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昆
摘 要:黃土隧道施工難點多,風險大、難度大。該文通過結合黃土山嶺隧道工程實例,分析了該工程地質特點及其工程難點,結合黃土隧道特點提出隧道開挖及其爆破時的技術措施,嚴格貫徹“弱爆破”的原則,有效確保該類型土質隧道的施工安全性,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黃土山嶺隧道 隧道開挖 洞身開挖
中圖分類號:U4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2(c)-0094-02
BLTJ-14標段全長15.897 km,起訖里程DK1 012+435.5~DK1 028+332。包括隧道2座、斜井5座、橫洞2座、橋梁1座、無砟軌道31.8 km。正線隧道:共有2座,均為單洞雙線隧道,總長15 817.4 m,其中特長隧道1座為古城嶺隧道,長度為10
364.6 m,長隧道1座為蘭山隧道,長度為5 452.8 m。
1 工程地質特點
該工程地處隴西黃土高原西北部,地面高程1 704~1 897 m,沿線地形起伏較大,位于黃土高原梁峁,溝壑縱橫區(qū)。黃土梁峁區(qū)頂部及山坡上為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風積砂質黃土覆蓋,溝谷中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積黃土、洪積圓礫土和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砂質黃土及粗圓礫土,溝心多為第四系碎石類土層,局部第三系底層出露,洞身主要為沖積砂質黃土及第三系泥巖夾砂巖及礫巖,局部為碎石類土。地處隴西系內旋褶帶,構造相對簡單。晚第三紀以來,區(qū)內新構造運動較為活躍,表現(xiàn)為河谷階地上升顯著,現(xiàn)代河流侵蝕、下切明顯,河谷兩岸階地發(fā)育,構成頗為典型的河谷階地地貌,新構造運動在區(qū)內表現(xiàn)為差異性整體抬升運動,山地斷塊強烈隆升,盆地相對下沉,形成現(xiàn)今的地貌形態(tài)和格局。
2 工程難點分析
古城嶺隧道出口及蘭山隧道進口無進洞條件,同時還需要采取橫洞進洞通過。同時大坪溝中橋兩側存在高差達到140 m的陡崖,這加大了臨建規(guī)劃難度,尤其是加大了場地布置以及施工便道難度。另外,該隧道還存在較多地質災害風險,如自重濕陷性黃土、黃土陷穴等地質類型以及正線隧道多個工作面為反坡施工,主要的施工難點及重點如下。
(1)古城嶺隧道洞身主要為濕陷性黃土不良地質,其Ⅴ級圍巖3 434.6 m占33.1%,Ⅳ級圍巖6 530 m占63.0%,造成隧道開挖難度大、風險高。在不良地質段進行隧道開挖施工是隧道施工難點。
(2)古城嶺隧道出口瀕臨陡崖,場地布置以及臨建規(guī)劃難度較大,同時存在滑坡風險高,橫洞進洞與洞口穩(wěn)定的確保是該隧道工程施工的難點。
(3)環(huán)境保護要求高。工程處于黃土高原丘壑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為省級重點環(huán)境治理區(qū)及保護區(qū),工程實施期間,環(huán)境保護與建設協(xié)調要求高,工程實施期間如何確保環(huán)境及生態(tài)安全是該隧道工程施工的重點和難點。
3 工程難點處理方案提出
結合上述所總結的該隧道施工難點可以表明,該隧道工程風險大、難度大?;谏鲜鏊岢龅碾y點,該工程古城嶺隧道出口無進洞條件,通過橫洞進洞。正線隧道均為單洞雙線斷面,輔助坑道除古城嶺隧道4#斜井為雙車道斷面外,其余橫洞均為單車道+錯車道斷面。隧道的正線洞口均位于Ⅳ級自重濕陷性風積砂質黃土地層,需先進行洞頂黃土陷穴填筑、柱錘沖孔樁基底加固,三七灰土基礎換填、明洞及管棚施工,以及橋隧相連的古城嶺隧道出口洞頂抗滑樁施作,待上述工序施工完成后方可暗挖進洞。
鑒于輔助坑道及正線隧道均為黃土及軟巖隧道,4#斜井及古城嶺隧道出口橫洞、古城嶺后半座正線隧道為軟巖隧道,穿越地層主要為泥巖,局部為泥巖夾砂巖、泥巖夾礫巖、礫巖,隧道采用松動爆破開挖。輔助坑道采用上、下臺階法開挖,同時鑒于正線隧道屬于Ⅳ級圍巖,經(jīng)考慮隧道開挖施工選取三臺階法(圖1),對于黃土隧道屬于Ⅳ級圍巖,隧道開挖施工選取三臺階七步法,針對于一般地段的Ⅴ級圍巖隧道開挖,則開挖方法選取三臺階設臨時橫撐法。
