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娟[北方民族大學(xué), 銀川 750021]
欲念背后的行進——從“二拍”看晚明士風(fēng)
⊙錢文娟
[北方民族大學(xué), 銀川 750021]
凌濛初的文學(xué)思想受李贄的影響,“二拍”所展現(xiàn)的士人形形色色,貪欲享樂,賄賂枉法,乘人之危等充滿了各種欲望;但凌濛初又是一個傳統(tǒng)的士人,科舉失利才著書泄憤。所以,他筆下的士人骨子深處還是遵循著儒家的經(jīng)世致用思想,進取、執(zhí)著、敏銳?!岸摹蓖ㄟ^對他們經(jīng)歷的敘述,真實地反映了明代社會士人的進步思想。
“二拍” 商業(yè)觀念 理想愛情 進取精神
明代中期以后,社會生產(chǎn)水平的大幅提高,手工工商業(yè)的大力發(fā)展,使城市經(jīng)濟空前繁榮;加上白銀的廣泛流通,促成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chǎn)生。以商業(yè)為中心的繁華城市逐漸增多,如蘇州的盛澤鎮(zhèn),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在其市場上買到。商人急劇增加,活動也十分活躍。據(jù)記載正德末嘉靖初,“出賈既多,土田不重,操貲交捷,起落不?!薄!爸良尉改┞c初,“末富居多,本富盡少,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到萬歷時,“則迥異矣,富者百人而一,貧者十人而九……”這說明經(jīng)商已成風(fēng)氣,且商人生活富足,社會地位顯著提高。商人對時代生活的深遠影響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一直走在時代前列的士人更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氣息。
《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的主人公文若虛出場時,作者便這樣描述他:“生來心思慧巧,做著便能,學(xué)著便會。琴棋書畫,吹彈歌舞,件件粗通。”很明顯,這是一個典型的書生。他因看著別人經(jīng)商圖利的,時常獲利百倍,便又尋思著做些生意。他做的第一件生意,是很高雅的,極符合他的書生身份——賣扇子。稍好點的扇子,求名人題字題畫;一般的,自己學(xué)名家題字題畫。盡管后來因為北京的雨濕天氣,值錢的全壞了,只賺了個盤費,但從文若虛仿名家題字題畫看來,他是相當(dāng)有商業(yè)頭腦的。這也和當(dāng)時的世風(fēng)有關(guān),奢靡的生活需要有大量為此服務(wù)的行業(yè)。而附庸風(fēng)雅的商賈大貴,最喜歡收藏古董、書畫、詩文了。吳中著名的畫家文征明曾選晉、唐、宋、元及明朝的大家書法匯刻的《停云館帖》,就在當(dāng)時的書肆商店中流行。
文中對文若虛在吉零國賣“洞庭紅”的描寫,更是將他的商業(yè)頭腦發(fā)揮到極致。文若虛在船板上曬橘子時,岸上人都來圍觀問價。文若虛不懂當(dāng)?shù)卣Z言,船上人開玩笑說“一錢一顆”。那時,文若虛也不知道該怎么去買賣,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接過銀錢,單揀了個大的、紅的、可愛的,遞了過去??梢姡浅S薪?jīng)商頭腦,先拿最好的去吸引顧客。須臾之間,三分之二已售出??撮僮淤u得快,文若虛又故意說“而今要留著自家用,不賣了”,有人情愿兩個銀錢買一個,價格頃刻間翻倍。只剩五十余顆時,有人要全部買去,文若虛再次漲價,狠狠地賺了一筆。至此,一個精明的商人形象已躍然紙上。
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nèi)廣羅千古。他日必為攀桂客,目前尚作采芹人。
滿腹經(jīng)綸的他,也不過是窮酸書生一個,在人家處館,勉強糊口,也就無能力成親。顯然,這和商人富足的生活形成了懸殊差別。
