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燕
名中醫(yī)三招養(yǎng)生
◎李學燕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當代著名中醫(yī)婦科學家柴松巖今年86歲了,依舊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記憶力超好。凡是她在意的都記得清清楚楚,比如她看過的病人,重點情況都了然于胸。
一些老年人常常忘事,柴松巖是如何保持記憶力的呢?柴松巖坦言,保持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是對身體、對精神最好的保養(yǎng)。
保持心態(tài)聽起來像句空話,但在柴松巖眼里,“做人不要自討苦吃”是最有效的方法?!昂芏嗍虑?,年輕時候根本不是個事,但上歲數(shù)以后,扛不住了,就得學會躲,學會選擇。要盡量避免情緒的過度波動,不找刺激,比如苦情的電視劇、電視節(jié)目基本不看;家長里短、是是非非,離得遠遠的,不摻和,不勞神。即便是高興的事,也要把握度,學會適度控制”。
閑暇時,柴松巖喜歡看古書,尤其是歷史方面的書,因為此類書不會引起感情的大起大落,也屬于不找刺激的范圍。她還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梁羽生書中的刀光劍影、懲惡揚善,令她流連忘返。柴松巖認為武俠書里的人物寫得有情有義,而故事的結(jié)局多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快人心?!拔鋫b故事讓我把生活中看不慣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凈,以此來調(diào)節(jié)、發(fā)泄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看不慣又無法改變的事情時那種無奈的情緒”。
柴松巖的枕邊永遠放著錄音機和一摞相聲磁帶,聽相聲的習慣保持了幾十年。入睡前聽上一小段,伴著笑聲,漸入夢鄉(xiāng),感受明天的美好。這是她保持快樂情緒的一大法寶。
隨著年齡的增加,柴松巖晚年一日三餐甚少食肉,亦不食辛辣之物。她說:“兩千多年前孔子告訴我們,‘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就是提倡不可食肉多于食谷。肥甘厚味油膩,多食脾不運化,水濕內(nèi)停,就有疾病發(fā)生的可能。這些老祖宗留下的觀點,就是我的健康觀、食療觀、膳食觀?!?/p>
不少老年人常感嘆“氣不足,事情做多了有力不從心之感”,對于這個問題,柴松巖爽快地回答:“睡覺啊!《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說了,‘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睡眠是最好的補藥?!?/p>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圖/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