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欣睿
家吳中 In Wuzhong
吳中的生活,就像一杯洞庭碧螺春
文 黃欣睿
“傳說少女采摘茶之嫩葉,以薄紙裹之置于胸口,用體溫烘干”,因此有文人題詠“一抹酥胸蒸綠玉,纖衫不惜春雨乾,滿盞真成乳花馥,奇茗一啜驚欲死”。在這個美好的四月天讀著讓人有些臉紅害臊卻又絲毫不覺低俗的小詩,感覺似乎整個世界都是清新溫暖的。
那個春天,詩人淪陷在少女摘下嫩葉的顧盼生姿,這個早春,吳中淪陷在茶香和采茶人與茶葉的天作之合。好比西湖和龍井,說到吳中東山自然會想到洞庭碧螺春。歷代文人贊譽碧螺春的題詠不勝枚舉,清代著名文人龔自珍甚至贊曰:“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為天下第一”,作為清新和高雅的完美結合,洞庭碧螺春還有個美好至極的稱號:茶中仙子。
仙子的來頭自然不小,據說清康熙三十八年,清世祖康熙皇帝南巡太湖,當時的江蘇巡撫宋犖進獻此茶,康熙喝了茶,龍顏大悅,贊不絕口,但覺得茶名不雅,又看茶色碧形曲似螺,還是在早春采摘,所以欽定茶名“碧螺春”。
風靡了三百多年的洞庭碧螺春,從民國七年(1918年)工商部舉辦的國貨展覽會上獲一等獎,到2009年4月25日“洞庭山碧螺春”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洞庭山碧螺春獲得的榮譽興許數不勝數。如今不僅作為國家領導人招待和饋贈國外貴賓的“國茶”,還遠銷美國、日本、德國、馬來西亞、港澳臺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qū)。
作為洞庭碧螺春與世界交流的有力推手,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現擔任東山鎮(zhèn)茶葉行業(yè)協會會長嚴介龍先生。嚴會長早年擔任過吳縣茶廠廠長,如今更是碧螺春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管理上,嚴介龍采用現代科學管理,精工細作,色、香、味俱佳。種茶方法上,他卻堅守古法種植老品種“九里香”,每天堅持自己都要炒茶2斤,堅守碧螺春手工炒茶技藝。他一直說400年前的工藝要傳承好,炒茶碧螺春要手不離芽,自始至終連著心,十個手指,掌心在用心,炒茶就像練太極,這跟道教、佛教息息相關,一個人的心血、信念都在碧螺春上。
茶與人的結合才讓蘇州每一個春天都是最好的春天
他告訴我們,“‘御封’及頭像都已經注冊商標,每天我都在茶廠里,因為心無雜念才能做一杯茶,兒子現在已經接班,他本有很穩(wěn)定的工作,但依然回到企業(yè)繼承父業(yè),從炒茶開始做,去年參加全國大賽,還獲得了優(yōu)秀獎。”
然而吳中人并不止于這些榮譽,滿城的桂花香提醒了所有人,蘇州除了桂花糕還有桂花茶。以綠茶炒制工藝入手,用桂花作原料,桂花繁茂的光福鎮(zhèn)重拾“手采花”的土方法創(chuàng)新了桂花茶。
光福茶場場長許培華是個地地道道的花農,就在前年,為了促進桂花產業(yè)發(fā)展方式轉型升級和增加花農們的收入,許場長摸索出“鄧尉雪綠”的制茶法來制作桂花茶,配合著手采花,既保住了桂花的香味更保證了原料的質量??墒呛没ㄒ才孪镒由?,為了推廣桂花茶,去年他注冊了“光福春”蘇州桂花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并制定了國內首個桂花茶生產標準。桂花茶在無形之中給蘇州的春,添了一筆更靚麗的色彩和濃烈的香。
吳中人勤勞,吳中人更團結,茶農們懂得如何將茶葉做成產業(yè)鏈和產業(yè)集聚。蘇州市東山東靈茶葉合作社位于中國碧螺春之鄉(xiāng)蘇州東山鎮(zhèn),成立于2008年3月,入社農戶205戶,擁有西塢碧螺春茶葉生產基地1800余畝,目前已成功注冊“近水”“東靈”“石婆山”三大商標,通過了“近水”牌碧螺春茶的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通過QS認證。茶葉每年接受農業(yè)部門與質檢部門檢驗,均為合格產品,年銷售上等優(yōu)質碧螺2噸左右,2016年碧螺春茶葉銷售收入106萬元。
如今洞庭碧螺春的名氣如此之大,離不開吳中人的這些年的努力和堅守,是茶與人的結合才讓蘇州每一個春天都是最好的春天,這個春天,碧螺春又到了上市的時間,為吳中人點個贊!
作為清新和高雅的完美結合,洞庭碧螺春被稱之為“茶中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