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寧
摘 要:“射雕三部曲”中以黃藥師、楊過、趙敏為代表的一些典型人物具有著強烈的反叛精神。黃藥師對俗世陳規(guī)的反叛、楊過對禮教大防的反叛以及趙敏對家國父兄的反叛,成功地塑造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了人物勇于追求自由與理性的思想情感。
關鍵詞:金庸;射雕三部曲;反叛意識
“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是金庸的經(jīng)典之作,這三部在情節(jié)上有承接關系的小說成功塑造了許多經(jīng)典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鮮明,在讀者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人物更是具有反叛精神,他們勇于打破人們心中固有的價值觀與教條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與幸福。
一、對俗世陳規(guī)的反叛:黃藥師“我行我素”
《射雕英雄傳》及《神雕俠侶》中的重要人物黃藥師,是東?!疤一◢u”島主,桃花島派武學創(chuàng)始人,“五絕”之一,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琴棋書畫,甚至農(nóng)田水利、經(jīng)濟兵略等亦無一不曉,無一不精。因其行事太過怪異邪門而得稱號“東邪”。
黃藥師的反叛是對人們心中普遍的價值觀的反叛。他的言行舉止處處標新立異,尤其與當時的儒家禮教相背離。他曾寫詩諷刺儒家的理論:“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指出儒家經(jīng)典中也有不合理的部分。然而這在儒學被奉為圭臬的年代是難以想象的。黃藥師怪異之處還在于他將桃花島以奇門五行之術布滿玄關,而島上日常服侍的仆人原是一些兇惡之人,被他捉到島上下藥成為聾啞人,被稱為“啞仆”。這樣雖也是一種懲惡揚善的行為,但因方法太詭異而使得東海的船夫都不敢接近桃花島。
小說中,黃藥師自己亦做了反儒家“仁義禮教”之獨白:“桃花島主東邪黃藥師,江湖上誰不知聞?黃老邪生平最恨的是仁義禮法,最惡的是圣賢節(jié)烈,這些都是欺騙愚夫愚婦的東西,天下人世世代代入其彀中,還是懵然不覺,真是可憐亦復可笑!不僅僅是對儒家傳統(tǒng)禮教的反叛,黃藥師的一些行為亦在挑戰(zhàn)人們心中固有的“常理”。黃藥師的思想行為往往是“反常規(guī)”的。在牛家村的荒村野店中,尹志平雖辱罵黃藥師,黃藥師卻不氣惱,反而因為他的骨氣而欣賞他。然而,黃藥師對世人心中的價值觀并不是盲目地反叛,他也有自己所崇敬的普世價值觀,那便是尊敬忠臣孝子。黃藥師常給女兒講述岳飛等愛國之士的事跡,教導女兒“此乃大節(jié)”,其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黃藥師“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或許是許多人心中向往卻囿于現(xiàn)實因素難以實現(xiàn)的一種風格,作者塑造黃藥師這樣一個人物,從某些方面也滿足了讀者的心理需求。黃藥師的反叛所體現(xiàn)的是不被陳規(guī)禮教所束縛的自然天性。
二、對禮教大防的反叛:楊過“師徒之戀”
《神雕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貫穿全書,是小說的重要線索。二人雖情深意切,卻因他們之間存在著師徒關系而被世人認為是“不倫之戀”。但楊過和小龍女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堅定地保護著自己的愛情。與黃藥師“事事不尋?!钡男惺嘛L格相較,楊過的反叛集中體現(xiàn)在與小龍女的“師徒之戀”上。
