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萍
摘 要:語文課成功的關鍵在于好的教學設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審美情趣,進而培養(yǎng)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語文的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了探究,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設計;課前預設;課堂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305-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學新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語文教學是一種綜合性強、可變性大、耗時多的學科教學。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設計中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研究和強化語文教學設計很有必要。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即依據(jù)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語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教學目的與要求,根據(jù)具體教學對象與內容,對課堂教學流程及其具體環(huán)節(jié)、總體結構作出行之有效的謀劃。
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從語文學科的角度看,語文教學設計要符合語文學科特點,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規(guī)律。
一、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
新課程教學改革,從生命的角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重新認識課堂教學設計。語文教學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其課堂教學預設是整體教學設計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預設與生成二者相輔相成,它們都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
課堂教學中如果缺少預設環(huán)節(jié),語文課堂就成了“雜貨鋪”。例如教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遇到歷史講歷史,遇到地理講地理,遇到左司馬講左司馬,不重視課堂教學設計,把語文課上的既像歷史、地理課,又像古代文化常識課,那就是一個失敗的語文教學案列。
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要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教學的有效生成不能缺少必要的預設。實踐證明,課堂教學需要精心預設,科學、藝術的預設會使課堂生成與課前預設互動共生,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深入解讀文本,把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情境。只能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的動態(tài)語文學習生成,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
二、致使認知與情趣審美
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語文教育活動絕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語言學習過程,而是師生雙向、積極的生命運動過程。學習一種語言知識、閱讀一段文本,實際上是學生體驗情感意識與知識文本對話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與實踐性,應當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既要關注指示與認知,也要注重情趣審美,挖掘文本內涵,讓學生盡情發(fā)揮想象力,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語文課程的語言之美、色彩之美、形體之美、結構之美、力量之美、過程之美,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審美特長,學會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
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應處理好知識認知與情趣審美的關系,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與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與創(chuàng)造力。
三、文本基礎與探究能力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讓學生養(yǎng)成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是時代發(fā)展賦予當代教師的重任,也是學生成長的內在需要。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成為學生激發(fā)探究興趣、學習探究方法和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過程。文本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源泉。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不尊重文本教材,只是把文本當作話題作文的材料來引出話題,話題一旦引出,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就拋開文本,這樣就不是語文課。如教學《秦兵馬俑》,如果不從這篇文藝隨筆的文體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去探究、解讀作者是如何闡發(fā)對兵馬俑的感悟和認識,不讓學生去體悟文藝隨筆和議論文的不同之處,從而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審美思想及其表達方式,而是拋開課文,只是抓住“美”這個話題,組織學生探討“什么是美,什么樣的人才是美,那么這節(jié)課就成了美學課”。
語文教學首先應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品讀、體會和熱愛。只有認真閱讀文本,學生才能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的啟迪,感受情感的陶冶,享受審美的樂趣,才利于形成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四、工具手段和人文思想
語文是一門需要技能經驗的學科。語文課程的學習要研究和探討語言本身,不僅要理解它表達了什么,還要研究它是怎樣表達的,以及為什么這樣表達。另一方面,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思想教育,是在課程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獲得人文滋養(yǎng)、審美熏陶的感受。如果離開或忽略了語文課的工具手段性,所謂的人文思想教育也就無從落實。
工具手段性和人文思想性,兩者密不可分,不可偏廢。知識很重要,但追求純粹的知識是不可取的;人文思想也很重要,但單純追求人文思想會喪失語文課程的本質。所以,只有將知識與人文有機統(tǒng)一,才能揭示課文知識背后更為深厚的人文意蘊。準確找到語文工具手段性和人文思想性的結合點,實現(xiàn)二者統(tǒng)一,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在教學設計中,要立足于文本;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滲透人文思想。這樣才能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須基于學生的生命成長,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理念,著力于學習的過程。只有教學設計合理,并有效實施,才能提高語文教與學的藝術水平,發(fā)揮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作用,讓課堂教學的生動與精彩如約而至。
參考文獻:
[1] 周慶元.語文教學設計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