然而就這樣一個窮酸秀才,為人卻不乏精明之處。當(dāng)時訛傳朝廷要到浙江各處點繡女,一時間,嫁女兒的,討媳婦的,慌慌張張,不成禮體。開典當(dāng)鋪的金朝奉急著要把女兒許給韓子文。這實際帶有下嫁的意思,在當(dāng)時實屬無奈之舉。從這點可看出,晚明商人的地位高于士人,生活優(yōu)越于士人。韓子文非常清楚沒有這等事,但他正需要妻子,所以不但沒說破,反而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慌忙一把攙起金朝奉道:“小生囊中只有四五十金,就是不嫌孤寒,聘下令愛時,也不能夠就完姻事?!边@明顯是告訴金朝奉他沒錢,日后也就沒有豐厚的聘禮。朝奉道:“不妨,不妨。但是有人定下的,朝廷也就不來點了……待事平之后,慢慢的做親?!边@時,子文馬上就說:“這倒也使得。卻是說開,后來不要反悔。”他知道對方與自己身份地位的懸殊,更何況是特殊時期,所以他要防患于未然。于是,他請朝奉寫了婚約,并請人簽字作證,要了朝奉女兒的頭發(fā)來收藏了。韓子文在這件事上考慮是非常周到的,后來當(dāng)對方賴婚時,他權(quán)衡利弊后決定要實際利益而不是爭妻子,要求金家按婚約加倍賠償聘金。之后遇上不愛財?shù)奶刈穯柎耸聲r,他又轉(zhuǎn)口說出實情,指責(zé)金家,說自己是為貧不敵富。結(jié)果把妻子和賠金全帶回了家。從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這位秀才身上商人式的精明與巧變。
可見,在傳統(tǒng)“士農(nóng)工商”思想影響下的明代讀書人已普遍嗅到了當(dāng)時的商業(yè)氣息,并積極地去實踐,這在以前是沒有的。士人追求財富,甚至“棄儒從商”,這種現(xiàn)象在明代的出現(xiàn)絕非偶然,它一方面和商人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有關(guān),另一方面也和人口倍增有關(guān)。明代科舉名額包括貢生、舉人和進士并未與人口相應(yīng)而增加,士人獲得功名的機會于是越來越小。這必然促使不少士人投身于商業(yè)。
面對愛情,勇于追求,敢于打破身份地位之限,甚至以生命為代價?!锻ㄩ|闥堅心燈火 鬧囹圄捷報旗鈴》中,作者塑造的張幼謙這一形象就因為愛情將功名置之度外。在整個封建時代,求取功名,光耀門楣是讀書人畢生的愿望。據(jù)文征明在《三學(xué)上陸冢宰書》所寫“開國百有五十年,承平日久,人材日多,生徒日盛。學(xué)校廩增,所謂附學(xué)者不啻數(shù)倍……以吾蘇一郡八州縣言之,大約千有五百人。合三年所貢,不及二十;鄉(xiāng)試所舉不及三十。”可知當(dāng)時隨著人口的增加,科舉的考中率是很低的。張幼謙卻絲毫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張幼謙和羅惜惜青梅竹馬,互相傾心,無奈富豪羅仁卿嫌張家貧寒,要求幼謙科舉考中了再談婚事。張幼謙鄉(xiāng)試以后,不等出榜,便以思念母親為由騙過父親著急回家。這足以說明,沒有什么比他和惜惜的團聚更重要,哪怕是金榜題名。惜惜因為父母看重門第而強逼的婚期迫近,則抱著“事情敗露,也只是一死”的態(tài)度,把他們的每次相聚都當(dāng)作生命中最大的幸福與樂趣。而張幼謙更甚,面對著羅仁卿的棍棒,則說:“事已敗露,令愛必死,小侄不愿獨生。憑伯伯打死吧?!睆堄字t愿以死殉情,為了愛情他可以舍棄生命。后來,張幼謙因被冠以奸情事,面對縣宰審問時,也能大膽據(jù)理力爭,辯白自己的事情不是敗壞風(fēng)俗之事,而是有委曲。我們看他所寫供狀:
竊惟情之所鍾,正在吾輩;義之不歉,何恤人言!羅女生同月日。曾與共塾而非書生;幼謙契合金蘭,匪僅逾墻而摟處子。長卿之悅,不為挑琴;宋玉之招,寧關(guān)好色?原許乘尤須及第,未曾經(jīng)打昆娓;卻教跨鳳別吹簫,忍使頓成怨曠!臨嫁而期永訣,何異十年不字之貞;赴約而愿捐生,無忝千里相思之誼。既藩籬之已觸,忠桎梏而自甘。伏望憫此緣慳,巧賜續(xù)貂奇遇;憐其情至,曲施解網(wǎng)深仁。寒谷逢乍轉(zhuǎn)之春,死灰有復(fù)燃之色。施同種玉,報擬銜環(huán)。
張幼謙這份供狀充滿了離經(jīng)叛道之精神,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是多么的勇敢。而這份勇敢恰恰來自他對于愛情的堅定追求,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除了不計身份地位,真正的愛人還應(yīng)是以相互間的信任與理解為基礎(chǔ)的?!毒葡戮期w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中的賈秀才便是如此。賈秀才“青年飽學(xué),才智過人”,巫氏“姿容絕世,素性貞淑”。兩人你敬我愛,生活極其恩愛。后因為賈秀才常年在外讀書,巫氏掉進了趙尼姑設(shè)計的圈套,被地痞卜良誘奸。巫氏噙著淚,想要自盡,但割舍不下丈夫,還想見丈夫一眼,便哽咽著哭著躺在床上。讀到這里,我們不禁為巫氏對丈夫的這份愛戀與忠貞而感動。對丈夫的愛與負罪感,及自己心中的不甘,使巫氏把原委都告知了丈夫,并打算自盡。賈秀才這時說:“不要短見,此非娘子自肯失身……今若輕身一死,有許多不便?!痹诶韺W(xué)影響下的宋明時期,社會將女性貞操看得更為重要,可以說是與生命同等的。出現(xiàn)巫氏這種情況,定然是無法獲取丈夫原諒的,但賈秀才卻表現(xiàn)出了對妻子的信任與理解,應(yīng)了那句“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最終,賈秀才復(fù)仇成功。賈秀才的復(fù)仇,既捍衛(wèi)了男性的尊嚴(yán),更捍衛(wèi)了他們的愛情。