楊過自少年時期認小龍女為師父,跟隨小龍女學習武功,二人常年居住在與世隔絕的“活死人墓”,因而對世間的一些禮教并不了解。而當二人走出古墓后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感情竟然為人們所不齒,這難免對他們造成一些沖擊。
楊過此時是明白郭靖黃蓉等人為何要阻止他與小龍女在一起的,然而他卻并不服從于這樣一種大家普遍認為是正確的觀念。楊過選擇的是有意識地對抗當時被奉為不可動搖的金科玉律的禮教大防。而這無疑觸怒了以郭靖為代表的嚴格遵循儒家禮教的一群人,楊過心想‘橫蠻二字的形容,確甚適當,大踏步走向廳口,與小龍女攜手而出,到莊外牽了瘦馬,徑自去了。”
然而對于這段不被世人認可的感情,楊過與小龍女二人之中,楊過承擔著更多的壓力,也更具反叛精神。小龍女自幼生長于古墓之中,幾乎不是一個社會人,她對人情世故絲毫不懂,更不必說有意識地去反叛這些陳規(guī)禮教。而楊過不同,楊過雖也在古墓成長,但他的童年時期是在古墓外的社會中度過的,對于儒家禮教是有所了解的。而且郭靖相當于楊過的叔父,楊過理應聽從郭靖的教導,而小龍女則沒有家庭、沒有長輩,缺乏在禮教方面的教導。從這個角度,楊過有意識地去對禮教進行抗爭與反叛,他身上所具有的反叛精神是非常鮮明的。
三、對家國父兄的反叛:趙敏“為愛出走”
《倚天屠龍記》中女主角趙敏,是一個具有鮮明的反叛精神的角色。身為蒙古郡主,卻因為愛上了抗金首領、明教教主張無忌而背離了自己的家庭,放棄了蒙古郡主的高貴身份而追隨張無忌。趙敏身份高貴,自幼養(yǎng)尊處優(yōu),卻主動放棄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其勇于追求自由與幸福的精神值得敬佩。
在與張無忌前去救謝遜的途中,二人遇到了趙敏的父親汝陽王。趙敏不顧一切地向父親表明自己要跟隨張無忌而去。“趙敏哭道:‘爹爹,你真要逼死女兒么?匕首向胸口刺進半寸,鮮血登時染紅衣衫。汝陽王驚道:‘敏敏,千萬不可胡鬧。趙敏哭道:‘爹爹,女兒不孝,已私下和張公子結成夫婦。你就算少生了女兒這個人。放女兒去罷。否則我立時便死在你面前。”此時趙敏與張無忌之間的關系尚未明朗,她卻已向父親聲明自己與張無忌已結成夫妻,可見趙敏對張無忌用情之深?!叭觋柾跖溃骸裘簦憧梢朊靼?。你跟了這反賊去,從此不能再是我女兒了?!碑斪约旱母赣H發(fā)怒時,趙敏卻絲毫不退卻,仍堅持自己原來的決定,不惜與父親斷絕關系,可見趙敏的犧牲之大。
趙敏是個“愛情至上”的人。為了愛情,她決絕地割舍了與自己的過去的所有聯(lián)系,決絕地舍棄了自己的身份。趙敏所反叛的,不僅僅是一些規(guī)矩或一些陳腐的觀念,趙敏反叛的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國家,而家國因素正是一個人的身份認同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與黃藥師的不羈放蕩、楊過的不以為意相比,趙敏為愛所作出的反叛,其反叛精神更為鮮明,而所付出的代價也更為慘痛。
四、結語
“射雕三部曲”中,黃藥師、楊過、趙敏這三個角色身上所具有的反叛精神各有其特點。黃藥師所叛的是一些陳腐的世俗觀念,所求的是自己的瀟灑自由,不受約束;楊過與趙敏所求的都是愛情,然則楊過所叛的只是儒家那一套虛偽害人的仁義禮教,趙敏所叛的卻是自己的家國,且否定了自己過去十幾年的身份。而在這三人的反叛精神背后,都閃爍著以人為本、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與幸福的自由思想。
參考文獻:
[1]金庸·三聯(lián)版·《神雕俠侶》第十四回禮教大防.
[2]金庸·三聯(lián)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五回屠獅有會孰為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