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蘇妲己與黃雀肉
◎楊濤
小時候,只有過年,母親才會做黃雀肉。黃雀肉既可以當飯,也可以當零食,吃在嘴里香氣四溢。放冷了的黃雀肉沒有剛出鍋時那么香脆,卻多了點綿勁,吃火鍋的時候放幾塊進去,吸足了火鍋湯汁,就更美味了。
當然了,所謂的黃雀肉并不是天上飛的黃雀的肉,而是用面粉、雞蛋和豬肉油炸而成,形似黃雀的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每年的臘月二十五,是小鎮(zhèn)趕場的日子,也是母親做黃雀肉的日子。
那天,母親會早早去趕場,目的是搶在別人的前頭,買到最好的五花肉?;丶液?,母親把五花肉的皮剔除,然后洗干凈,切成小片,用鹽、胡椒和醬油腌在碗里,再慢慢地準備雞蛋和面粉。把十幾個雞蛋全部打在盆里,加鹽和胡椒粉調味,再把買來的四斤面粉全部倒進去調成糊。母親邊做邊告訴我說,這個雞蛋面粉糊里不能加水,因為加了水后黃雀肉就炸不“膨”,吃起來會很硬,缺少酥酥的感覺。我問母親為什么,她也說不上來,只說這是大家的經驗,記住便是。
雞蛋面粉糊調勻后,把腌好的肉倒進去,再一起拌勻,就可以放進油鍋里炸了。等鍋里的油燒熱,用筷子挑起一團面糊放進油鍋,形狀隨意,所以黃雀肉大都沒有固定形狀。油炸之后,色澤金黃,香氣撲鼻,吃起來外皮酥脆,內里的豬肉卻又很鮮嫩,特別好吃。母親炸黃雀肉的時候,我會很自覺地站在旁邊打下手,目的就是想吃到剛出鍋的、熱乎乎的黃雀肉。
母親告訴我,黃雀肉在有些地方還叫酥肉,與那個禍國殃民的狐貍精蘇妲己有關。相傳有一年秋天,紂王帶著妲己去狩獵,結果東跑西跑什么也沒射到。到了中午,他們就沖進一戶農家,把他家養(yǎng)的豬和雞都射死了,還逼迫農婦給他們燒火煮肉吃。等到紂王和妲己一行人吃飽喝足離開后,農婦氣得要死,看見案板上還有一塊生肉,便拿起刀來亂剁,邊剁邊罵:“死狐貍精,我現在就剁了你,把你下油鍋炸一炸!”
本來這不過是一句氣話,卻讓農婦的丈夫來了靈感。他勸慰老婆說:“事情已經這樣了,你生氣也沒用,誰叫他是王、咱們是百姓呢。干脆就按你說的,咱們把這肉當成蘇妲己肉,讓它下油鍋,晚飯吃掉它?!狈蚱迋z便把家里剩下的面粉和雞蛋都拿出來,與剛才剁碎的肉拌在一起,加了點鹽,當真用油炸了一盤“蘇妲己肉”。兩人一嘗,這味道還真是特別好,就決定給周圍的鄰居都送一點,讓大家一起來吃“蘇妲己肉”。
有個鄰居是讀書人,聽農夫說這是蘇妲己肉,便覺得不妥,要是被官府知道了,那還得了,還不把一個村子的人都抓去砍頭啊。讀書人就對那農夫說:“你還是把這個肉換個名字吧?!鞭r夫知道讀書人是為自己好,就說:“我看這造型挺像樹上的黃雀,叫黃雀肉怎么樣?”讀書人說:“我剛才吃了這肉,口感酥脆,正準備取‘蘇妲己肉’的諧音叫‘酥肉’呢。既然你說叫黃雀肉,那就叫黃雀肉吧?!?/p>
可是那農夫又覺得叫酥肉更文雅些,于是別人再問叫什么肉時,農夫就說叫酥肉。而那讀書人因為農夫說過把這食物叫黃雀肉,所以逢人就說這叫黃雀肉。于是,這道久傳不衰的民間名吃就有了兩個名字。
母親還說,黃雀肉又好吃又解恨,吃的時候一定要大口大口的,把老百姓對蘇妲己那種恨不能飲血啖肉的痛恨吃出來。所以,每次我狼吞虎咽地吃黃雀肉時,母親都很開心。
摘自《金秋·上半月》2016年第11期 圖/孫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