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鵬
輿論認為,工作清單的公開,將進一步明確政府及部門的權責,進一步強化社會監(jiān)督,促進簡政放權改革深化,給公權力套上“緊箍咒”。
3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fā)布了《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首次將“放管服”改革、國資國企、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領域納入公開范圍,加大了今年全國政務公開的力度。
據悉,這是自2012年以來,國辦連續(xù)第6年印發(fā)年度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分析認為,這份《工作要點》力度大、操作性強,不僅體現(xiàn)了國務院改革的決心,也對穩(wěn)定市場預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工作要點》針對重點領域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比如,按月公開全國財政收支情況、每周發(fā)布國內批發(fā)市場價格信息、以清單管理推動減權放權、每年公布水質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名單等,都是首次提出。
按月公開全國財政收支情況,解讀財政收支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預判財政收入走勢。輿論分析認為,對“國家賬本”的月度公開將受到廣泛關注。社會各界將通過更方便、更準確的渠道,了解國家的錢從哪兒來,又花到哪兒去。
每周發(fā)布國內批發(fā)市場價格信息,國際農產品價格信息,以及全國小麥、稻谷、玉米、大豆收購價格信息,收購旺季時每五日發(fā)布生產區(qū)收購進度信息,每月發(fā)布中國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等農產品供需平衡表。這一項要求,將提供更及時和權威的農產品市場信息,有利于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以清單管理推動減權放權方面,《工作要點》要求,投資核準事項清單、國家職業(yè)資格目錄清單、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清單、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和企業(yè)設立后的經營許可清單等,都要公開并集中發(fā)布。
此外,對社會關注的重點民生類信息,文件提出明確的公開要求。比如,實行環(huán)境保護例行新聞發(fā)布會制度,開展城市水環(huán)境質量排名工作,“每年公布水質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名單”,讓公眾一目了然。
預決算公開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工作要點》提出,今年本級政府或財政部門網站,要設立預決算公開統(tǒng)一平臺(或專欄),集中公開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對公開內容進行分級分類,方便公眾查閱和監(jiān)督?!吨袊侣勚芸纷⒁獾?,這也是國家層面首次提出集中公開的要求。
“目標非常明確,確定了2017年政務公開的中心工作。”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此次《工作要點》要求精細化,將工作分為詳細清單,政府定價指導價清單、審批清單、許可清單等?!肮_的內容和范圍也非常詳細,要求明確,一目了然?!?/p>
輿論認為,工作清單的公開,將進一步明確政府及部門的權責,進一步強化社會監(jiān)督,促進簡政放權改革深化,給公權力套上“緊箍咒”。
在政務公開工作中,信息公開僅僅是第一步,還要權威解讀、重點回應。此次《工作要點》,就解讀與回應也做出了很多具體要求,強調在充分了解輿情和民意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做好公開,在信息公開基礎上做好解讀,讓群眾聽得懂、聽得進,對政務公開有親切感,對政策信息有獲得感。
《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履行好“第一解讀人和責任人”的職責,充分利用新聞發(fā)布會、政策吹風會等方式,主動回應重大輿論關切,釋放信號,引導預期。各地區(qū)各部門要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做到政策性文件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做好權威解讀方面有了明顯改進。
據初步統(tǒng)計,92%的國務院部門、87%的省級政府在出臺政策時,實現(xiàn)解讀材料、解讀方案與政策文件同步組織、同步審簽,解讀材料在文件公布后3個工作日內向社會發(fā)布。有51家國務院部門、30家省級政府,對公開的重大政策,通過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在政府網站開設專欄、設立微博微信專題等方式集中發(fā)布。
此外,《工作要點》提出,密切關注政府債務、銀行信貸、企業(yè)投資負債、金融市場運行、互聯(lián)網金融、人民幣匯率等方面的國內外輿情,針對誤讀、曲解、不實等情況,注重通過主要新聞媒體及時開展有理有據的回應。
《工作要點》還強調,在制定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等方面監(jiān)管政策時,要通過征求意見、聽證座談、咨詢協(xié)商等方式,擴大相關市場主體的參與度等。
“這充分體現(xiàn)了公開、解讀、回應三位一體的理念,要求強調在公開的基礎上,要做好解讀,讓群眾聽得懂、看得到,有獲得感,而且要及時了解社會關切,主動準確作出回應?!鄙虾U▽W院副教授肖衛(wèi)兵認為,這表明公開工作不再是被動的公開,而是要主動出擊,找準群眾的需求點,提升公開效果。
公開的工作要點能否得到落實,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今年的《工作要點》在落實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比如,《工作要點》中的任務分工明確,指定了牽頭落實單位,細化了落實舉措。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或工作安排,又強化考核督查評估。
《工作要點》提出,加強督查評估,將政務公開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無績效考核體系的國務院部門,年內要建立政務公開專項考核機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劃定考核紅線,強調了“機制”對績效考核的保障,為政務公開工作進一步法治化、規(guī)范化奠定了基礎。
在信息公開領域引入第三方評估的機制,也是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落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事實上,政府部門早在2014年開始,就已“試水”引入第三方評估和“曬成績單”的大眾評估。今年再次提出,適時對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
政務公開,不僅僅是信息公開,還是在制度建設上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受訪專家表示,今年《工作要點》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和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調以公開穩(wěn)預期、以公開凝聚共識。
這次國辦印發(fā)的《工作要點》包括6部分內容:以政務公開助力穩(wěn)增長、以政務公開助力促改革、以政務公開助力調結構、以政務公開助力惠民生、以政務公開助力防風險和增強政務公開實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周漢華表示,今年《工作要點》一個重大的變化,是將政務公開與穩(wěn)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有機結合在一起,改變了過去政務公開專門單獨的、分散的工作推進狀態(tài)。
“以前有些人把政務公開與其他政府工作對立,認為公開信息太多會導致風險,這次的結合是觀念方面的重大變化,體制機制在不斷更新健全?!彼嬖V《中國新聞周刊》,通過公開促進相關工作,可以避免過去政務公開的孤軍奮戰(zhàn),讓政務公開走出去,防止工作脫節(jié),讓政務公開在政府改革、簡政放權、結構調整當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艷濱看來,今年的《工作要點》,充分體現(xiàn)了服務深化改革的理念。
“深化改革、簡政放權,關鍵是讓市場主體自主決定自身的經濟活動,而此次要點提出加大財經政策、實施情況等的公開力度,就是要把市場監(jiān)管方面的政策走向、實施效果、市場情況等通過公開告知市場主體,讓其對經濟運行和社會發(fā)展有充分準確的預期和判斷,以便作出準確的市場活動決策,減少政府直接干預市場。”呂艷濱說,“也就是要通過公開,變以前政府直接管為今后政府間接管。這是政府監(jiān)管理念與方式的重大轉變,表明政務公開已經成為政府監(jiān)管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