛音樂,他們可以欣賞音樂,也可以用音樂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耙魳凡⒉皇悄承┤说膶@?。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教師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全體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音樂家的培養(yǎng)決不是基礎教育的任務。
二、音樂學習情感的評價
學習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習情感的形成需要音樂教師長期正確的引導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情感對學生理解、表現音樂和其終身熱愛音樂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的學習情感與具有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并無直接的聯系,如有的學生“五音不全”,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一般,但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了積極的參與態(tài)度和對音樂形象準確的把握能力。因此,學生的學習情感應作為音樂教學評價的重要指標。學習情感的評價應采用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比如:學期開始,教師就制作一本“學生學習情感評價手冊”,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記錄在冊;學期結束時,召開“音樂資料交流會”或“班級音樂會”,比一比誰聽過的音樂多,誰是“班級音樂之星”,把評比結果記錄在冊;兩項綜合作為學生的學習情感評價結果。
三、音樂知識技能的評價
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是指《音樂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學生經過學習應達到的演唱、演奏、識譜視唱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普通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教學不同于專業(yè)音樂教育,它從屬于音樂審美教育,為審美教育服務,其內容和要求都是從感受與表現音樂的情感需要出發(fā),適應音樂實踐活動的需要,不作過高、過難的要求;而且,普通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音樂知識技能學習都是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之中,沒有獨立的分科,因此,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評價應與專業(yè)音樂教育相區(qū)別。以往那種把演唱、演奏、讀譜視唱割離開進行評價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筆者認為,對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評價應根據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特點,綜合演唱、演奏、讀譜視唱、音樂欣賞等內容進行,避免單純的技能技巧考核。比如:選取一段欣賞過的樂曲主題讓學生視奏、視唱后說出樂曲名或作曲家。
四、鼓勵為主的音樂化評價
音樂教師在評價每一名學生時,要做到用欣賞的眼光去挖潛學生的音樂長處,幫助他們樹立一定能掌握識譜、練唱、發(fā)音、表演的音樂信心,鼓勵并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良性發(fā)展,對每一位回答、表演或有此類欲望的學生盡可能予以贊揚,讓學生們陶冶于音樂學習之中,讓老師諸如此般的音樂化評價達到事半功倍的預期效應。
例如:我在進行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課堂考試時,有一名學生正唱一半時忘記了歌詞,其他學生開始小聲的發(fā)笑,我立即用鼓勵的眼光看著這名學生,示意他繼續(xù)演唱。這名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大膽地又唱起來,雖然歌詞不正確,曲調發(fā)音有些不準,可我還是表揚了他,這樣鼓勵性的評價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極大地鼓舞了其他學生敢于展現自我的欲望,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
五、多元評價事半功倍
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繪畫,文學有著直接的聯系.同樣的一首曲子,由于閱歷和文學素養(yǎng)的差異,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根據這一特點,我采用了多種方式對學生音樂欣賞的評價.如:將音樂與繪畫,文學有機地聯系起來,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因為一首同樣的曲子,由于受到閱歷和文學的影響,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如在進行音樂評價時,我放了兩首對比性強的曲子:嗩吶獨奏《百鳥朝風》與大提琴曲《天鵝》,讓學生根據音樂的旋律選取一首,畫一幅跟音樂有關的畫或附上一段對音樂理解的文字.當我把學生的作品收上來,看著一幅幅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畫面和優(yōu)美流暢的文學語句時,我不由地感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富有文學色彩的辭藻,以及對作品感情的準確把握.的確,音樂以他特有的魅力,與姊妹藝術密切聯系,感染,影響著孩子們,讓他們充分張開想象的翅膀,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無窮樂趣!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特色給予評價,學生們也都發(fā)揮了自己的潛能。
總之,評價是一個過程,評價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評價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評價是一個共建的過程,評價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評價是一個民主、平等和科學的過程。作為當今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更應把握時代脈搏,深入領會課改精神,不斷探究評價體系,讓它不再成為學生的思想負擔,而應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航標及精神上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