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博物館的袁碩痛陳了史前人類的惡劣行徑,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以前公益廣告教育我們應(yīng)該保護環(huán)境,這沒問題。但這種教育的結(jié)果,總讓我們感覺是現(xiàn)代科技造成物種大規(guī)模滅絕,在這之前,我們跟這個世界相處得一直很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其實這個世界上非常多的物種是我們祖先在舊石器時代滅絕的?!痹T說,從最北端的阿拉斯加,到最南端的潘帕斯草原,我們的祖先智人用兩千年的時間血洗了整個美洲,讓自己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一個物種。
血洗……要不要這么有畫面感?前不久看了埃里克·多林寫的《美國和中國最初的相遇》,這本書里講,美國人建國不久就開始與中國有商業(yè)往來,為了買中國的茶葉,幾乎砍光了夏威夷和斐濟的檀香樹,殺光了太平洋上所有的海豹和海獺,全世界找海豹,他們順便發(fā)現(xiàn)了南極……
按照中國統(tǒng)治者心目中“士農(nóng)工商”的等級順序,商業(yè)信息往往被冷淡處理。這本美國人的書可以說重新搭起了理解中國商業(yè)的骨架,我們可以重新理解中國了。
在此之前,中國的對外貿(mào)易史大約等于中英戰(zhàn)爭史,但這其實只能算一個角度。如果我們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就變得更加立體了。美國人早就不滿東印度公司的茶葉稅,加上1773年,東印度公司似乎賬上不好看,傾銷的茶葉比北美自己進口的茶葉還便宜50%,所以波斯頓傾茶事件發(fā)生。一場仗打下來,1776年美國立國。
1784年2月22日,華盛頓生日,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從紐約起航開往中國。1784年8月,“中國皇后”號抵達廣州。你不得不驚嘆商人的效率。
在中英兩國的商業(yè)敘事里,中國的茶葉掏空了英國國庫的白銀,這是對的。但說中國人根本不買英國貨,這就不對了。說中國人窮,買不起西餐餐具和曼徹斯特的紡織品,就更錯了。
“中國皇后”號在廣州黃埔碼頭卸下來的主力商品“242桶,約30噸”西洋參,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非常好賣!此外,中國人覺得美國人捎來的海豹皮、海獺皮、檀香樹、海參也不錯。可以說,中國用從全世界賺來的白銀,讓這個新國家迅速發(fā)展起來。
美國人William C. Hunter所寫的《廣州番鬼錄》里,十三行的行商專業(yè)、誠懇、守信。行商伍浩官在美國商人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還會燒掉借據(jù),讓他們回國與家人團聚。這與英國人筆下的中國人貪婪、狹隘、不懂經(jīng)商的形象完全不一樣。
1792年,俄國參議院向在恰克圖經(jīng)商的人們宣布了中俄雙邊貿(mào)易開啟。實際上,早在雅克薩之戰(zhàn)結(jié)束的1689年(舊賬不隔年,生意人精神可嘉),生意就開始了。俄國人換茶葉的主要商品是什么?毛皮。但俄人如何應(yīng)對康熙帝要求俄方使節(jié)下跪的陋習(xí)?張鳴發(fā)現(xiàn),中俄尼布楚條約規(guī)定,雙方使臣來往,俄國使臣跪中國皇帝,中國使臣也跪俄國沙皇。只是后者有意被中國人隱瞞了。在清朝,俄羅斯跟其他外國不一樣,放在理藩院來管的。而且,俄國悄悄地被視為同等對待的王朝,而非需要進貢的番邦。
再往前看,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在多次遣使要求開放朝貢貿(mào)易未果后率十萬精兵北京,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mào),史稱庚戌之變。俺答汗對通商的理解很通透:“貢道通則兩利,不通則兩害?!奔尉溉辏?551年),明朝被迫開放宣府、大同等地與蒙古進行馬匹交易。蒙古如愿以償?shù)啬玫搅瞬枞~。剛剛出版的《俄羅斯的中國茶時代》透露,1638年,蒙古人送給指羅曼諾夫沙皇的禮物就是茶。
從俺答汗、俄國、美國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來看,警惕商業(yè)的中國朝廷一直在變,雙贏的局面維持了很多年。
打破平衡的是后來者懵懂的英國人,他們自以為是文明大國,采取的卻是草原民族外交方式,經(jīng)營也老套,東印度公司本身是效率欠佳運轉(zhuǎn)不靈的國營模式,信息閉塞程度匪夷所思。
值得嘆息的是,英國劫掠、保存了大量當(dāng)時的外交商業(yè)文獻,中國人打開國門那一瞬間的形象被他們掌握了,一直被歪曲傳播了兩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