4 處理技術實施
針對該工程隧道屬于黃土山嶺隧道,因此在整個隧道開挖施工過程中,應當對其采取超前探測,可通過采取物探技術方式實施。開挖施工方法主要采取機械開挖為主,人工開挖為輔。
4.1 隧道洞口開挖施工
針對于整個隧道洞口開挖,為了有效確保山坡的穩(wěn)定性,應當避免雨季實施施工,同時在開挖施工前首先檢查邊、仰坡以上的山坡穩(wěn)定,尤其是針對邊、仰坡及早做好坡面防護,盡可能地減少破壞山體,另外在開挖施工全過程采取實施監(jiān)測。
該隧道工程在進行開挖明洞、洞門施工前,為了能有效防止邊坡落石等情況,先設置好洞口邊、仰坡外的截、排水溝。開挖施工時裝碴由裝載機或挖掘機實施,運碴則由自卸汽車實施。開挖施工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對于開挖接近超前支護相應標高時,必須先采取超前支護處理。為了能有效保證邊坡的穩(wěn)定性,結合邊坡地形穩(wěn)定程度,坡面用錨桿、鋼筋網(wǎng)、噴混凝土作為臨時防護。邊仰坡刷坡開挖采取自上而下進行,控制各層開挖高度為2~3 m范圍內,各分層均采取錨桿網(wǎng)噴支護處理。
4.2 洞身工程施工
洞身開挖方法:Ⅳ級巖石地段采用三臺階法;Ⅴ級圍巖采用三臺階并設臨時橫撐。隧道Ⅴ級圍巖段采用三臺階法臨時橫撐法開挖,首先進行超前支護,進行上臺階開挖→初期支護及橫向支撐施工→中臺階開挖→中臺階支護及橫向支撐施工→下臺階開挖→邊墻及底部支護→仰拱澆注→臨時橫向支撐拆除→拱墻二襯。三臺階臨時仰拱開挖法施工工序圖如圖2所示。開挖過程采用弱爆破或松動爆破時,嚴格按照爆破設計進行,并不斷進行優(yōu)化。特別要注意斷面交界處的超欠挖和成形控制是重點。量測必須及時緊跟,及時分析反饋,指導安全施工。
三臺階法開挖工序為:第1步:開挖①部臺階,同時每循環(huán)進尺一次,均應做好超前支護。做好上臺階洞身結構初期支護;第2步:上臺階施工適當距離后,開挖②部臺階,并進行中臺階初期支護;第3步:中臺階施工適當距離后,開挖③部臺階,并進行中臺階初期支護;第4步:開挖④步臺階,及時封閉初期支護,及時施作仰拱混凝土、填充混凝土,及早封閉成環(huán)。 臺階法開挖順序圖如圖3所示。
4.3 爆破處理時注意事項
鉆爆擬用松動爆破、機械配合、人工休整方式進行開挖。作業(yè)隊根據(jù)每次爆破后的爆破效果,分析原因并及時修正爆破參數(shù),提高爆破效果,改善技術經(jīng)濟指標。根據(jù)圍巖地質情況及開挖斷面尺寸,采用復式楔形掏槽。爆破器材選用乳化炸藥,規(guī)格為Ф32藥卷,雷管采用1~7段塑料導爆管非電毫秒雷管,電容式非電毫秒雷管激發(fā)器起爆。炮眼直徑選用42 mm鉆孔直徑,采用電鉆鉆孔。炮眼深度根據(jù)有關設計資料及相關標準,上臺階進尺不超過1榀鋼架間距(0.6 m),除掏槽眼外,其余眼均采用0.7 m深鉆孔,掏槽眼為0.8 m;上斷面炮眼布置采用掏槽眼+底板眼+周邊眼的松動爆破方式。另外,采用復式楔形掏槽,設置3+2對掏槽眼,掏槽眼間距100 cm;周邊眼距離開挖輪廓線10 cm,周邊眼間距采用45 cm。
5 結語
文章結合黃土地質隧道施工實例,了解到該隧道施工過程中嚴格貫徹“弱爆破”的原則,同時施工中加強地質鉆探,采用弱爆破開挖,減少對應力集中區(qū)的擾動,以及采用超前小導管預支護、支護及襯砌早成型,最終確保了該黃土隧道安全施工,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昝文博,賴金星,邱軍領.四車道大跨度淺埋黃土隧道開挖方案數(shù)值分析[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39-41.
[2] 張永安.客運專線黃土隧道三臺階七步開挖技術及沉降控制[J].工程技術研究,2016(11):81-82.
[3] 張英才,胡國偉,辛振省.大斷面黃土隧道開挖工法對比分析與選擇[J].鐵道工程學報,2010(3):116-118.
[4] 程選生,劉超.中斷面黃土隧道最優(yōu)開挖施工方法研究[J].結構工程師,2013(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