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由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階段,其心理和生理均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表現(xiàn)出高漲的自我意識與反抗心理,同時內(nèi)心更加的敏感、脆弱,格外重視老師和同學的對自己的看法,而“校園冷暴力”行為往往發(fā)生于這一階段,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極大地傷害。
【關鍵詞】中學生 校園冷暴力 原因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20-02
一、內(nèi)涵分析
“校園暴力”事件近年來在中小學校園內(nèi)屢見不鮮,其危害性不亞于“校園事故”帶給學生的傷害。而“冷暴力”作為校園暴力的一種,是阻礙著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健全人格的一大難點問題。關于“冷暴力”的定義,學界至今沒有形成通說,本文所研究的“冷暴力”是相對于“拳腳相加”的“熱暴力”而言的,主要指利用語言、眼神、態(tài)度,通過歧視、嘲諷、羞辱、輕視、孤立、排斥、漠視、威脅等方式,給受害者帶來心理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的行為[1]。
二、原因分析
產(chǎn)生“校園冷暴力”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方面
(1)教師的個人品質(zhì)
首先,教師缺乏良好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對教學育人的工作缺乏認同感,職業(yè)幸福感較差,難以對學生投入愛和情感,在語言上不顧學生的感受,往往會導致“校園冷暴力”的發(fā)生。教師這一職業(yè),不僅僅需要老師能夠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師這一工作不僅是一份職業(yè),更是一種責任。然而,許多老師以一種應付了事的心態(tài)對待這一份責任,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尊嚴,無意中對學生實施了“冷暴力”。
其次,一些教師沒有平衡好生活與工作的關系,將生活中所受到的壓力轉接到教學上,毫無理由的訓斥學生,給學生帶來的身心傷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無意中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肯能毀掉一個天才。教師自身行為的不注意,自身品質(zhì)都會影響到教學質(zhì)量,影響師生關系。
(2)教師職業(yè)待遇過低以及職業(yè)壓力
教師這一職業(yè)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受到大家的廣泛尊重,但是其工資水平卻一直不及其社會地位那樣高。在人們的眼里,教師一直是燃燒的蠟燭、吐絲的春蟬的形象,應該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然而,教師不是圣人,也需要養(yǎng)家糊口,當繁重的工作任務與回報不能達到平衡時,教師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形成不滿情緒,進而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帶到工作當中,對學生缺乏耐心。而初中生又正處于心理異常敏感的時期,很容易感受到老師的情緒,從而受到傷害。
(3)教師不能合理的管理班級
教師缺乏對孩子權利的認識和尊重,運用自己的教師權威來支配管理學生。但是少年階段的兒童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外形的變化使他們產(chǎn)生了成人感,導致他們在心理和社會地位上也希望能盡快的走進成人的世界,擺脫成人的束縛。因而會十分反感教師的支配和管理,如果教師控制不好管理學生的力度,無視學生人格尊嚴,不讓學生進行反駁,實施“專制主義”教學,則會對學生產(chǎn)生極大地傷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冷暴力”的行為。
2.學生方面
(1)學生自身行為以及維權意識淡薄
一方面,現(xiàn)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于孩子的溺愛,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讓學生形成了唯我獨尊的一種思維模式。遇到教師的批評懲罰無法理解,向家長告狀,教師為了息事寧人只能低頭不斷縱容學生不良行為的發(fā)生,減少學生給自己帶來麻煩的概率,以一種冷漠孤立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
另一方面,學生缺少法律體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zhì)教學,使得學生缺乏法律維權知識,維權意識。因而在受到冷暴力行為的時候,選擇了默默隱忍,漸漸的成為了一種習慣,傷害也由此不斷加深。
(2)受不良社會的影響
校園冷暴力的產(chǎn)生,除了師生之間的冷暴力,還有生生之間的冷暴力。學生與學生之間孤立排擠他人,給他人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而在學生心智不成熟的階段,這種行為的產(chǎn)生往往是因為受到不良行為的沖擊。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接收到的信息也良莠不齊,對于剛剛走向成人世界,喜歡模仿成人的初中生來說不能分辨這些信息的好壞,從而養(yǎng)成許多如拉幫結伙共同排斥一個同學、對同學進行言語侮辱等不良行為,導致“校園冷暴力”的產(chǎn)生。
3.家庭方面
對于“校園冷暴力”產(chǎn)生助推作用的家長主要有兩類,一類是“4+2+1”類型的家庭,孩子是家里的“小太陽”,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導致孩子過于自私自利,難以融入到班級的大集體中,使孩子遭遇到“冷暴力”現(xiàn)象;另一類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家長希望借助教師的力量,讓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對于孩子過多的關心成績上的事,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家長與孩子缺乏合理有效的溝通,使得學生收到了冷暴力也無法訴說。
三、 對策分析
1.重視教師的培養(yǎng),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經(jīng)濟待遇
提高教師的選拔標準,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學校應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幫助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因材施教,用多元的眼光評價學生,不以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
其次,提高教師經(jīng)濟待遇讓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這個崗位中,防止冷暴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2.落實心理健康咨詢,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很多學校的心理課都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所設立的,沒有實質(zhì)的效果。學校方面應該落實并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的調(diào)查要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構建健康的心理。學??梢詫W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做檢測,及時的對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予以幫助。聘請專業(yè)的心理學教師來進行心理輔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3.建立民主家庭,改變家長觀念
家長應該更多的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成績,與孩子的定期溝通時非常有必要的。構建民主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家長不應過分溺愛孩子,適當寵愛可以,但是過了頭寵愛也會變成危害。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以溫馨、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熏陶、感染孩子,可以保障孩子形成健全人格,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熊熊.戴江雪.校園冷暴力遏制途徑分析[J].學校黨建和思想教育,2016(525):87-89.
[2]李必鵬.教育領域中的“冷暴力”分析[J]青春歲月,2012:320-321.
[3]陳蘭芝.摒除教育冷暴力,構建和諧校園[N].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174).
[4]吳桂云.高中“校園冷暴力”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5.