除此之外,真正的愛情還需經(jīng)得起種種考驗?!缎赵菏伺锴?清安寺夫婦笑啼緣》中,主人公拜住為了愛,沖破重重阻力,趕去深夜哭棺,聞得棺中聲音,毫無畏懼,打開棺材帶著小姐遠走高飛。這也是因愛情所帶來的勇氣?!额櫚⑿阆采崽茨俏?崔俊臣巧會芙蓉屏》中,崔俊臣的感動故事,也足以證明這一點。崔俊臣得官乘船攜妻赴任,在途中遭遇船家逼迫投水,妻子被船家兒子看上而未被殺害。崔俊臣被高公收留,妻子王氏逃脫后削發(fā)為尼。高公勸崔俊臣再娶,俊臣悲戚道,糟糠之妻落難他方,生死未卜,這時他不想聽到有關(guān)再娶的言語。除非對妻子的深情,否則一個即將官運亨通的封建時代的男人是說不出這樣的話的。
現(xiàn)實中的士人愛情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以詩、書、畫著稱的晚明才子唐寅,感情生活其實是充滿了坎坷的。第一任妻子徐氏是蘇州名門之女,與伯虎夫唱婦隨,恩愛有加,可惜在他二十四歲那年病故了。唐寅強打精神,在二十九歲考中解元時風(fēng)光迎娶了貌不驚人卻也持家有道的第二任妻子何氏。第二年,伯虎躊躇滿志地去參加會試,結(jié)果未中。回家時,在人生低谷期的伯虎遇上了更糟心的事情,何氏一改昔日的賢淑樣,留下一句“若待夫妻重相聚,除非金榜題名時”回娘家了。舉業(yè)不順,回家又是妻子的一番冷落與鄙棄,此時,唐寅心中一定非??释欠N惺惺相惜的感情生活。
歸有光《項脊軒志》寫妻子“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懷念的是少年夫妻間的依依情深。這種懷念與眷戀伴隨了歸有光的后半生,甚至于夢中都是與妻子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jié)。
所以說,“二拍”中對美好的愛情的描寫恰恰是晚明士人追求理想之愛情婚戀生活的折射。當(dāng)時受到“王學(xué)左派”,尤其李贄“童心說”個性解放思潮影響的士人,已開始試圖擺脫“父母之命”“門當(dāng)戶對”式的愛情婚姻了。
隨著晚明手工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社會上普遍追求世俗化的物欲生活,深受儒家倫理道德說教的讀書人亦如此?!岸摹敝凶髡吖P下的士人,有趁人之危者,有賄賂枉法者,有貪欲享樂者,有膽小怕事者。但細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也不乏儒家進取精神的士人形象。
《烏將軍一飯必酬 陳大郎三人重會》中的王生,嬸母楊氏對他說不可坐吃山空,勸他到江湖上做些買賣時,王生欣然道:“這個正是我們本等?!薄氨镜取倍郑瑢⑼跎牡讓κ聵I(yè)前程的渴慕一傾道出。之后,王生經(jīng)營生意幾次遭遇失敗,但他在嬸母的鼓勵下,多次重拾信心,積極進取,最終成功。這不僅讓我們想到眾多的士子在讀書仕進路上的曲折,如《儒林外史》中的周進和范進。王生經(jīng)商的進取精神實則和儒家科舉仕途的精神是一致的。
《同窗友認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術(shù)》中的聞蜚娥更是將士人的進取精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中說武官聞確,有一個十六歲的女兒,叫蜚娥。這個蜚娥豐姿絕世,自小習(xí)得一身武藝,最善騎射,直能百步穿楊。模樣雖是娉婷,志氣卻賽過男子。
“豐姿絕世”“模樣娉婷”,作者不僅對她的外貌進行毫不吝嗇的描寫,還對她的才干進行了充分肯定,“志氣賽過男子”。女扮男裝的花木蘭替父從征,使女子之才得以弘揚。而聞蜚娥女扮男裝求學(xué)讀書,爭得秀才名號,更是突破封建禮教之規(guī),成為文學(xué)史上異于一般閨閣女子的光輝形象。
關(guān)于她的讀書緣由,書中這樣寫道:
他起初因見父親是個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說是個武弁人家,必須得個子弟在黌門中出入,方能結(jié)交斯文士夫,不受人的欺侮。爭奈兄弟尚小,等他長大不得,所以一向裝作男子,到學(xué)堂讀書。
