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艷++謝永江++宋懷麗++李鴻年
摘要 介紹了谷子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主要包括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選擇地塊、合理輪作、適期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nèi)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shù)參考。
關(guān)鍵詞 谷子;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515.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36-01
谷子是東北地區(qū)常種的農(nóng)作物之一,是糧草兼用型作物,它具有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強等特性,在生長過程中對水肥、環(huán)境等沒有嚴格的要求。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谷子種植面積也在不斷的擴大。
1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根據(jù)長嶺縣生態(tài)條件,選用已審定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逆性強的公谷75號、公谷76號、公矮2號、公矮5號、公矮8號等谷子品種。播前進行種子處理,一是鹽水選種。將篩選的種子,用10%~15%的鹽水漂洗1遍,撈出秕谷,飽滿的谷種再用清水清洗2~3次撈出晾干即可。二是曬種。在播前幾天將谷種薄薄攤開曬1~2 d,提高發(fā)芽率、發(fā)芽勢[1]。三是溫湯浸種。為消滅附著于種子上的白發(fā)病菌和黑穗病菌,用55 ℃溫湯浸種10 min。四是藥劑拌種。對于地下害蟲較多的地塊,用50%辛硫磷乳油50 g,對水1.25 kg拌谷種15 kg,拌勻悶種4 h,晾干后播種;或用含克福二元玉米種子包衣劑拌種,種子與種衣劑比例是70∶1,可防治地下害蟲與黑穗病。
2 選擇地塊
谷子屬于耐旱、怕澇、抗瘠薄作物,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除澇洼地、砂土地外均可種植。選擇排水良好、土質(zhì)疏松的地塊進行種植。
3 合理輪作
谷子對前茬反應敏感,給后茬留下大量的谷莠子和稗草,而其本身又怕重茬和迎茬,因此要實行合理輪作。一般前茬選擇是豆類、玉米、高粱、馬鈴薯等,要實行3年以上輪作。
4 適期播種
一般以播種層的土溫穩(wěn)定在10 ℃以上時播種較為適宜,長嶺縣一般在5月上旬為宜。播種方式主要采用壟上開溝播種形式。人工播種播量以4 kg/hm2左右為宜,機械播種播量以2.5~3.0 kg/hm2為宜,土壤黏重、春旱嚴重的地塊可適當增加播種量。合理密植能提高谷子的產(chǎn)量,中等肥力保苗80萬株/hm2,播量5 kg/hm2,播幅13~17 cm,播種深度為3~4 cm,播后鎮(zhèn)壓保墑[2]。
5 田間管理
5.1 查田補種,蹲苗促壯
在谷子出苗2~3片葉時進行查田,若缺苗進行補種。3~4片葉時人工進行間苗。5~6片葉時定苗,做到單株等距留苗,錯株留苗。在谷子2~3葉時,土壤干旱時,為防芽干死苗,要選晴天午后,用木磙子壓青1次,促進谷子早扎根,快扎根,提高幼苗抗旱和吸收水肥能力,避免“燒尖”。土壤水分大時不可壓青。
5.2 及時中耕
做到趁干趟地,嚴謹濕趟夾苗,當谷子出苗后在壟溝中深趟一犁少培土形成方頭壟,以利提高地溫,防風保苗。結(jié)合間苗、定苗進行頭遍、2遍趟地;7月初結(jié)合追肥結(jié)束3遍趟地,起大壟防倒伏[3]。
5.3 精細施肥
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在播種前,結(jié)合翻地或整地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20~30 m3/hm2,條施時施15 m3/hm2左右,與磷肥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般施磷酸二銨50 kg/hm2即可。種肥使用腐熟的農(nóng)家肥1.0~1.5 m3/hm2、尿素20~30 kg/hm2或磷酸二銨50 kg/hm2左右。追肥以氮肥為主,一般施用尿素150~200 kg/hm2,宜在抽穗前15~20 d的孕穗階段進行,結(jié)合中耕施入[4]。
5.4 合理灌水
谷子孕穗中末期,是谷子對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時期,為了防止“胎里旱”和“卡脖旱”,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根據(jù)降雨情況,可灌孕穗保胎水,一般用水量500 m3/hm2左右。第3次趟地后遇到干旱,采用溝灌的方法進行灌溉,可提高產(chǎn)量15%~20%。