為了改變時人對武出身的偏見,蜚娥敢于擔(dān)當(dāng),扮作男子去讀書。從中足以看出作為女子的志向與昂揚。正因為聞蜚娥有女扮男裝去學(xué)堂讀書的機會,她才較一般閨中女子更博通書籍,滿腹經(jīng)綸。后報名參加科舉考試,改名為勝杰,取“勝過豪杰男人之意”,這在女性地位很低的封建社會是何等氣魄。改名這一行為,更使蜚娥的進取精神躍然紙上。這樣的女子參加科舉考試,想來大概也不是難事。果然她一舉考中秀才。若非擔(dān)心自己女扮男裝的真相暴露,怕是早已參加鄉(xiāng)試考中舉人了。
做秀才后,她不僅是父親的左膀右臂,“內(nèi)外大小卻像忘記她是女兒一般的,凡事盡是他支持過去”。更是為一個家族爭得了榮耀。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因武出身而瞧不起她家。甚至在父親被誣陷時,也正是由于蜚娥是個有名望的秀才,才使“眾人不敢十分 啰嗦”,并最終靠著自己的堅持不懈與聰明才智去京城為父親洗脫冤情,自己也獲得了美好婚姻。
可見,聞蜚娥女扮男裝去學(xué)堂讀書,參加科舉考試,與同門杜子中的姻緣,都是自己 自尊獨立、不懈追求的結(jié)果。女子尚如此,何況男子。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廣大士子的進取精神。像上文提到的唐寅,在《與文征明書》中說自己“欲以功名命世”;在《白發(fā)》詩中也說“夭壽不疑天,功名須壯時”“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唐寅追求生活的放任自適,但毫無疑問,他是向往功名的。掀起明代中晚期改革浪潮的張居正,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改革家之一。在他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一代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積極進取之精神。
“二拍”中像這樣的士人還有《贈芝麻識破假形擷草藥巧諧真偶》的馬少卿,《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的劉若虛等。不管是對于仕進的追求,還是對經(jīng)商的執(zhí)著,都體現(xiàn)了士人的不懈進取精神。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晚明士人雖然受到了當(dāng)時世俗化的市民思想影響,但其內(nèi)在的積極入世的士大夫“主人翁”精神并沒有因此而消退。這正是孟子所提倡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如馬克思所言,社會的發(fā)展總是充滿了曲折性與前進性?!岸摹毙涡紊氖咳?,確有貪欲享樂的追求,但其背后的進步精神像早晨的第一縷陽光一樣,照亮了晚明被世俗化灰塵蒙蔽的天空。這和當(dāng)時士人的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他們既受到思想解放潮流的影響,又深受千百年來傳統(tǒng)的儒家教育影響,儒家的積極入世精神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士人的一種自覺意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他們的思想深處,附著于他們?nèi)粘I畹囊谎砸恍兄小?/p>
①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975頁。
②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頁。
③ 文征明:《甫田集》(見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卷二五),1987年版,第4頁。
④ (清)焦循:《孟子正義》,沈文倬點校,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19頁。
[1]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蔣玉斌.明代中晚期小說與士人心態(tài)[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
[4]疏延祥.試析《二拍》中的書生形象[J].古籍研究,2001(3).
作 者:錢文娟,北方民族大學(xué)2016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明清方向。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