6 病蟲草害防治
谷子病害主要有谷瘟病,從谷子幼苗期開始,在葉片或葉鞘上形成褐色小點,然后形成邊緣褐色、中心白色的眼狀斑,稱為葉瘟;在成株期的莖節(jié)、穗頸或小穗上形成褐色病斑,導致谷穗或小碼枯死,稱為穗瘟。穗瘟造成的產(chǎn)量損失最大。陰濕天氣時間長、雨量多有利于谷瘟病發(fā)生。病菌靠風和雨水傳播,用75%三環(huán)唑乳油或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視病情輕重,間隔5~7 d可再噴1~2次。
苗期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金針蟲、螻蛄等,可以采用燈光誘殺,在成蟲期可安裝殺蟲燈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蟲卵量;進行種子處理,播種前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或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曬干后播種;撒施毒土,播前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或5%敵百蟲粉劑37.5~45.0 kg/hm2拌細土450 kg/hm2,或用50%辛硫磷乳油3 750~4 500 mL/hm2兌水45~75 kg/hm2,用噴霧器噴灑于375~450 kg/hm2細沙土上,邊噴邊攪拌,充分拌勻后撒于壟溝內(nèi)[5]。成株期害蟲主要有粘蟲、粟灰螟等。粘蟲是全國性重大農(nóng)業(yè)害蟲,在我國谷子產(chǎn)區(qū)普遍發(fā)生。長嶺縣主要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二代危害為主,可采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粟灰螟以幼蟲蛀食莖稈造成植株倒折或白穗。老熟幼蟲在作物莖稈或穗軸中越冬。長嶺縣以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二代危害為主??刹捎煤诠鉄艉皖l振式殺蟲燈進行物理防治,單燈防治面積4 hm2,設置高度距地面2 m,防效較好。這種物理防治方法可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落卵量,減輕田間被害,且不污染環(huán)境,安全有效。生物防治方法是采用赤眼蜂防治,在田間卵始盛期(成蟲羽化率達15%)和盛期(一般距第1次放蜂7 d左右)各放蜂1次。一般設點45個/hm2,第1次、第2次每點分別放2 500、2 700頭??稍?月中下旬,成蟲產(chǎn)卵至初齡幼蟲蛀莖前用2.5%溴氰菊酯乳油與40%樂果乳油混配劑1 000倍液噴霧,兼治粘蟲。
適時進行土壤封閉除草,可用72% 2,4-D丁酯乳油375 g/hm2,兌水600~750 kg/hm2均勻噴施于土表和已出土的雜草上,主要防治闊葉雜草,對禾本科雜草無效?;蛴?0%莠去津懸浮劑3 000~3 750 mL/hm2兌水600~750 kg/hm2均勻噴霧,殘效期長,注意后茬作物藥害??稍诓シN當天或播后3 d用谷友1.5 kg/hm2,兌水750 kg/hm2均勻噴霧,能有效控制谷田中常見雜草,但不能殺死谷莠子,該除草劑施用時應選晴天,施藥7 d后無大雨,否則易發(fā)生藥害[6]。
7 適時收獲
收獲時以蠟熟期為佳,防止收獲過晚,品質(zhì)下降。機械收獲可適當晚收,避免谷稈水分過大堵塞機器。
8 參考文獻
[1] 吳秋芳,劉慧,路志芳.豫北谷子低產(chǎn)的原因及其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3,31(3):443-444.
[2] 崔長利,張麗莉,婁春榮,等.地膜覆蓋馬鈴薯復種谷子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J].遼寧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88-89.
[3] 付俊英.夏播谷子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天津農(nóng)林科技,2010(6):17.
[4] 裴美燕,郝建峰,楊瑞英.無公害谷子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河北農(nóng)業(yè)科技,2008(9):5.
[5] 袁和,陸文安.綠色食品谷子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村實用科技信息,2009(3):12.
[6] 王維強.谷子旱作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6(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